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皮膚> 類丹毒

類丹毒簡介

相關問答

  類丹毒(erysipeloid)是由豬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insidiosa),亦稱為豬紅斑丹毒絲菌(erysipelothrixrhusiopatiae)感染所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常與職業有關,多發生於接觸魚肉的手部,引起類似丹毒樣損害,可伴有全身症狀。

【詳情】

01類丹毒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1、發病原因

  紅斑丹毒絲菌是本病的致病菌,屬丹毒絲菌屬,為革蘭陽性杆菌。在土壤及魚類、豬、鳥類動物體表及腸道等處都有本菌分布,馬、羊等動物在自然條件下也可感染。從事肉食業、皮毛業、漁業等人員及獸醫、炊事員等,可通過手部的割紮傷或細微破傷而接觸感染致病。

  2、發病機製

  人類感染本病,主要是由於接觸了帶菌的豬肉或魚類,故發病與職業有關,易侵犯從事屠宰業、肉食業、皮毛業、漁業等人員以及獸醫、炊事員等。傳染途徑多通過手部的割紮傷或細微破傷而發病,家庭婦女可因洗魚切肉時,手指被魚刺刺傷或被刀切傷而引起感染,但也有無明顯外傷史,單純接觸而發病的。

02類丹毒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發病初期患者主訴有畏寒,全身不適,頭痛等。隨後出現高燒,體溫可達40℃,局部出現紅色斑塊,鮮紅、有燒灼感,用手指輕壓可褪色。皮膚有輕度水腫,炎症與周圍界限清楚,邊緣稍高出皮麵,有時出現充滿漿液性液體的水皰,病變附近的淋巴結腫大。下肢的丹毒常反複發作,引起皮下淋巴管阻塞,組織增厚,常見並發症:敗血症型伴有關節痛和心內膜炎。

03類丹毒有哪些典型症狀

 本病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潛伏期約1~5天,皮損以手部多見,臨床上分為三型:

  1、局限型

  為最常見的一型,損害與丹毒相似,僅限於手指或手及足背,多為單側性,呈局限性紅斑或紫紅斑,邊緣輕度水腫,表麵有水皰或大皰,境界明顯,可向周圍擴延,中心自愈,經過緩慢,無全身症狀,自覺局部灼熱,瘙癢或刺痛,病程約3~4周,愈後易複發,細菌血液培養陰性。

  2、彌漫型

  少見,開始於手指端,以後沿手臂向其他部位蔓延,皮疹時隱時發,可持續數天,伴有關節痛,發熱等症狀,患指可腫如香腸,疼痛劇烈難忍,活動障礙,細菌血液培養陰性。

 3、敗血症型

  罕見,全身出現盤狀紅斑或紫斑,伴有關節痛和心內膜炎,全身反應嚴重,呈毒血症樣表現,如不積極治療,患者約3個月左右死亡,細菌血液培養陽性。

04類丹毒應該如何預防

  1、禁忌一切發物、助濕食品及酒類、辛辣物,多飲開水

  2、加強個人防護,防外傷

  3、日常飲食以清淡為主,如牛、羊肉及海鮮等偏熱的食物及辛辣的食物在發病時都不能吃

  4、多休息,不要過於疲勞過度勞累,能耗傷人體的氣血,機體抵抗能力下降應勞逸結合,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5、在發病期間要戒煙、戒酒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為防止接觸性傳染,不與家人共用潔具,每天要用溫水洗腳,切忌用太熱的水燙腳

  6、紫外線照射平素應用養成勤洗腳的良好習慣,保持下肢清結衛生,應勤曬襪,有條件者可以經常更換鞋襪

  7、在全身和局部症狀消失後,尚須繼續用藥數日,不宜過早停藥,以防複發

  8、本病痊愈後,往往在原發部位有反複再發的傾向,應保護原發部位,防止意外撞傷、蟲叮、蚊咬或用力搔抓

05類丹毒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敗血症型細菌血液培養陽性,彌漫型細菌血液培養陰性,局限型細菌血液培養陰性。

  表皮及真皮乳頭層有明顯水腫,真皮及皮下組織血管周圍有炎症細胞浸潤,浸潤主要為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和漿細胞等,用Gram-Weigert染色可在真皮深層,皮下組織的血管周圍查見豬丹毒杆菌。

06類丹毒病人的飲食宜忌

  麵部播散性粟粒狀狼瘡食療方:

1、板藍根茶:板藍根30克,綠茶適量。先將板藍根水煎取汁,再用藥汁泡茶頻服。每日1劑,代茶頻飲。本方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適用於丹毒早、中期。

2、大青葉茶:大青葉、生甘草各10克,大黃3克。將三者分別洗淨,研成粗末,泡茶頻服。每日1劑,代茶頻飲。本方具有清熱解毒、通腑排便的作用,適用於凡毒早、中期或兼便秘者。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詳細請谘詢醫生。)

07西醫治療類丹毒的常規方法

  一、治療

  1、局限型者應用大劑量青黴素肌內注射,80萬~160萬U,2次/d,或於病灶周圍以青黴素與鹽酸普魯卡因混合作環狀封閉。局部禁用水洗,外用10%~20%魚石脂或丹毒軟膏,或用紫外線隔天照射1次。

  2、彌漫型或敗血症型者,除注射青黴素外,可內服磺胺類藥物或注射免疫血清。

  3、中醫治療參見丹毒。

  二、預後

  敗血症型如不積極治療,患者約3個月左右死亡。局限型病程約3~4周,愈後易複發。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