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由於本病開始於曝光區,其發病與紫外線照射增加相一致,因而認為本病係繼發於長期日光損傷。此外化學致病物質如焦油,瀝青、足葉草脂亦;可能與本病的發生有關。在一些損害中發現HPV型25,因此亦有主張病毒感染者。其他亦有遺傳因素與角化棘皮瘤的發生發展有關者。
二、發病機製
本病發病機製尚不明確。有不少人根據免疫組化研究P53腫瘤蛋白表達的檢測與文獻上鱗狀細胞癌的報告相同,從而認為角化棘皮瘤為一種退行性鱗狀細胞癌亞類。角化棘皮瘤中的炎症細胞浸潤大多為由白介素2和黏附分子激活的CD4+T淋巴細胞與鱗狀細胞癌的炎症浸潤細胞相似,亦提示二者有相同的關聯。
病理表現為:
1、早期
可見表皮凹陷呈火山口樣,其中充滿角質。表皮底部增生,表皮突不規則地向真皮內延伸。這些表皮突與周圍的間質分界不清,並含有不典型細胞和許多核分裂相。在真皮內可見炎性細胞浸潤。
2、發育成熟期
病變中心部位可見大而不規則的表皮凹陷,其中充滿角質。兩側表皮像口唇狀或拱壁狀伸展於凹陷處兩側。基底部表皮呈不規則性增生,並可出現一定程度的不典型性,但較早期病變為輕。
3、消退期
表皮增生停止,火山口樣表皮凹陷逐漸變平,角質消失,基底部大多數細胞發生角化。
1、單發性角化棘皮瘤
本病的特點為迅速增長約需2~6周,繼之在2~6周內保持穩定,最後在2~6周後自行消退,遺留輕度凹陷性瘢痕。但亦有一些損害需6個月到1年才能完全消退據估計約5%的損害可複發。
2、多發性角化棘皮瘤
本型不同之處在於劇烈瘙癢,持續多年,易誤診為結節性癢疹。
3、發疹性角化棘皮瘤
本型較其他型角化棘皮瘤免疫抑製發病率較高。已有報告伴發紅斑性狼瘡、白血病、麻風、腎移植、光化學療法、燒傷和放射治療者。夏日病情惡化。
4、邊緣離心性角化棘皮瘤
本型與巨大孤立性角化棘皮瘤不同之處在於本型無自愈傾向。
1、單發性角化棘皮瘤
皮損迅速增長,在3~8周內從1mm的斑疹或丘疹可發展到25mm大小,半球形,圓屋頂形,皮膚色結節,結節表麵可見平滑的火山口,中央充以角栓,皮損光滑發亮與周圍界限清楚,表麵可見毛細血管走行,非典型角化棘皮瘤常見,有些類似脂溢性角化病或良性棘皮瘤,另一些則呈結節增殖性外觀,火山口樣凹陷,巨大角化棘皮瘤指直徑大於2cm,常侵犯鼻和眼瞼,甲下角化棘皮瘤罕見,有觸痛,呈破壞性火山口狀中央,常致末端指骨損傷,甲下損害常不自然消退,且早期引起其下方的骨破壞,在放射線下其特點為新月狀溶骨性缺損,不伴發硬化症或骨膜反應,單發性角化棘皮瘤好發於曝光區,如麵中部,手背和臂部,其他如臀部,大腿部,陰莖,耳和頭部亦可受累,女性手背部損害較少,小腿部損害常見,口腔黏膜罕見,多見於中老年,男較少見,本病有趣的特點為迅速增長約需2~6周,繼之在2~6周內保持穩定,最後在2~6周後自行消退,遺留輕度凹陷性瘢痕,但亦有一些損害需6個月到1年才能完全消退,據估計約5%的損害可複發。
2、多發性角化棘皮瘤
此劃角化棘皮痛常稱為FergusonSmith型多發性自愈性角化棘皮瘤,臨床上和組織學上與孤立性皮損相同,皮損數目不等,通常為3~10個,局限於某一部位,本病好發於顏麵,軀幹和陰部,多見於青年男性。
另一型家族性泛發性角化棘皮瘤已被報告,稱FergusonSmith型自愈性鱗狀上皮瘤(Fergusonsmithtypeofself-healingsquamousepithelioma),本型不同之處在於劇烈瘙癢,持續多年,易誤診為結節性癢疹。
3、發疹性角化棘皮瘤
此型角化棘皮瘤的特點為泛發性圓屋頂狀皮膚色丘疹性發疹,直徑2~7mm,皮疹數目多,但掌蹠不受累,口腔黏膜可被累及,有些以劇烈瘙癢為特點,可見雙側瞼外翻和口部狹小,有些損害特別是肩部和臂部的某些損害呈線狀排列,本型較其他型角化棘皮瘤免疫抑製發病率較高,已有報告伴發紅斑性狼瘡,白血病,麻風,腎移植,光化學療法,燒傷和放射治療者,夏日病情惡化,再次說明紫外線與本病發病有關。
4、邊緣離心性角化棘皮瘤
本型不常見,1962年首先由Miedzinski和Kozakewicz報告,其特點為皮損進行性向周圍擴張,同時中央治愈,遺留萎縮,皮損直徑5~30cm,通常累及手背和脛前區,本型與巨大孤立性角化棘皮瘤不同之處在於本型無自愈傾向。
1、勿長期飲用酒精性飲料,戒除煙酒嗜好,勿過度吃醃菜、酸、辛辣刺激性食物,禁吃黴變食物,對患有慢性咽喉炎者更為重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如少葷多素,多食新鮮水果、蔬菜等
2、寒冷季節室內保持適當的溫度與濕度,注意空氣流通室溫在20℃為宜,夜間睡眠時勿鋪蓋過多被褥,避免溫度過高或過分幹燥,造成咽喉部不適勿順風睡覺,劇烈勞動後應休息片刻,勿馬上衝洗冷水澡有傷風感冒引起急性咽喉炎者,應多飲熱水或薑湯發汗,增加小便排泄注意大便通暢及時治療急性炎症,防止演變成慢性,有慢性病變的器官,比較容易惡變
1、瘤細胞血型抗原檢測
角化棘皮瘤細胞膜血型抗原陽性,有助於與鱗狀細胞癌的鑒別。
2、組織病理
本病損害的結構,如細胞特點一樣重要。因此,最好切除整個損害,至少也要從損害中央包括其一側,最好兩側切取梭形標本。因損害底部的組織學變化對區分鱗狀細胞癌至為重要。
各型角化棘皮瘤的組織象基本相同。早期損害表皮凹陷如火山口樣,其中充滿角質物,底部表皮增生,表皮突向真皮不規則延伸。這些表皮突在許多地方與其周圍間質分界不清,表皮內可見不典型細胞,核絲分裂及角珠。真皮內有相當顯著浸潤。病變進一步發展成熟時,表皮凹陷擴大如火山口樣,其中充滿了角蛋白,兩側的表皮如拱壁狀,其底部表皮可向上與向下增生。增生的表皮內仍可見某種不典型性細胞。但較早期損害輕,角珠增多,其中心大都完全角化。瘤的底部界限清楚。
1、角化棘皮瘤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宜清淡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
2、角化棘皮瘤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煙酒忌辛辣。忌油膩忌煙酒。忌吃生冷食物。
1、治療
本病雖可自愈,但不能預測其消退時間。更重要的是本病與1級鱗癌即使活檢後亦不易明確鑒別,因此活檢切除或刮除和電灼療法直徑小於2cm的損害,在大多數病例中是必要的。
損害內直接注射氟尿嘧啶溶液和損害內注射甲氨蝶呤(25mg/ml)0.5~1ml或肌注甲氨蝶呤25mg/周有效。博萊黴素(bleomycin)1ml加等量利多卡因損害內注射,可使損害在注射20天後消退。巨大角化棘皮瘤用足葉草脂及安息香複合酊治療有效。巨大和頑固性皮損,如發疹性,巨大多發性或邊緣離心性角化棘皮瘤可內服或外用維A酸類藥物及環磷酰胺治療。甲下角化棘皮瘤可選用放射療法。
2、預後
本病可自行消退,但需數年。治療可縮短病程。愈後有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