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麵部癤癰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正常的毛囊及其附什內常有細菌存在,但隻有在局部誘因或全身抵抗力下降時,細菌才開始活躍引起炎症。局部因素主要為皮膚不潔或修麵等各種原因引起麵部的損傷均可為誘因。在全身衰竭,患消耗性疾病或糖尿病的病員,也易發生癤癰。
中醫認為癰的病因多由外感六淫及過食膏粱厚味,內鬱濕熱火毒,外受傷害感染毒邪,因而營血不和,經絡阻塞,氣血瘀滯,邪毒壅聚。以發病部位論,身體上部生癰者,多風溫、風熱;身體中部生癰者,以內蘊火毒、氣火為多;發於下肢者,則以濕熱、濕火居多。
癰不僅局部病變比癤重,且易並發全身性化膿性感染,唇癰容易引起顱內的海綿靜脈竇炎,危險性更大。嚴重感染若不能得到及時治療,病原菌及其毒素可對機體的重要器官造成損害:
1、中毒性心肌炎,表現為高熱、胸悶、心悸、心律不規律、有頻發室性早搏等。
2、肺炎。
3、膿毒血症,驟起寒戰,繼以高熱可達40~41℃,或低溫、神誌異常、脈細速、肝脾可腫大,嚴重者出現黃疸或皮下出血。
4、唇癰,病人有發生海綿竇血栓的危險。
癰多發生於抵抗力低下的成人,多發生於皮膚較厚的頸項、背部和大腿,大小可達10厘米或更大。初為彌漫性浸潤性紫紅斑,表麵緊張發亮,觸痛明顯,之後局部出現多個膿頭,有較多膿栓和血性分泌物排出,伴有組織壞死和潰瘍形成,可見竇道、局部淋巴結腫大。臨床上患者自覺搏動性疼痛,可伴有發熱、畏寒、頭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狀,嚴重者可繼發毒血症、敗血症導致死亡。本病愈合緩慢,伴有瘢痕形成。
癰的主要預防措施有以下方麵:
1、易於發生膿皮病的單位(如某些工廠、農機站、小學校等)中廣泛進行有關防治化膿性皮膚病的宣傳教育工作,定期進行預防檢查,盡可能消滅一切發病因素
2、注意皮膚衛生,加強身體鍛煉,增進皮膚的抵抗力
3、保持皮膚機能的完整性,對於皮膚病,尤其是瘙癢性皮膚病,應及時進行合理治療,防治皮膚損傷,避免搔抓及皮膚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麵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觸傳染,對患者適當進行隔離,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觸物要嚴格消毒或焚毀在患病期間,除應用藥液清洗皮損外,禁止用自來水洗滌患部,以防擴延
5、發病時應禁飲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癰的主要檢查有血常規檢查、組織細菌塗片和組織病理,具體如下:
1、血常規檢查
可見白細胞總數明顯增高,中性粒細胞增加。
2、組織細菌塗片
可見革蘭陽性球菌,血液及組織的細菌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陽性。
3、組織病理
表現為多個相鄰毛囊、毛囊周圍組織及皮下組織密集的中性粒細胞浸潤,可見組織壞死和膿腫形成。
癰的患病者宜吃美容、抗菌消炎、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忌吃油膩含脂肪多的食物;忌吃刺激性的飲料,如咖啡、濃茶、白酒;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芥末。
癰應辨證施治,根據其症狀,審其病程,劃分階段,同時結合部位及其熱毒的輕重、氣血的盛衰、年齡的大小等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按其病程可分為初期、潰膿期、收口期三個階段。
一、辨證選方
1、實證初期:多由於感受濕熱風熱之毒,蘊積皮肉之內,以致氣血運行失常,氣滯血瘀之證,治宜散風清熱利濕,和營托毒為主,方用仙方活命飲加減。常用藥物如:當歸,赤芍、丹參、銀花、連翹、紫花地丁、陳皮、象貝母、炙山甲、皂角刺、生甘草。潰膿期,宜上方如黃連、黃芩、生山藥。收口期,上方合八珍湯。
2、虛證:陰液不足,火毒熾盛型:滋陰生津,清熱托毒,方以竹葉黃芪湯加減。氣血雙虧,毒滯難化型:扶正托毒,方以托裏消毒散加減。常用藥物如:黨參、生黃芪、焦白術、當歸、白芍、桔梗、皂角刺、茯苓、銀花、生甘草等。
二、外治法
1、初期:實證用金黃膏或玉露膏,虛證用衝和膏外敷。
2、潰膿期:上方均摻人八二丹或九黃丹;如膿水稀薄而帶灰綠色者,改摻入七二丹。若腐肉阻塞,膿液蓄積難出,可作十字形切開手術。
3、收口期:用白玉膏摻生肌散。若瘡口有空腔,皮膚與新肉一時不能粘合者,可用墊棉法,加壓包紮,如無效時,則應采取手術擴創。
4、若氣血兩虧:瘡形不起,亦可配合神燈照法或桑紫火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