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病原因
致病真菌有兩型,即威爾尼克分枝孢子菌(cladosporiumwerneckii),見於南北美洲及澳大利亞;另一型為蔓遜分枝孢子菌(c.mansonii),見於亞洲及非洲。
2、發病機製
淺部真菌在掌蹠部侵入皮膚。初發損害為黑色或棕色斑,類似皮膚塗布硝酸銀或墨汁後留下的色素沉著,表麵不高起,一般無鱗屑,有時可有鱗屑或輕度角化,境界明顯,缺乏自覺症狀。
本病是由於真菌感染導致,常伴有明顯的瘙癢,患者常抓撓瘙癢的皮膚,皮膚破潰後可合並細菌感染並發傷口腫脹、膿性分泌物以及發熱表現。由於抓撓皮膚的過程中也可能將病原體帶至其他正常皮膚使感染麵積擴大,若指甲感染,則可形成灰指甲樣改變。
為主觀症狀的斑疹,既不高起,又無鱗屑,其邊界清楚,常為單個。開始多呈淡棕色,其後漸向周圍擴展而變暗黑色。偶在邊緣部位具有鱗屑,且顏色更深。最常發生於手掌及手指部,但也可以波及蹠、頸及胸部等處。
1、預防的關鍵在於對患者原有的手、足癬、股癬、甲癬、頭癬等進行積極的治療,要盡量避免和其他患者,包括有癬病的動物如貓、狗等密切接觸要避免間接接觸患者用過的浴盆、毛巾等,並對該類公共用具作定期的清洗消毒,尤其是托兒機構、集體生活的人員更應注意
2、一些可能影響機體抵抗力的藥物如皮質類固醇、免疫抑製劑等,應盡量避免濫用,以免因機體抵抗力減弱而易致繼發感染對患者原有的消耗病如糖尿病等也應予以及時的治療
真菌直接鏡檢可見棕色分支(威爾尼克分枝孢子菌)或不分支(蔓遜分枝孢子菌)分隔菌絲,芽孢呈圓形或橢圓形,培養可生長不同的分枝孢子菌。
1、真菌培養
取材接種於葡萄糖蛋白腖瓊脂上,室溫下,蔓遜分枝孢子菌生長快,2~4天菌落呈半球形隆起,表麵附有黑色絨毛狀菌絲,邊緣整齊,背麵黑色,威爾尼克分枝孢子菌生長較慢,5~6天開始生長,為黑色發亮的酵母樣菌落,2~3周菌落中央隆起,有皺褶,表麵有灰色氣生菌絲,邊緣仍有一圈酵母樣菌落生長,菌落較大。
2、組織病理
活組織切片檢查,可見在皮膚角質層有淡褐色分隔菌絲,菌絲粗短,或彎或直,有時菌絲末端有孢子。
1、豬肝綠豆粥
豬肝100克,綠豆30克,大米200克,味精、食鹽少許,先煮綠豆稍爛後加入米,最後再加豬肝、味精、食鹽。益肝清熱利濕。
2、糠粞餅
糠粞500克,紅糖200克,用糠粞和水加糖做成團於或餅蒸熟。養心健脾,除濕,適用於濕腳氣病。
3、栗子煨雞
栗子250克,母雞1隻,料酒、醬油少許。將栗子去殼,一切為二,母雞洗淨切成塊,加料酒、醬油煨蒸至熟爛。健脾補腎,適用於腳氣病。
4、赤小豆紅棗湯
赤小豆50克,花生米(帶衣)50克,穀麥芽各50克,紅棗10個,白糖少許。將赤小豆、花生米、穀麥芽、紅棗加水煮湯至熟爛,再放糖少許。溫腎健脾利水,適用於濕腳氣病兼有浮腫。
1、治療
外用抗真菌藥物,如外用複方苯甲酸軟膏或40%水楊酸軟膏,或2%賽苯達唑(賽苯咪唑)加於90%二甲基亞碸(DMSO),外用每天1次,連用2周,效果較好。對黑色色沉試用銳器刮除,可暫時收效。中藥可試用蛇床子15g、苦參15g、百部15g,用適量黑醋浸泡3~5天,濾過去渣,外用塗擦或浸泡,每天1~2次。灰黃黴素對本病無效。有報道伊曲康唑治療本病有效。
2、預後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