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皮膚> 大皰性類天皰瘡

大皰性類天皰瘡簡介

相關問答

  大皰性類天皰瘡(hullous pemphigoid)為一多見於老年的大皰病,皰壁較厚,不易破潰。組織病理為表皮下大皰,免疫熒光示基底膜帶免疫球蛋自沉積。病程慢性,預後良好。

【詳情】

01大皰性類天皰瘡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大皰性類天皰瘡的尚不完全明了,一般認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直接免疫熒光發現在皮損周圍皮膚基底膜有線狀的C3和IgG沉積,間接免疫熒光發現70%~85%的類天皰瘡病人血清有抗表皮基底膜帶的IgG循環抗體,相當多的病人也有抗基底膜帶的IgE抗體,損害周圍存在大量嗜酸性粒細胞及脫顆粒現象,因此有可能Ⅰ型變態反應參與皮損形成,將免疫熒光的反應底物首先在1M的NaCl中孵育,將表皮和真皮從透明板分離,間接免疫熒光的敏感性提高,並且類天皰瘡抗體結合於這種鹽水分離的人工水皰的頂部,即基底細胞的底部。
  該病包括以下發病機製:
  1、大皰性類大皰瘡抗體滴度與病情嚴重性無相關性,除補體C3外,經典和替代補體激活途徑的其他成分及補體調節蛋白β1H也沉積在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的基底膜帶,大皰液中亦可見激活的補體成分,體外實驗也證明類天皰瘡抗體能結合經典和替代途徑的補體成分沉積於真皮基底膜帶,這些研究證明大皰性IgG能以經典途徑激活補體,以C3放大機製激活補體替代途徑。
  2、免疫電鏡證明天皰瘡抗原在半橋粒,它在連接基底細胞和基底膜之間有著重要作用,抗體結合在基底細胞內外的半橋粒板上,用免疫熒光等方法,類天皰瘡抗原有兩種不同的分子,一種是230kDa,BPAG1編碼這個分子的cDNA的克隆,顯示屬包含纖維血小板溶素1的基因家族,超微結構BPAG1位於半橋粒斑部位。
  3、動物實驗證明抑製BPAG1功能,大皰性類天皰瘡抗體並無致病作用,而當抗BPAG1抗體與BPAG1抗原結合後,能激活補體而引起炎症和真皮下水皰形成,免疫化學方法測出的另一個抗原是180kDa(也有人稱為166和170kDa)的分子,現稱之BPAG2或ⅩⅦ膠原纖維,此為一種跨膜分子,cDNA克隆的染色體定位證實BPAG1和BPAG2為由不同基因編碼的完全不同的分子化合物,BPAG1僅位於細胞內的半橋粒斑,而BPAG2位於細胞膜,即部分位於細胞內,部分位於細胞外,屬典型的跨膜分子,抗這兩種抗原的類天皰瘡抗體體外和體內實驗證明是病因性的,目前認為類天皰瘡損害形成的機製可能是抗體結合於大皰性類天皰瘡抗原,從而激活了補體經典途徑,也同時激活了C3放大機製,激活的補體成分引起白細胞的趨化反應和肥大細胞脫顆粒,肥大細胞產物引起嗜酸性粒細胞的趨化反應,最後白細胞和肥大細胞釋放的蛋白酶導致真表皮分離,也有人提出類天皰瘡抗體與BPAG2結合導致半橋粒功能障礙,從而導致基底細胞與基底膜的連接喪失,真表皮分離大皰形成。
  4、某些藥物也可引起類天皰瘡,如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青黴素、速尿、安定等,5-Fu局部應用和X線照射也能引起限局性類天皰瘡,大皰性類天皰瘡與其他疾病伴發亦有不少報道,如多發性肌炎、尋常性天皰瘡、皰疹樣皮炎、SLE、潰瘍性結腸炎、腎炎、多發性關節炎、扁平苔蘚及銀屑病等,未見小病與感染有關的報道。

02大皰性類天皰瘡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大皰性類天皰瘡病程慢性,預後較好。一般無特殊並發症狀。應注意皰疹潰破合並細菌感染,如支氣管肺炎、敗血症等。所以一經發現,需積極治療,平時也應做好預防措施。

03大皰性類天皰瘡有哪些典型症狀

  大皰性類天皰瘡的症狀表現:損害對稱發生,常見於頸部,腋窩,腹股溝,大腿內側和上腹部,緊張透明的水皰常發生於正常或紅斑性皮膚上,水皰可隨病情發展出現血皰,糜爛,結痂,水皰成群發生時,類似皰疹樣皮炎,大小自櫻桃大到核桃大,最大7cm,破潰後如無繼發感染,常很快結痂,糜爛麵愈合較快,痂脫落後常有色素沉著,偶見萎縮瘢痕,有時合並粟丘疹,尼氏征陰性,黏膜損害發生於約20-30%的患者,為境界清楚的疼痛性糜爛,主要為口腔黏膜,咽,喉及生殖器部位黏膜損害罕見。
  早期損害瘙癢明顯,糜爛後有疼痛,有時水皰發生前幾個月瘙癢是唯一症狀,亦可有食欲下降,體重減輕,渾身無力,發燒等症狀。
一、症狀要點
  1、好發於老年,紅斑或正常皮膚上有張力性大皰,皰壁緊張不易破裂,尼氏征陰性。
  2、黏膜損害少而輕微。
  3、病理變化為表皮下水皰,基底膜帶有IgG呈線狀沉積,血清中有抗基底膜帶自身抗體。
二、依據組織病理和免疫病理的檢查確診的特殊類型
  1、紅斑水腫型類大皰瘡:這種類型相對常見,臨床類似多形紅斑和慢性蕁麻疹,水皰較少,在早期常常無水皰發生,組織病理學為表皮下水皰,直接免疫熒光為基底膜帶IgG和C3線狀沉積,有時需反複活檢,間接免疫熒光的陽性率僅為30%左右。
  2、水皰型大皰性類大皰瘡:這種類型非常罕見,水皰常發生於軀幹,亦可見於四肢,可有嚴重的瘙癢和灼痛,非常類似皰疹樣皮炎。
  3、脂溢性類天皰瘡:本病老年婦女更為常見,臨床上類似紅斑性天皰瘡表現,組織學和免疫病理符合類天皰瘡,類天皰瘡抗體滴度較低為1∶40~1∶80,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並非罕見,有報道甲潑尼龍效果較好,可快速減少激素用量。
  4、限局性大皰性類天皰瘡:本病亦是老年多見,皮損常限於身體的某一部位,如頭皮或下肢,常對稱存在,好發部位在小腿,大的水皰發生於外觀正常的皮膚上,常無任何症狀,組織病理學檢查為表皮下水皰,呈大皰性類天皰瘡的特征,本病應與瘢痕性類天皰瘡鑒別。
  5、增殖性大皰性類天皰瘡:亦稱為增殖性類天皰瘡,本病可能由於間擦部位的類天皰瘡繼發細菌感染所致。臨床上非常罕見,外觀類似大皰性類天皰瘡和增殖性天皰瘡,損害為化膿性疣狀增生,主要在皺褶部位,痂皮和鱗屑斑見於頭皮,麵部等。組織病理上有典型的大皰性類天皰瘡合並疣狀乳頭瘤樣增生性變化,本病應與增殖性天皰瘡,著色芽生菌病,膿皮病,溴疹,碘疹等鑒別。
  6、汗皰疹樣型類天皰瘡:此為大皰性類天皰瘡的罕見變異,表現在掌蹠部位,有持久性水皰性損害與汗皰疹類似,水皰大皰性損害可能為出血性,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可在身體其他部位出現大皰性和紅斑性損害,組織病理和免疫病理檢查完全符合大皰性類天皰瘡,治療可用DDS和低劑量的潑尼鬆,有較好的療效。
  7、結節型大皰性類天皰瘡:又稱為角化型大皰性類天皰瘡,為大皰性類天皰瘡的非常罕見的變異,由位於下肢和上肢伸側播散性含有表皮下水皰的角化結節組成,疾病過程極為緩慢,皮質類固醇激素和免疫抑製劑效果並不理想。

04大皰性類天皰瘡應該如何預防

  大皰性類天皰瘡多來源於自身免疫紊亂而導致病變,所以要有效預防就要消除交叉反應的外來抗原的作用,或消除影響自身抗原改變的各種因素的作用,如預防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積極治療感染性疾病減少對免疫係統的影響,避免使用某些容易誘發自身免疫反應的藥物等

05大皰性類天皰瘡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大皰性類天皰瘡的化驗檢查:
  1、取有活動性皮損患者的末梢血作間接免疫熒光檢查,則示血循環中有抗BPAG1或BPAG2的IgG抗體,間接免疫熒光試驗的底物以豚鼠或猴的食道為宜,也可以正常人的皮膚作底物,在大皰及大皰周圍皮膚的基底膜有IgG及C3的沉積,取皮損作直接免疫熒光檢查示基底膜有帶狀熒光,免疫電鏡顯示免疫球蛋白沉積在皮膚基底膜的透明板,與大皰發生的部位一致。
  2、幾乎半數以上病人有血清IgE升高,並且與IgG抗基底膜帶抗體的滴度一致,IgE抗體水平與瘙癢的程度相關,患者周圍血嗜酸性粒細胞可明顯增高,血沉可增快,血清白蛋白下降。
  3、組織病理:在大皰邊緣皮膚的真表皮交界處,可見微小水皰存在,大皰為表皮下水皰鏡周圍的真皮乳頭部可見以嗜酸細胞為主的微腫瘤,其頂部是全層表皮,早期表皮無變性改變,大皰內含有血清,纖維蛋白和大量嗜酸性粒細胞,表皮內亦可見嗜酸性粒細胞,根據病情的程度,真皮可見血管的炎症,內皮腫脹,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圍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在大皰邊緣和紅斑處皮膚,直接免疫熒光檢查可見線狀均勻的IgG和補體C3沉積,70%~80%左右的病人用間接免疫熒光檢查血清中有抗表皮下基底膜帶循環抗體,電子顯微鏡發現水皰位於透明板下。

06大皰性類天皰瘡病人的飲食宜忌

  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飲食注意事項:
  1、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宜食用
  高蛋白飲食(如燕麥、豬心、豆腐皮、花生、瘦豬肉)。
  高熱量飲食(如蜜蜂、糖、動植物油等)。
  高維生素飲食(如穀類及新鮮蔬菜等)。
  低鹽飲食
 2、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不宜食用
  發熱之物(如薤、薑、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
  發風之物(如蝦、蟹、鵝、雞蛋、椿芽等)。
  發動血之物(如海椒、胡椒等)。

07西醫治療大皰性類天皰瘡的常規方法

  大皰性類天皰瘡的治療基本原則與天皰瘡相似。控製大皰性類天皰瘡皮損所需的皮質類固醇用量要小,一般為潑尼鬆40一60mg/d。水皰控製後2周逐漸減量至維持量,並長期服用,一般需服2年左右。不宜接受皮質類固醇治療如伴發糖尿病、結核病等的患者,可用氨苯碸(100一150mg/d)或免疫抑製劑如雷公藤多甙,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治療。
  一、治療
  1、皮質類固醇激素是首選治療。由於本病患者多為老年,且疾病過程相對良好,皮質類固醇激素劑量低於尋常性天皰瘡。一般為潑尼鬆40~80mg/d或等量的其他皮質類固醇激素,如甲潑尼龍等,病情控製後逐漸減量。
  2、免疫抑製劑可用硫唑嘌呤100~150mg/d或甲氨蝶呤25~50mg靜脈每周1次,可與皮質激素聯合或單獨使用。
  3、磺胺吡啶3.0~6.0g/d,氨苯碸50~150mg/d,亦有一定療效。極少數病例用四環素500mg3次/d,聯合尼克胺500mg3次/d。亦有一定療效。
  4、對於皮質激素和免疫抑製劑引起患者免疫抑製導致的繼發細菌和真菌感染應保持高度警惕。
  5、局部治療與天皰瘡基本相同。
  二、預後
  本病呈慢性過程,有複發和緩解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繼發細菌感染如支氣管肺炎、敗血症等。年齡愈大,預後相對較差。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