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遺傳因素(25%):
引起寶寶濕疹病因是複雜的,其中過敏因素是最主要的,所以有過敏體質家族史(如父親、母親、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有過濕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過敏性結膜炎、哮喘、食物過敏和藥物過敏等)的寶寶就容易發生濕疹。
2、機體對蛋白不耐受(25%):
大約20%的嬰兒會對奶蛋白產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現象,常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濕疹,嚴重者可出現腹瀉,甚至便血。一般嬰兒隻是對牛奶蛋白不耐受,但個別孩子對母乳蛋白也不耐受。這種不耐受表現多於生後1~2月開始,逐漸加重。生後4個月左右往往達到高峰。隨著輔食的添加,情況多開始好轉,一般2歲左右逐漸消失。但有些孩子皮疹會越來越重,今後出現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甚至過敏性哮喘。
3、誘發因素(30%):
發生了濕疹的寶寶,許多物質又會誘發或加重濕疹症狀,如食物中蛋白質,尤其是魚、蝦、蛋類及牛乳,接觸化學物品(護膚品、洗浴用品、清潔劑等)、毛製品、化纖物品、植物(各種植物花粉)、動物皮革及羽毛、發生感染(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等)、日光照射、環境溫度高或穿著太暖、寒冷等,都可以刺激寶寶的濕疹反複發生或加重。
有一種特殊類型的小兒濕疹,好發生在孩子的肛門周圍,常伴有蟯蟲感染,稱為蟯蟲濕疹。.
除了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感染外,比較少見的是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疣、或是傳染性斑塊,有一些小朋友如果對食物或是環境中的某樣東西過敏,有時也會加重濕疹的症狀。
1、幹燥型:濕疹表現為在紅色丘疹,可有皮膚紅腫,丘疹上有糠皮樣脫屑和幹性節痂現象,很癢。
2、脂溢型:濕疹表現為皮膚潮紅,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覆蓋在皮疹上,以後結成較厚的黃色痂皮,不易除去,以頭頂及眉際、鼻旁、耳後多見,但癢感不太明顯。
3、滲出型:多見於較胖的嬰兒,紅色皮疹間有水瘡和紅斑,可有皮膚組織腫脹現象,很癢,抓撓後有黃色漿液滲出或出血,皮疹可向軀幹、四肢以及全身蔓延,並容易繼發皮膚感染。
嬰兒濕疹見於臉上的多。輕的(幹性)隻有紅斑、丘疹。重的(濕性)則有水皰、糜爛、滲水、結痂。一般在3~4歲後逐漸痊愈,大部分人不複發,少部分人會反複發作。
幼兒濕疹由嬰兒濕疹延續而來;或嬰兒期未發病而到幼兒期才起病。幼兒濕疹病期較長,疹型比嬰兒濕疹複雜,除紅斑、水皰、糜爛、結痂外,還有丘疹、小結節、小風團和苔蘚化。皮疹更癢,血痂、抓痕也多。好發部位常不在麵部而在四肢屈側和皺褶部,如腋窩、肘窩、腹股溝等處。皮疹多半幹燥,抓後易合並化膿感染。
1、去除病因
(1)盡管濕疹的病因不易明確,但我們仍然應該詳細詢問病史,進行必要的係統檢查,盡量找出可能的病因,並加以去除
(2)有過敏體質的人,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麵盡量避免接觸容易引起過敏的物質(詳見病因中的致敏物)以外,還應加強身體鍛煉,以便改善過敏體質狀態
2、避免刺激因素濕疹一旦發生,作為患者,要盡量避免刺激因素,包括搔抓、開水燙洗、肥皂擦洗、飲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濕疹的病情
3、早診斷、早治療根據臨床瘙癢劇烈、多形性損害、有滲出傾向、好發四肢屈側及容易反複發作的特點,容易診斷對密集分布的紅色丘疹、丘皰疹伴劇烈瘙癢,應早期治療由於早期濕疹大多屬於急性期或亞急性期,因此外用藥治療應循序相應的原則
4、過敏性體質或有過敏性家族史者,要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搔抓、日曬等,盡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5、生活要規律,注意勞逸結合
6、衣著宜寬鬆,以減少摩擦刺激,勿使化纖及毛織品直接接觸皮膚
7、濕疹特別是慢性者,大都通過經年累月的治療未獲痊愈,患者常常失去信心其實,濕疹不是“不治之症”,由於此病發病原因極為複雜,給治療帶來困難患者應該與醫生合作,建立治愈信心
1、皮膚病的物理檢查
多數皮疹在麵頰、額部、眉間和頭部,嚴重時前胸、後背、四肢也可有皮疹。根據急性期皮損原發疹的多形性,易有滲出液,瘙癢劇烈,對稱發作及慢性期的浸潤、肥厚等特征診斷不難。
2、實驗室檢查:
無特異性,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可能增加。
濕疹食療方(下麵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谘詢醫生)
(1)薏米紅豆煎:薏米30克,紅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爛,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2)馬齒莧煎:鮮馬齒莧30~60克,水煎,每日分數次服用,並可配合外洗。
(3)冬瓜湯:帶皮冬瓜250克,切塊,煮湯食用。
(4)黃瓜煎:黃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鍾,加糖適量,1日3次,分服。
(5)綠豆海帶粥:綠豆30克,水發海帶50克,紅糖適量,糯米適量。水煮綠豆。
1、盡量尋找過敏原,但往往有困難。
2、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質接觸皮膚,不要用堿性肥皂洗患處,也不要用過燙的水洗患處,不要塗化妝品或任何油脂。
3、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使濕疹癢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寬鬆些,以全棉織品為好。
4、麵積不大的濕疹可塗膚輕鬆軟膏,不宜塗得太厚;有較多濕疹患者,需去皮膚科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