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膽的棘刺是由表皮下結締組織的一種柱狀突起的鈣化所形成的,有些種類具毒腺,有些熱帶種類的毒液尚含有神經毒素。
許多種類的海膽均可借其棘刺引起機械性傷害,或刺進皮膚時注入的紅色毒液引起劇痛及炎性損害。這種棘刺甚為脆弱,易折斷,當刺入皮膚後其尖部常殘留皮內。曆時數個月以後,於局部可引起異物肉芽腫反應。在一些敏感者,可誘發肉樣瘤樣肉芽腫。也可由於表皮碎片植入傷口深處引起皮樣包涵體。
由於海膽表麵含有大量棘刺,且容易斷裂滯留於皮膚,故並發症也具有多樣性,包括心律失常、頭暈、衰弱、呼吸困難、麵癱,偶爾因全身癱瘓致死。故一旦被海膽刺傷應及時處理,避免神經毒素進入血液循環造成嚴重的毒性反應。處理措施包括立即拔掉毒性刺入物,局部注射胰蛋白酶可以分解毒素,從而減少中毒反應。
患者被刺傷後迅即引起局部劇痛,灼熱感,常伴出血,疼痛可持續數小時之久,繼而刺傷局部出現不同程度的炎性腫脹,曆時1~2周始消退,除局部症狀外,有的可同時出現頭暈、衰弱、呼吸困難、麵癱,偶爾因全身癱瘓致死。
除上述即刻反應外,患者可於刺傷2~12個月後於局部出現遲發性反應,表現為肉芽腫性結節性損害,結節單個或多發,決定於刺傷部位的多少,一般以手部多見,結節呈疣狀、圓形,直徑為2~8mm,質堅,初為淡紅或帶青色,可變黃褐色,有時頂端呈火山口狀,表麵可有一定角化,主觀不痛,偶有壓痛,除結節性損害外,有時可表現為彌漫性暗紅色浸潤塊,多見於手指,可出現梭狀畸形,可有局灶性骨破壞及鄰近關節滑膜受累。這兩種遲發性損害偶可自發吸收,但常常經久不愈。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海膽刺傷,故預防本病主要是從病因入手,對沿海漁民應做好勞動保護在進行捕撈工作中應主要佩戴安全防護手套,避免徒手捕撈可以降低被海膽刺傷的風險其次一旦被海膽刺傷需要立即進行處理,以避免毒素進入血液循環造成嚴重並發症
組織病理切片可見結節性損害,主要表現為以組織細胞、上皮樣細胞為主的異物肉芽腫反應,有較多的漿細胞、淋巴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浸潤,也可見少數巨噬細胞。其中有新生血管形成,有時於病變區可找到雙折光性碎片。
被海膽刺傷的患者及時治療後,一般對飲食無特殊要求。推薦患者選擇清淡飲食,多吃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忌辛辣、魚蝦、煙酒等刺激性食物。
人一旦被刺,應立即仔細去除殘留在皮內的棘刺,同時進行局部消毒以防繼發感染。肉芽腫損害可試用醋酸去炎鬆作損害內局部注射。偶爾因全身癱瘓致死,故需注意患者的呼吸功能,避免膈肌癱瘓造成窒息。遲發性損害偶可自發吸收,但常常經久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