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認為,小兒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因小兒麻疹也屬於呼吸道疾病,故一般感冒發燒的症狀都會有,除此之外還有其特定的症狀。
小兒麻疹在麻疹病毒感染過程中由於體內免疫力低下,很易繼發其他病毒或細菌性感染,尤其在年幼體弱和營養不良患者,也可因環境惡劣及護理不當引起。呼吸道繼發感染最為多見,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杆菌或大腸杆菌所致;繼發病毒感染則以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為多,也可發生細菌病毒合並感染。
因小兒麻疹也屬於呼吸道疾病,故一般感冒發燒的症狀都會有,除此之外還有其特定的症狀。在第一或第二天,病童會有發熱、流涕、眼睛紅而盈淚、幹咳以及可能出現腹瀉的症狀。到了第三天,病童體溫下降,口腔內膜出現白色鹽粒狀的斑點。在第四到第五天,病童體溫又上升,出現皮疹。皮疹最先出現在額頭及耳後,呈紅色斑點,寬約2-3毫米,微微隆起。皮疹逐漸向頭部及身體擴散,當皮疹擴散時,其斑點愈來愈大,並且彼此相接在一起。到了第六天,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速度很快,通常到了第七天時,所有症狀都消失,大多數情況下,病童的症狀會在7-10天內消失。
一、典型小兒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潛伏期:小兒麻疹潛伏期一般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潛伏期內可有輕度體溫上升。
2、前驅期:小兒麻疹前驅期也稱發疹前期,一般為3-4天。這一期的主要表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狀:①發熱,見於所有病例,多為中度以上發熱;②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狀,以眼症狀突出,結膜發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Stimson線),對診斷小兒麻疹極有幫助。③Koplik斑,在發疹前24-48小時出現,為直徑約1.0mm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開始僅見於對著下臼齒的頰粘膜上,但在一天內很快增多,可累及整個頰粘膜並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現後即逐漸消失可留有暗紅色小點;④偶見皮膚蕁小兒麻疹,隱約斑疹或猩紅熱樣皮疹,在出現典型皮疹時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異症狀,如全身不適、食欲減退、精神不振等。嬰兒可有消化係統症狀。
3、出疹期:小兒出疹期多在發熱後3-4天出現皮疹。體溫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開始為稀疏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疹間皮膚正常,始見於耳後、頸部、沿著發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展,遍及麵部、軀幹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嚴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膚水腫,麵部浮腫變形。大部分皮疹壓之褪色,但亦有出現瘀點者。全身有淋巴結腫大和脾腫大,並持續幾周,腸係膜淋巴結腫可引起腹痛、腹瀉和嘔吐。闌尾粘膜的小兒麻疹病理改變可引起闌尾炎症狀。疾病極期特別是高熱時常有譫妄、激惹及嗜睡狀態,多為一過性,熱退後消失,與以後中樞神經係統合並症無關。此期肺部有濕性羅音,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多。
4、恢複期:小兒出疹3-4天後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順序與出疹時相同;在無合並症發生的情況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狀也隨之好轉。疹退後,皮膚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7-10天痊愈。
二、其他類型的小兒麻疹
1、輕症小兒麻疹:多見於在潛伏期內接受過丙種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
2、重症小兒麻疹:發熱高達40℃以上,中毒症狀重,伴驚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藍色者,常有粘膜出血,如鼻出血、嘔血、咯血、血尿、血小板減少等,稱為黑小兒麻疹,可能是DIC的一種形式;若皮疹少,色暗淡,常為循環不良表現。此型患兒死亡率高。
3、無疹型小兒麻疹:注射過小兒麻疹減毒活疫苗者可無典型粘膜斑和皮疹,甚至整個病程中無皮疹出現。此型診斷不易,隻有依賴前驅症狀和血清中小兒麻疹抗體滴度增高才能確診。
4、異型小兒麻疹:為接種滅活疫苗後引起。表現為高熱、頭痛、肌痛,無口腔粘膜斑;皮疹從四肢遠端開始延及軀幹、麵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腫及肺炎。國內不用小兒麻疹滅活疫苗,故此類型少見。
5、成人小兒麻疹:由於小兒麻疹疫苗的應用,成人小兒麻疹發病率逐漸增加,與兒童小兒麻疹不同處為:肝損壞發生率高;胃腸道症狀多見,如惡心、嘔吐、腹瀉及腹痛;骨骼肌病,包括關節和背部痛;小兒麻疹粘膜斑存在時間長,可達7天,眼部疼痛多見,但畏光少見。
小兒麻疹是由小兒麻疹病毒經呼吸道傳染而引起,小兒麻疹病人是小兒麻疹的主要傳染源小兒麻疹病毒存在於病人的眼、口、鼻、咽及支氣管的分泌物中,當小兒麻疹病人打噴嚏、說話或哭叫時,病毒可隨著唾液飛沫噴射出來,飄浮在空氣中,如果這種含有病毒的飛沫被易感者吸進呼吸道,就會被傳染上小兒麻疹同一家庭、同一幼兒園、同—班級的小兒,因為接觸多,最容易受到傳染而患病在電影院、公共汽車、娛樂場所與小兒麻疹病人短時間接觸,也能造成傳染如果接觸了病人剛剛用過的手巾、玩具等,也有傳染上小兒麻疹的可能在照顧了小兒麻疹病孩後,不注意消毒又去照顧別的孩子,也會造成傳染
1、對小兒麻疹患兒應早發現、及時隔離、及早治療隔離患兒不要出門,易感小兒不串門
2、良好的護理有助於本病的恢複,並可減少並發症有的患兒護理得當,可不治而愈如果護理不當,就會發生嚴重的並發症,此時要及時采取其他治療措施
3、室內溫度要適宜,不可忽冷忽熱保持空氣新鮮燈光要柔和,避免強光刺激眼睛
4、給患兒勤翻身和擦洗皮膚,注意清潔口鼻,如果眼眵過多者,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輕輕擦洗
5、供給患兒足夠飲水,在出疹期給於清淡易消化食物,進入恢複期應及時適量添加營養豐富的食物
根據患兒臨床表現:持續性發熱,咽痛,畏光,流淚,眼結膜紅腫等。在口腔頰黏膜處見到麻疹黏膜斑。
發熱4天左右全身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出診順序為耳後、頸部,而後軀幹,最後遍及四肢手和足。退疹後皮膚脫屑並有色素沉著。2周前與麻疹患者有接觸史。較易做出診斷。早期鼻咽分泌物找多核巨細胞及尿中檢測包涵體細胞有益早期診斷。在出疹後第一天或第二天檢測血清麻疹抗體,若陽性即可確診。
1、細胞學和病毒抗原檢查取鼻咽部吸取物或鼻咽拭子或尿液沉渣的脫落細胞塗片,采用Gemsa或HE染色,在普通光鏡下可見到多核巨細胞形成和分布於上皮細胞核內和胞漿內的嗜酸性包涵體。病程第1周檢查陽性率可高達90%左右,對麻疹診斷有重要參考價值。如果對上述塗片標本作特異性抗體標記染色,則可進一步檢查麻疹病毒抗原。
2、血清抗體檢測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是新近感染的標誌,應用免疫熒光或捕獲ELISA法檢測麻疹IgM抗體,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特異性診斷方法,僅需單份血清標本,在發病後3天左右即可檢出(發病後5~20天檢出陽性率最高),且不受類風濕因子幹擾。如果近1個月內未接種過麻苗,而血清麻疹IgM抗體陽性,即可確診。留取病程急性期和恢複期(病後2~4周)雙份血清,以血凝抑製(H1)試驗和微量中和試驗檢測總抗體,或以ELISA、IFA檢測麻疹IgG抗體,則恢複期血清抗體滴度≥4倍增長,方有診斷價值,可作為回顧性診斷依據。
鼻咽拭子分離麻疹病毒,肺部X線片可見大片融合病灶。心電圖見低電壓,T波倒置、傳導異常等。腦電圖檢查50%可見異常。
小兒麻疹患兒飲食上應多以清淡食物為主,注意飲食規律。父母應根據醫生的建議合理為患兒搭配飲食。此外,患者還需注意忌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小兒麻疹的治療一般根據臨床表現不同采取對症治療。
一、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房內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有畏光症狀時房內光線要柔和;給予容易消化的富有營養的食物,補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膚、黏膜清潔,口腔應保持濕潤清潔,可用鹽水漱口,每天重複幾次。一旦發現手心腳心有疹子出現,說明疹子已經出全,病人進入恢複期。密切觀察病情,出現合並症立即看醫生。
二、對症治療
高熱時可用小量退熱劑;煩躁可適當給予苯巴比妥等鎮靜劑;劇咳時用鎮咳祛疾劑;繼發細菌感染可給抗生素。麻疹患兒對維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在維生素A缺乏區的麻疹患兒應補充維生素A。
1、高熱的護理:小兒絕對臥床休息至皮疹消退、體溫正常。室內宜空氣新鮮,每日通風2次(避免患兒直接吹風以防受涼),保持室溫於18-22C,濕度50%-60%.衣被穿蓋適宜,忌捂汗,出汗後及時擦幹更換衣被。監測體溫,觀察熱型。高熱患兒可用小量退熱劑,忌用醇浴、冷敷,以免影響透疹,導致並發症。
2、皮膚粘膜的護理:及時評估患兒透疹情況,保持床單整潔幹燥與皮膚清潔,在保溫情況下,每日用溫水擦浴更衣1次(忌用肥皂),腹瀉兒注意臀部清潔,勤剪患兒指甲防抓傷皮膚繼發感染。如透疹不暢,可用鮮芫荽煎水服用並抹身,以促進血循環和透疹,並防止燙傷。加強5官的護理。室內光線直柔和,常用生理鹽水清洗雙眼,再滴入抗生素眼液或眼膏,可加服維生素A預防幹眼病。防止嘔吐物或淚水流入外耳道發生中耳炎。及時清除鼻痂、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強口腔護理,多喂水,可用生理鹽水或朵貝液含漱。
3、飲食護理:患兒發熱期間給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如牛奶、豆漿、蒸蛋等,常更換食物品種並做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欲利於消化。多喂開水及熱湯,利於排毒、退熱、透疹。恢複期應添加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指導家長做好飲食護理,無需忌口。
4、病情觀察:小兒麻疹並發症多且重,為及早發現,應密切觀察病情。出疹期如透疹不暢、疹色暗紫、持續高熱、咳嗽加劇、鼻扇喘憋、發紺、肺部羅音增多,為並發肺炎的表現,重症肺炎尚可致心力衰竭。患兒出現頻咳、聲嘶、甚至哮吼樣咳嗽、吸氣性呼吸困難。3凹征,為並發喉炎表現。患兒出現嗜睡、驚厥、昏迷為腦炎表現。出現並發症時可導致原有結核病的惡化。應予以相應護理。
5、預防感染的傳播:對患兒采取呼吸道隔離至出疹後5天,有並發症的患兒延至疹後10天,接觸的易感兒隔離觀察21天,病室通風換氣進行空氣消毒,患兒衣被及玩具曝曬2小時,減少不必要的探視預防繼發感染。流行期間不帶易感兒童去公共場所,托幼機構暫不接納新生。為提高易感者免疫力,對8個月以上未患過小兒麻疹的小兒可接種小兒麻疹疫苗。接種後12日血中出現抗體,1個月達高峰,故易感兒接觸病人後2日內接種有預防效果。對年幼、體弱的易感兒肌注人血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接觸後5日內注射可免於發病,6日後注射可減輕症狀,有效免疫期3~8周。
6、家庭護理:指導小兒麻疹患兒無並發症時可在家治療護理。醫務人員每日家庭訪視1-2次,並進行上述護理指導。
7、高熱護理:盡量給患兒不用或少用“退熱藥”,可用溫水擦澡,注意保暖,使體溫降至左右,預防高熱驚厥,溫度降太低時可致循環不良,病情加重。
8、咳嗽劇烈時:給患兒祛痰止咳劑。
9、重型小兒麻疹:用咖啡因(caffein),0.3-0.5ml/次皮下注射,或用樟腦(camphor),0.3-0.5ml/次皮下注射,可改善循環使皮疹出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