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皮膚> 肉芽腫性鬆弛皮膚

肉芽腫性鬆弛皮膚簡介

相關問答

  肉芽腫性鬆弛皮膚為一罕見的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亞型,低度惡性。1973年首先由Convit和Kerdel等以進行性萎縮性慢性肉芽腫性皮膚皮下組織炎報告。

【詳情】

01肉芽腫性鬆弛皮膚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其發病機理還不十分清楚。多數病例為散發性,由常染色體隱性基因所決定,也有少數顯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遺傳性皮膚鬆弛症的致病基因有多個,主要包括ELN、FBLN5、PYCR1和ATP7A等等。其中ELN基因編碼彈力蛋白,作為彈性纖維的主要成分,彈力蛋白廣泛存在於結締組織中,賦予組織彈性回複力和對外耐受力。ELN基因突變導致彈力蛋白合成與分泌障礙,造成彈力蛋白結構異常而致病。

02肉芽腫性鬆弛皮膚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肺氣腫為肉芽腫性鬆弛皮膚的常見並發症,其病變程度不等,輕者可不引起症狀,嚴重者為致死的主要原因。肺氣腫的嚴重性與皮膚病變程度一致。有時肺氣腫為首先出現的症狀。肺氣腫明顯者可出現呼吸困難,平臥時更加明顯。肺功能檢查明顯不正常。X線檢查可見透明度增加、橫膈扁平、肋間隙增寬等典型征象。有時伴有支氣管周圍纖維化,易並發支氣管肺炎。此外,還可見到眼角膜環狀血管翳,體毛稀少,牙齒疏鬆,舌麵龜裂,懸雍垂延長,咽部粘膜增厚,喉部聲帶鬆弛延長而致聲音嘶啞。外生殖器呈嬰兒型,青春期後男性往往有陽痿症狀等。

03肉芽腫性鬆弛皮膚有哪些典型症狀

  起病隱匿,皮膚損害好發於腋窩和腹股溝,少見於前胸,肋部,前臂,股,足,下頦和背部,我國報告的3例,1例發生於掌部,可影響功能,1例見於麻風菌素皮膚試驗以後,1例在足部撞傷後發生,皮膚損害初起為淡紅至紫色斑疹,丘疹和斑塊,表麵發亮,常失去皮紋,具有少量鱗屑,可見明顯毛細血管擴張,邊界清楚,質地堅實,少數可破潰,以後中央萎縮,變軟,鬆弛下垂,起皺,明顯萎縮時皮下血管變得明顯,報告20例中7例(35%)認為是與霍奇金病(HD)的皮膚和(或)淋巴結損害相關,另3例(15%)發展成係統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皮損為大片浸潤性紅色斑塊伴皮膚異色症,可持續多年,由於在發病過程中整個真皮內彈力纖維鬆解,致皮膚萎縮鬆弛呈懸垂皺褶狀,可見於腋窩及腹股溝等部位。

04肉芽腫性鬆弛皮膚應該如何預防

預防:

本病暫無有效預防措施注意健康,做好安全防護,減少和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及意外傷害,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另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也是本病預防和治療的關鍵萬一發病,應積極治療,主動幹預,防止並發症的出現

05肉芽腫性鬆弛皮膚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組織病理:最早期真皮淺層或全層血管周圍淋巴細胞浸潤,可見散在巨細胞,表皮角化不全,稍增生,輕度海綿形成,表皮下半部可找到單個淋巴細胞浸潤,充分發展時,具有特征性,大量致密,胞核略有扭曲的小淋巴細胞彌漫浸潤於真皮全層和皮下組織,並可滲入表皮內,在乳頭層往往呈帶狀分布,真皮乳頭水腫或纖維化,表皮內雖見單個或小簇淋巴細胞滲入,但海綿形成卻不成比例或極輕微,另一特點為大量多核巨細胞浸潤,巨細胞的胞質豐富,胞界清楚,胞核很多(10~90個),呈圓形或卵圓形,彼此緊密排列,巨細胞內見吞噬淋巴細胞,有些巨細胞周圍繞以排列成環狀的巨噬細胞,常見由巨噬細胞和散在的巨細胞形成的肉芽腫,肉芽腫之間真皮水腫或纖維化。

  2、整個真皮乃至皮下組織見淋巴組織細胞浸潤,大的多核巨細胞呈灶狀聚集形成肉芽腫,為本病的組織學特點,可完全取代脂肪小葉,嗜彈力纖維細胞顯著增多,炎症區彈力纖維缺乏,多核巨細胞胞漿內可見淋巴細胞。

  3、電鏡下見多核巨細胞有明顯的纖毛突,內含很多淋巴細胞,淋巴細胞似保存完好,周圍由組織細胞的胞膜圍繞,提示假吞噬現象,多核巨細胞與腫瘤性淋巴細胞密切接觸。

  4、免疫組化:小淋巴細胞呈T輔助細胞表型,即CD3,CD4,CD8-,CD30-,多核巨細胞對溶酶體,S-100蛋白,CD68呈陽性反應,對MAC387和vimentin呈陰性反應,大多數病例可顯示TCR基因克隆重排。

06肉芽腫性鬆弛皮膚病人的飲食宜忌

  肉芽腫性鬆弛皮膚除了常規的治療外,患者應注意飲食清淡,盡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攝入,同時注意保證營養均衡,以促進疾病得到更快的康複。

07西醫治療肉芽腫性鬆弛皮膚的常規方法

  一、藥物治療

 1、糖皮質激素:活動期用潑尼鬆。用4~6周,病情緩解後減量並以小劑量維持。

2、免疫抑製劑,環磷酰胺:通常給予每天口服1.5-2mg/kg,也可用200mg,隔日一次。對病情平穩的患者可用1mg/kg維持。對嚴重病例給予1.0g衝擊治療,每3~4周一次,同時給予每天口服100mg。

 3、硫唑嘌呤:為嘌呤類似藥,有抗炎和免疫抑製雙重作用,有時可替代環磷酰胺。一般用量為1~4mg.kg-1.d-1,總量不超過200mg/d。但需根據病情及個體差異而定,用藥期間應監測不良反應。如環磷酰胺不能控製,可合並使用硫唑嘌呤或改用硫唑嘌呤。

  4、甲氨蝶呤:一般用量為10~25mg,一周一次,口服、肌注或靜注療效相同,如環磷酰胺不能控製可合並使用之。

  5、環孢黴素A:作用機理為抑製IL-2合成,抑製T淋巴細胞。優點為無骨髓抑製作用。但免疫抑製作用也較弱。常用劑量為3~5mg/kg/d。

 二、預後

  皮損為大片浸潤性紅色斑塊伴皮膚異色症,可持續多年。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