現今大多數認為丘疹性蕁麻疹發病與昆蟲叮咬、食物過敏和環境精神等因素有關,可以說是由節肢動物類叮咬止起的外因性變態反應。當患者被節肢動物,如被臭蟲、跳蚤、蚊子、蠕類等叮咬時,該昆蟲唾液可注入皮膚內,若此人具有過敏素質傾向,那麼,通過幾天數次叮咬之後則可致病。每年農曆驚蟄之後昆蟲複生,開始活動,丘疹性蕁麻疹患者也會逐漸增多。具體如下:
1.感染細菌性感染、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與寄生蟲。蟲咬症如蟎、跳蚤、臭蟲等。
2.食物以含有特殊蛋白質的魚、蝦、蟹、雞蛋、牛奶等常見致因素。
3.吸入物各種花粉、塵土等。
4.精神因素及內分泌的改變精神緊張、感情衝動、月經、絕經、妊娠等。
丘疹性蕁麻疹又稱蟲咬性皮炎,是指被昆蟲、節肢動物叮咬,或因接觸昆蟲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膚炎性反應。如果不及時處理進行治療,症狀發作時會奇癢難耐,用手抓破後皮損處起量米粒大小水皰且皮下紅腫隆起,小水皰又被抓破,留出水樣液體,之後發幹呈黃色,會引起皮膚的感染。
當這種症狀出現時可采用以下偏方進行調理:
取雄黃、枯礬各50克,共研成細末,用茶葉水調勻外搽患處,每天3次,連用至愈。本方具有解毒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各類蟲咬引起的皮膚感染。
皮損表現為風團丘疹或風團水皰。典型損害,其風團狀似紡錘形,中央有小丘疹或水皰。還可以在四肢遠側端和掌蹠部位出現張力性水皰。皮疹可群集或散在分布,但一般不對稱。患兒多有劇癢,以夜間尤甚。
本病的主要表現是皮膚出現皮疹,皮疹為紡錘形,水腫性紅色丘疹,開始為小粒狀丘疹,繼而發展為黃豆至花生米大,有時丘疹中央有水皰,偶爾可見血皰,周圍紅暈明顯,皮疹常成批出現,好發於腰背、四肢,群集或疏散分布,皮疹奇癢,抓破後容易糜爛而致繼發感染。單個損害的皮疹約7-10日左右消失,留有淺褐色色素沉著,新損害的皮疹常不斷發生,所以同一人皮膚內可見不同期的皮疹。
病程長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多自行消退,遺留暫時色素沉著,但新的皮疹又可陸續出現,因而新舊皮損同時存在,至天氣轉涼後逐漸痊愈,但次年常又發生。 自覺劇烈瘙癢,往往影響睡眠,患兒精神不安。搔抓後表皮剝脫,易致繼發感染。
生活中,皮膚病是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其中丘疹性蕁麻疹對人皮膚的危害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應做好預防工作
1.預防丘疹性蕁麻疹首先就要搞好環境、居室和個人衛生,以杜絕引起本病的昆蟲滋生
2.盡量不搔抓,以防繼發感染可自然消退給予適當的藥物可改善症狀及加速消退
3.住所處室內外可噴灑殺蟲劑,以消滅臭蟲、跳蚤、蚊子等有害的節肢動物
4.應勤洗勤曬衣物、被單、枕頭、被子、毛絨玩具平時用開水泡洗床單、被套和涼席,天熱換涼席時,尤其要注意殺蟲
5.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有充分的通風和采光,因為蟎蟲怕光,太陽曝曬能殺死蟎蟲
丘疹性蕁麻疹的化驗檢查方法有很多,包括血液學檢查、皮膚試驗和體外試驗檢查。
1.血液學檢查包括血常規、血沉、免疫學檢查。
2.皮膚相關試驗包括斑貼試驗、皮內試驗、皮膚劃痕試驗、點刺試驗。
3.體外試驗包括血清總IgE、血清變應原特異IgE等。
丘疹性蕁麻疹不僅要用藥物治療,在飲食上也應該注意調理。
1.盡量少吃雞蛋、魚、蝦、蟹等高蛋白食物。
2.少吃薰、烤、醃泡、油炸、過鹹的食品。
3.多吃維生素、低動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
4.不吃陳舊變質或刺激性的食物。
5.忌辛辣刺激食物。
6.忌肥膩厚味食物。
7.忌發物。魚、蝦、蟹、公雞、牛肉等食物具有一定的致敏因素,可使人體發生過敏反應,能使炎症加重。
丘疹性蕁麻疹的西醫治療方法分為外用治療和內用治療兩種。
1.外用治療:對症處置,根據皮損表現可選擇具有止癢、消炎作用的洗劑或乳劑外搽,但如有繼發感染,應先控製感染為宜。
2.內用治療:內服抗組胺劑、維生素C等。
(1)抗組胺類藥:可做為常規應用,一般多采用既有抗組胺作用,又有鎮靜效果的苯海拉明、非那根、撲爾敏 賽庚定等內服。此類藥物通過麻醉神經起作用,隻用於短期控製急性症狀。不可長期使用。
(2)維生素類:往往使用維生素C或B12與抗組胺類藥聯合治療,可望獲得較好效果。
(3)鈣劑:乳酸鈣或葡萄糖酸鈣片口服有一定療效。常常與抗組胺類藥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