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絲孢黴病是由暗色真菌引起的以組織中有暗色菌絲為特征的皮膚、皮下組織或係統性感染。這種真菌不同於皮膚著色真菌病的病原菌,這些真菌的特征性表現為在組織中形成有隔菌絲相,培養物中或多數病例組織中生長的真菌細胞壁中有色素形成。
本病可由一大組暗絲真菌所引起,包括:
1、長穗離蠕孢:此菌原屬蠕孢黴,後獨立成屬,與德氏黴和明臍黴相似,菌落擴展、絮狀至毛狀,灰黃至橄欖灰色,菌絲末端形成分生孢子梗,或呈側生菌絲。常見致病菌有澳大利亞離蠕孢、夏威夷離蠕孢和長蠕離蠕孢。
2、甄氏外瓶黴:目前外瓶黴屬有8個種,即嗜堿性外瓶黴、多匹可樂外瓶黴、甄氏外瓶黴、叢梗孢外瓶黴、嗜魚外瓶黴、鮭魚外瓶黴、棘狀外瓶黴和皮炎外瓶黴等。
3、皮炎外瓶黴:本菌與上述甄氏外瓶黴不易鑒別,前者可於42℃生長,而後者則不能。
4、長喙明臍黴:包括3個病菌:E.mcginnisii、E longirostratam和長喙明臍菌。
5、蠕孢黴。
暗絲孢黴病患者多見於戶外工作和常與此類腐物接觸者,多見於成人,半數患者有免疫障礙,常伴基礎性疾病如糖尿病、結核、白血病等。可表現為淺潰瘍、瘀斑、褐黑色斑或疣狀增生。也可形成黑褐色痂,其下可有增殖性肉芽腫性損害,可有膿性分泌物,部分病人可形成單個的、孤立不定的無症狀性皮下結節,高出皮膚表麵,以後其中心可液化,形成膿腫,或形成疣狀斑塊,有如著色芽生菌病的皮損。
本病可由淋巴播散至附近淋巴結,又可由血行播散形成係統性播散性暗絲孢黴病。患部不僅影響功能也可形成象皮腫極少數則可播散至遠處皮膚或內髒,特別是中樞神經係統也可引起死亡,但屬罕見。部分患者可引起角膜感染,表現為角膜有菌苔或潰瘍,皮下組織型暗絲孢黴病可見皮下組織有稀薄膿液,囊腫內有滲出液,若囊腫壁切除不全、留有竇道,可長期不愈。
暗絲孢黴病患者多見於戶外工作和常與此類腐物接觸者,多見於成人,半數患者有免疫障礙,常伴基礎性疾病如糖尿病、結核、白血病等。可表現為淺潰瘍、瘀斑、褐黑色斑或疣狀增生,自覺微癢或輕度脹痛,有的可無自覺症狀。典型損害為群集的小丘疹或小結節,逐漸蔓延,融合,形成成片丘疹或斑塊狀肉芽腫性損害,其周圍可有衛星狀丘疹或結節性損害;也可形成黑褐色痂,其下可有增殖性肉芽腫性損害,可有膿性分泌物,部分病人可形成單個的、孤立不定的無症狀性皮下結節,高出皮膚表麵,以後其中心可液化,形成膿腫,或形成疣狀斑塊,有如著色芽生菌病的皮損。本病可由淋巴播散至附近淋巴結,又可由血行播散形成係統性播散性暗絲孢黴病,尤其是可侵犯腦部,引起相應的腦部症狀,又可侵犯內髒器官,預後不良。暗絲孢黴病可以分以下幾種類型:
1、皮膚淺表型暗絲孢黴病
包括掌黑斑和黑毛結節病。可表現為淺潰瘍、瘀斑、褐黑色斑或疣狀增生,自覺微癢或輕度脹痛,有的可無自覺症狀。
2、皮下組織型暗絲孢黴病
常有孤立、深在的皮下或肌肉的膿腫或囊腫,皮損可呈杏核大或數厘米,甚至整個胸部大片斑塊。
3、係統性暗絲孢黴病
此型可由皮膚或皮下組織暗絲孢黴病播散至淋巴結、肺、腦及膽囊等所致,亦可無皮膚損害,初發即淋巴結或血液播散。腦暗絲孢黴病的發病較急。本型預後差,常導致死亡。
暗絲孢黴病是一組暗色真菌引起的以組織中有暗色菌絲為特征的皮膚、皮下組織或係統性感染致病途徑主要是外源性感染和條件致病性感染感染途徑可能是病原菌經皮膚破損處植入或吸入真菌孢子暗絲孢黴病的患者飲食和活動上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盡量避免皮膚長時間在強烈的日光下和寒冷、炎熱、大風等氣候惡劣的狀態下暴露
2、切忌用過熱的水燙洗患處潰瘍在頭部的宜睡較高的枕頭,在下肢的要盡量減少步行;在軀幹的最好穿寬鬆麵光滑的內衣,並避免化纖、皮毛製品的刺激;病在急性期間要避免潮濕環境,也不要多飲水及用水清洗,否則可能引起合並感染
3、生活有規律,心平氣和,避免精神過度緊張長時間工作後一定要注意休息,進行調整
4、多吃豆製品及蓮子、藕、菱角、芡實等河產植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適當吃一些動物髒器、瘦肉等,少吃油膩食品,禁食魚、蝦等海產品,少喝酒,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
5、注意口腔、眼睛及外陰部位的衛生,尤其是這些部位發生潰瘍的患者,更要注意經常用水清洗
7、在治療中一定要聽從醫囑,不可隨便多用或者少用藥物,也不可自作主張地使用某種藥物
暗絲孢黴病(phaeohyphomycosis)是一組暗色真菌引起的以組織中有暗色菌絲為特征的皮膚、皮下組織或係統性感染。所涉及的病原菌包括皮炎外瓶黴、棘狀瓶黴、甄氏外瓶黴、威爾尼克枝孢黴等。暗絲孢黴病的診斷主要靠真菌學檢查和組織病理檢查診斷,由如下方法:
1、真菌學檢查
取各種不同損害處膿液和組織液,以10%氫氧化鉀溶液處理後,鏡下可見各種不同形態棕色和黑褐色菌絲與酵母樣孢子,未見厚壁孢子(壁磚狀體)。取組織和膿液培養,可生長出褐色和黑色絨毛樣或酵母樣菌落。
2、HE染色
可查到多數分隔、黑色壁的菌絲,直徑為1.5~3?m,偶見可分支或酵母樣芽生孢子,菌絲周圍有炎性細胞或多核巨細胞浸潤,無厚壁孢子(壁磚狀體)。
3、活檢
可見皮下組織有稀薄膿液,囊腫內有滲出液,若囊腫壁切除不全、留有竇道。
暗暗絲孢黴病的患者在飲食應該多吃豆製品及蓮子、藕、菱角、芡實等河產植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適當吃一些動物髒器、瘦肉等,少吃油膩食品。要慎用海味、蛋類、豆類以及刺激性飲食,其它動物蛋白質,症狀嚴重時也不宜多用。食鹽因有瀦留水納使癢感和炎症加劇的弊端,所以炎症嚴重時應取清淡飲食。飲食對皮膚病的防治關係密切。
暗絲孢黴病可能經皮膚破損處植入或吸入真菌孢子而感染,為外源性和條件致病性感染,患者多見於常與植物和土壤接觸者。在治療上,暗絲孢黴病的患者大多對抗真菌藥物不敏感,療效欠佳。臨床上常用以下兩種:
1、局部治療
對於局限性皮膚、皮下損害以及角膜炎和鼻竇炎宜手術切除,但要完整,避免再次植入菌體。此外,也可以應用局部加熱療法。黑毛結節病常用治療方法為將毛發剃光,或每天清洗毛發,用手刮去結節。可在剃除毛發後再用一些抗真菌劑(如0.05%氯化汞、6%水楊酸、12%苯甲酸、3%硫磺或2%甲醛溶液),即可治好。亦可用含酮康唑和二硫化硒的藥液洗滌病發。掌黑斑局部治療常可收效。咪唑類霜劑效果尤佳,每天外塗2~3次,曆2周即可。咪康唑、克黴唑霜對足旁及足底皮損的治療有效。咪康唑對足部皮損的治療有效。角質溶解劑(如10%硫磺霜、6%水楊酸、12%苯甲酸軟膏或酊劑)對本病的治療常有效。
2、係統治療
適於係統性損害、手術無法切除的病例。大多對抗真菌藥物不敏感,療效欠佳,需要長期、大量服藥。對外瓶黴引起的感染,氟胞嘧啶、氟康唑和兩性黴素B效果較好。毛樣枝孢黴感染僅對氟胞嘧啶較敏感,可與兩性黴素B合用。最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也用於本病治療,但仍需積累經驗。口服伊曲康唑,成人宜每日用400~800mg,療程要長,根據真菌學檢查而定,如上述一轉移至腦部的患者,即因過早減藥而複發,且複發後再治無效,反致擴散,即使並用5-FC內服,亦未生效。氟康唑亦可使用,但不一定優於伊曲康唑。至於新的唑類藥物如薩普康唑、活力康唑等的療效,還有待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