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皮膚> 甲亢性皮膚病

甲亢性皮膚病簡介

相關問答

  有報道,90%的甲亢患者出現全身多汗,尤其手掌、足底多汗症;有59%的病人出現充血發紅,尤其麵部經常發紅,頸部、肘部及手掌等處都常潮紅;有17%的病人出現毛發細軟,失去正常的卷曲,有少數病例出現脫發;有28%的病例,在沒有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前出現泛發性瘙癢症;有1%-7%甲亢病例出現片狀白斑。可見甲亢性皮膚病表象是很常見的,其中,脛前水腫是甲亢特有的皮膚病理損害,其發病率為2%,其黏液性水腫多呈局限性發生,因多見於脛骨前,所以一般也稱脛前粘液性水腫,是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特異性的皮膚特征。病變最多見於脛骨前下1/3,有時可擴展到足背、膝部、足趾背側、踝部的摩擦部位和足部損傷處,少數可發生於手背、頭、麵、腹部和疤痕部,病變常呈對稱性。

  皮膚病變係黏多糖沉積所致,與異常T淋巴細胞或B淋巴細胞的刺激有關,或與皮膚組織和甲狀腺抗體交叉反應有關。有黏液性水腫的甲亢病人,血清中甲狀腺刺激性抗體的滴度相當高,幾乎無例外合並彌漫性毒性甲狀腺腫眼病。這種病人的甲亢很難治愈,停藥後甲亢很容易複發,即使手術切除或同位素治療後,甲亢也極容易複發。

【詳情】

01甲亢性皮膚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一、西醫學認識

  1.甲亢高代謝狀態導致產熱過多,機體的散熱功能加強,主要通過出汗(水分蒸發)散發更多的熱量,表現為多汗。

  2.甲亢患者由於基礎代謝增高,使皮膚血循環增加而有利於機體散熱。與基礎代謝率的升高相平行。甲狀腺激素過多引起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所致,而致體溫升高。

  3.過量甲狀腺激素的作用下,毛囊蛋白質的合成發生改變,皮膚代謝功能失調,則可出現脫發,或指(趾)甲改變,或泛發性瘙癢症,或反複發作的蕁麻疹,或出現色素沉著,或出現浮腫及低蛋白血症,表現眼瞼及下肢浮腫。

  4.脛骨前黏液性水腫,為甲亢特有的皮膚病理損害,其發病機製可大致分為3個階段(1)初始識別階段:T8細胞及TH細胞平衡失調,針對甲狀腺濾細胞的循環T細胞可識別脛前皮膚成纖維細胞上TSH受體。(2)免疫反應階段:T細胞浸潤與眼眶及脛前皮膚,活化CD4T細胞與局部成纖維細胞相互作用,結果使細胞因子,特別是γ- 幹擾素、IL-1α及TNF-β向周圍組織釋放。(3)病理變化階段:上述細胞因子以及其他細胞因子,如轉移生長因子β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刺激局部成纖維細胞增殖並產生大量GAG,主要是透明質酸,從而產生相應的病理變化及臨床表現。

  二、中醫學認識

  甲亢性皮膚病,屬中醫學“癭病”、“汗證”、“白癜風”範疇。與“癭病”等具有類似的病因病機。多因情誌內傷,或先天稟賦不足,或飲食水土失宜,日久鬱滯化火,肝火旺盛,則煩熱、急躁易怒,胃熱內盛,則多食易饑,同時肝鬱氣滯、氣滯痰阻,肝失疏泄、脾失健運,氣陰乏源,氣陰兩虛,腠理失固,肌膚失養,而見皮膚多汗等症。

02甲亢性皮膚病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由於甲狀腺功能亢進導致機體代謝能力增加,常並發脫發,呈持續性,彌漫性。指甲改變,顏色加深,呈深紅色。瘙癢及蕁麻疹,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不明顯。也有部分可能並發眼部浮腫及下肢浮腫或見白癜風

03甲亢性皮膚病有哪些典型症狀

  1.全身多汗,尤其是手掌、足底明顯,占90%甲亢病有多汗的臨床表現。

  2.皮膚光滑柔軟,本病患者皮膚光滑而薄,撫摸細膩如天鵝絨狀,60%甲亢病人有這種症狀。

  3.皮膚溫度,30%患者出現低熱。體溫一般在37.2℃至38.5℃之間,平均皮溫較正常人高1℃,且與基礎代謝率的升高相平行。

  4.色素沉著,色素沉著或色素斑,可為全身性或局部分布。多發生在麵部,或皮膚皺褶處、掌紋、牙齦及頰粘膜等,狀如Addison病者。

  5.充血發紅,一般在麵部、頸部、肘部及手掌等處出現潮紅。

  6.毛發改變,發生率為12%-40%。頭發及體毛細軟,常伴彌漫性脫發,有可能短短數周內頭發就會掉光,亦可發生斑禿,發生率約為8%。

  7.指甲改變,發生率約5%左右。病人指(趾)甲出現縱橫紋理,或呈凹形,遠端略微翹起呈勺子狀,出現甲解症,髒物進入甲溝不易清除而形成一條不規則的黑色帶,稱撲魯麥指甲。

  8.瘙癢及蕁麻疹,較少見,泛發性瘙癢症或反複出現較頑固的蕁麻疹,晨輕、晚重,用脫敏藥效果差,原因不明。

  9.浮腫,病人出現眼瞳及下肢浮腫,多為低蛋白血症。

  10.白癜風,國外報告有1%-7%甲亢病例出現片狀白斑,分布在手掌足底或前胸、背部。

 11.脛骨前黏液性水腫,本症常發生於40歲以上的Graves病患者,又稱Graves皮膚病。多發生於脛骨前中下部分;有時病變擴展至足背,少數可累及大腿、前臂橈骨前,稱橈骨前黏液性水腫,甚至頭麵。病變常呈對稱性。早期皮膚增厚,粗而變韌,隨後可出現大小不等的斑塊狀結節,邊界清楚直徑5-30mm,隆起皮膚表麵,凹凸不平,壓之無凹陷。後期皮損融合,皮膚呈橘皮樣並有疣狀突起。重者雙下肢增粗如橡皮腿。根據不同臨床表現可分為局限型、彌漫型及橡皮腫型3種類型。

04甲亢性皮膚病應該如何預防

  1,順應自然規律,加之適當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而且對預防甲亢的發生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2,沿海地區應注意膳食中含碘食物,建議勿用高碘飲食,防止碘甲亢;

  3,普查身體健康時,應加測甲狀腺B超或甲狀腺功能以早期發現甲亢患者,被動發現甲亢患者時,病情多有延誤2~3年之久;

  4,內陸地區(缺碘地區)補碘日期應有限製,服用甲狀腺片劑也應有時限;

  6,避免精神誘因,生活規律,勞逸結合,對預防發病有好處,對於外用藥引起的甲亢,隻要避免不適當的或濫用甲狀腺製劑或含碘藥物,完全能夠防止發生醫源性的甲亢;

  7,預防甲亢的發生難度也是很大的,但隻要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恬淡虛無(無私寡欲,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05甲亢性皮膚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甲亢性皮膚病的發病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造成了極大地影響,並且治愈如果不當,病情惡化時,還會並發十分嚴重的並發症,因此,對於甲亢性皮膚病的檢查治療是刻不容緩的。

  甲亢性皮膚病的檢查,首先應明確甲亢診斷。患者怕熱、多汗、消瘦、心率增快等高代謝症候群,血清甲狀腺素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並見有全身多汗、尤其是手掌、足底有多汗病;或皮膚溫暖,常伴有手掌紅斑和麵部、頸、前胸潮紅;或色素沉著,或麵部、頸部、肘部及手掌等處出現潮紅;或頭發及體毛細軟,常伴彌漫性脫發;或指甲改變;或瘙癢及蕁麻疹;或出現眼腫及下肢浮腫或見白癜風、脛骨前黏液性水腫等即可考慮本病,並以此與其他皮膚病相鑒別。

  如果患者出現以上的皮膚病的症狀,應當及時的到醫院進行檢查,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06甲亢性皮膚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日常食用的食品中,含碘最高的食物為海產品,如海帶、紫菜、鮮帶魚、蚶幹、幹貝、淡菜、海參、海蜇、龍蝦等。海帶含碘量最高,新鮮海帶中達到2000微克/公斤以上,其次為海魚及海貝類,經常食用對病情不利。具體影響在以下幾個方麵:

(1)加重甲亢症狀: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主要原料,在一定量的限度內,甲狀腺素的合成量隨碘的劑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劑量超過限度,則暫時性抑製甲狀腺素的合成和釋放,使患者症狀迅速緩解,但這種抑製是暫時性的。如果長期服用高碘食物或藥物,則甲狀腺對碘的“抑製”作用產生“適應”,甲狀腺素的合成重新加速,甲狀腺內的甲狀腺素的積存與日俱增,大量積存的甲狀腺素釋放到血液中,引起甲亢複發或加重,甚至發生碘源性甲亢。同時,甲亢病人的很多檢查如攝碘率、I131治療前需禁碘。

 (2)影響藥物療效:進食過多的碘,還可能使甲狀腺組織變硬,影響抗甲狀腺藥物治療效果,造成病情遷延不愈,治愈率下降。因此,甲亢患者應避免吃海帶、紫菜及海魚等含碘食物,而且含碘的中藥如海藻、昆布、夏枯草等均要禁止食用。

07西醫治療甲亢性皮膚病的常規方法

  1.甲亢合並非特異性皮膚病變

  用抗甲狀腺藥物抑製T3、T4合成以及T4在外周組織的轉化,4-8周,一般激素水平可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但TSH受抑製未必完全解除。雖然如此,高代謝及高交感活性症狀多已緩解,皮膚潮紅、多汗、潮熱等症可自然減輕或消失。多汗明顯者可加β受體阻斷劑,如心得安、Betaloc、或康可等。

  2.脫發治療

  主要是盡量避免來自精神方麵的壓力。注意保持生活的規律性,注意飲食的營養平衡,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頭發已經少到可以看到頭皮的情況下,一般3-5個月的時間內可自然地恢複原貌。隨著甲亢的治愈,頭發多可恢複到原狀。有的可用外用藥和內服藥,還可配合人工太陽燈照射等特殊的治療方法。

  3.合並白癜風的治療

  即使甲狀腺激素的水平恢複正常,白斑也未必能治愈。有幾種治療方法:紫外線照射、類固醇激素的外用或內服、植皮等。其中保守療法是基本的。最重要的是要有頑強的毅力堅持治療。

  4.脛骨前黏液性水腫的治療

  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對本症無效。輕者部分可自行緩解,較重者可於患部塗敷或皮下注射糖皮質激素或透明質酸酶。我們及國內其他學者均曾采用局部注射地塞米鬆,每周1-2次,短期療效尚可,皮膚浸潤斑塊可縮小或消失,嚴重療效較差,且不能阻止複發。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