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本病開始於曝光區,其發病與紫外線照射增加相一致因而認為本病係繼發於長期日光損傷。此外化學致病物質如焦油,瀝青、足葉草脂亦;可能與本病的發生有關在一些損害中發現HPV型25,因此亦有主張病毒感染者。其他亦有遺傳因素與棘皮瘤的發生發展有關者。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和環境因素、遺傳因素、飲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緒、營養等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目前認為和HPV25型也有一定的關係,故臨床上課並發皮膚黏膜的破潰誘發感染,皮膚完整性被破壞,故可因患者抓撓誘發皮膚細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繼發於體質低下,或長期使用免疫抑製劑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並發細菌感染可有發熱、皮膚腫脹、破潰及膿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現。嚴重病例可導致膿毒血症,故應引起臨床醫生的注意。
大多常見於成人顏麵,特別是上唇部,表現為單個皮膚色結節,中央有孔樣開口。皮損迅速增長,在3~8周內從1mm的斑疹或丘疹可發展到25mm大小半球形,圓屋頂形、皮膚色結節。結節表麵可見平滑的火山口中央充以角栓。皮損光滑發亮與周圍界限清楚,表麵可見毛細血管走行。非典型角化棘皮瘤常見,有些類似脂溢性角化病或良性棘皮瘤,另一些則呈結節增殖性外觀,火山口樣凹陷。巨大角化棘皮瘤指直徑大於2cm,常侵犯鼻和眼瞼。甲下角化棘皮瘤罕見,有觸痛,呈破壞性火山口狀中央常致末端指骨損傷,甲下損害常不自然消退,且早期引起其下方的骨破壞。在放射線下其特點為新月狀溶骨性缺損不伴發硬化症或骨膜反應。單發性角化棘皮瘤好發於曝光區,如麵中部手背和臂部,其他如臀部、大腿部、陰莖、耳和頭部亦可受累。女性手背部損害較少小腿部損害常見口腔黏膜罕見。多見於中老年,男較少見本病有趣的特點為迅速增長約需2~6周,繼之在2~6周內保持穩定,最後在2~6周後自行消退,遺留輕度凹陷性瘢痕。但亦有一些損害需6個月到1年才能完全消退。據估計約5%的損害可複發。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和環境因素、遺傳因素、飲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緒、營養等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故無法針對病因直接預防本病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間接預防本病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已經明確有HPV-25型的陽性,可進行抗病毒治療,同時也可以減少感染並發症的發生,對於已經出現感染的患者,應盡早使用抗生素治療
組織病理:出現較大的不規則分支性囊腔而與擴張孔不同。在增生輕的部位,如擴張孔所見,多數腫瘤細胞分葉塊團,從囊腔壁呈放射狀侵入真皮和皮下組織。有些部位腫瘤細胞在周圍呈柵狀排列和含有不同數量的糖原,因而類似外根鞘上皮。見於成人顏麵,特別是上唇部。表現為單個皮膚色結節,中央有孔樣開口。結合組織病理特征即可診斷。
1、不吃煙熏、火烤、燒焦、油炸的食物;不吃過期或可能受真菌毒素汙染的食物。
2、減少豬、牛、羊等紅肉的攝入,避免過度肥胖。
3、控製食用鹽和調料的攝入,少吃深加工食品。
4、不食用過硬、過燙食物。進食過於粗糙、過熱過燙的食物。
5、忌暴飲暴食、進食過快。飲食要定時、定量,進食時保持心情舒暢,心態平和。
本病雖可自愈,但不能預測其消退時間更重要的是本病與1級鱗癌即使活檢後亦不易明確鑒別因此活檢切除或刮除和電灼療法直徑小於2cm的損害,在大多數病例中是必要的。損害內直接注射氟尿嘧啶溶液和損害內注射甲氨蝶呤(25mg/ml)0.5~1ml或肌注甲氨蝶呤25mg/周有效。博萊黴素(bleomycin)1ml加等量利多卡因損害內注射,可使損害在注射20天後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