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1、小兒燒傷多為熱力燒傷,即高溫物質對皮膚造成的損傷,包括熱液,火焰,熱金屬物等,少數為特殊原因燒傷,如:酸,堿性化學物質;電接觸傷;放射性損傷,由於小兒生長發育過程中各年齡組活動的範圍,生活能力不同,燒傷原因也各異,嬰幼兒期常因熱水袋,洗澡盆內的熱水或碰翻盛熱液的容器而燒傷,我國北方農村有鍋台與炕相連的習慣,小兒不小心可從炕上跌到熱水鍋裏發生大麵積燒傷;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活動範圍加大,好奇心強,但又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和有關知識,故誤觸電源,在家中引起煤氣燒傷等事故,常造成大麵積深度燒傷,年節時小兒常因燃放煙花爆竹被炸傷和嚴重燒傷。
2、由於上述原因而使小兒燒傷部位多發生在頭麵部,會陰部,臀部及手掌部,這些部位的燒傷創麵在轉運治療的過程中易受到汙染,對感染的預防應加倍注意。
二、發病機製
燒傷患兒對休克的代償能力和感染的抗病能力均較低下,同等麵積燒傷在小兒休克,菌血症的發病率均較高,原因是小兒皮膚薄,較低溫度短時間接觸即可造成較嚴重的損傷,免疫機製發育尚未成熟,創麵一旦感染,常伴有明顯的中毒反應,菌血症和多髒器衰竭等嚴重並發症發生率也較高,小兒依單位體表麵積計算其血容量較成人少,燒傷後驟然體液大量滲出,很容易發生休克,因此小兒燒傷的嚴重程度的分類標準具有特殊性。
可能並發消化不良或消化功能紊亂,在小兒燒傷中比較常見,發生率大約為20%±。大多發生於嬰幼兒。
還可能並發猩紅熱樣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高熱,驚厥膿皮病和菌血症等。
一、小兒燒傷休克
1、由於小兒各器官發育尚未成熟,特別是神經係統發育更不完全,而且從事體表麵積單位計算,總血容量相對地比較少,因此小兒的調節機能以及對體液喪失的耐受性均較成人差,燒傷後由於疼痛,脫水,血漿成分丟失,水電解質失衡等造成的全身紊亂,遠較成人重,燒傷休克發生率也較成人高,一般情況下,小兒燒傷麵積大於10%者就有發生休克的可能。
2、小兒頭麵部燒傷容易發生休克:這是由於小兒頭部麵積相對較大,組織較疏鬆,血運豐富,滲出較其它部位多,且頭麵部腫脹易於引起呼吸功能障礙而缺氧。
3、休克發生率與年齡有關:一般隨著年齡的增大,機體的調節機能及對體液喪失的耐受性也逐步增強,對燒傷麵積超過40%的病兒,休克發生率都很高,但燒傷麵積在40%以下的病兒,其休克發生率與年齡有明顯的相關性,年齡在4歲以上和年齡在4歲以下的小兒休克發生率明顯不同,年齡越小休克發生率越高。
4、小兒燒傷休克的臨床特點及診斷:由於小兒的解剖生理特點,小兒原發性休克較多見,特別是頭麵,會陰等疼痛刺激敏感部位的燒傷,以後則轉為繼發性休克,常表現出:口渴,煩躁不安,甚至譫妄或驚厥,尿少或無尿,四肢厥冷,而色蒼白,發紺,毛細血管充盈遲緩,嚴重者全身皮膚蠟黃,並有花紋出現,脈搏快而細弱,可以增至每分鍾180~200次以上,血壓變低弱最後測不出來,繼之心音變鈍,心經減慢,最後出現循環呼吸衰竭。小兒燒傷休克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病易用,如尿量,精神狀態和皮膚顏色的變化,其次是參考血壓,脈搏等,在觀察精神狀態時,應注意不同年齡表現也不一樣,1歲以內多表現嗜睡,1~4歲多興奮,躁動不安或反學常的安靜,以後逐漸轉入昏睡,4歲以上者則異常興奮,多表現緊張和多話。
5、小兒高血壓:小兒燒傷後約20%的病例有明顯的血壓上升,其原因不明,常在傷後7~10天出現,有時到植皮後才逐漸下降,大多數患兒沒有症狀,有時可出現頭痛,甚至精神錯亂。
二、小兒燒傷感染與小兒燒傷敗血症
小兒免疫功能不足,皮膚薄,躁動,休克發生率較高,因此創麵膿毒症發生率高,敗血症是小兒燒傷死亡的主要原因,占740.6%,敗血症發生時間有71.4%是在傷後15天內。
三、小兒吸入性損傷的特點
小兒吸入性損傷,如有氣道梗阻或下氣道損傷者,應立即行氣管內插管或氣管切開,小兒氣管內插管時,導管應放在咽和氣管水腫區,以防氣道梗阻,導氣管經鼻到咽和氣管者損害較小,因小兒頸短,小兒氣管切開拓位置應比成人低,以在第四和第五環氣管軟骨間為好。
小兒燒傷應該如何預防:
1、小兒在澡盆內洗澡時,應先放冷水後加熱水,以免小兒誤踩入或坐入熱水盆中造成燙傷,在我院收治的患兒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家長先放熱水,還沒加冷水時,小兒踩入或坐入熱水盆中造成臀部,會陰及下肢燙傷
2、冬天取暖時應防止熱水袋或保溫壺內的熱水滲漏,同時容器外應用較厚的布套妥善包好,不與小兒皮膚直接接觸,這種燙傷新生兒比較多見
3、家庭中一切溫度較高的液體及其容器,如熱湯,熱稀飯,開水瓶等應放在小兒不能攀及或撞翻的安全地方,不要將小兒單獨留在廚房中或火爐旁,不要抱小兒煮飯,炒菜,也不要抱著小兒吃飯,以防不慎造成燙傷
4、教育小孩不要玩火,盡量不要燃放煙花爆竹,逢年過節燃放煙花爆竹時,一定要有大人看護,不能讓小兒單獨玩耍,曾有小孩放鞭炮時造成手掌穿通傷,後果嚴重
5、教育小兒不隨意擺弄家用電器,不玩耍和接近電源開關,插頭,電線等,以免造成電燒傷,電燒傷,搶救不及時,可能危及生命
6、家裏不要存放化學物質,如硫酸等,以免引起化學性燒傷,化學性燒傷一般創麵較深,留疤痕的可能性大
化驗項目:
1、尿素:觀察是否高於8。2mmol/L,判斷腎損傷的可能性。
2、穀草轉氨酶(AST/SGOT):觀察是否高於55U/L,判斷燒傷程度(是否達到深度燒傷)。
3、氯離子(Chloride):觀察是否低於96mmol/L,可判斷燒傷是否造成內環境紊亂。
4、鈉:觀察是否低於136mmol/L,可判斷失水程度。
1、在確定病人胃腸功能正常的情況下,鼓勵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汁等。
2、少量多餐,一次進食不宜過飽,以免影響消化與吸收。
3、對麵部燒傷導致張口、咀嚼困難的病人給予軟食。對生活不能自理者需喂飯。
4、創造良好的進食環境:進食前30分鍾盡量停止一切影響病人食欲的操作,並開窗通風,保持病室內空氣清鮮。
5、對於不同的階段可選擇不同的飲食方案。
一、治療
1、現場處理
縮短熱力與皮膚接觸時間,迅速撲滅火焰,抱起患兒脫離熱源,脫掉已燃燒或被熱液等浸濕的衣物,在燒傷傷情允許的情況下,立即用冷水衝洗,快速降溫,減輕皮膚損傷,緩解疼痛,減輕局部組織炎症反應,用消毒單包裹創麵,減少汙染機會,保持呼吸道通暢,燒傷時發生呼吸道梗阻的可能原因常常是吸入煙霧或其他有害氣體;頭麵頸部燒傷後組織水腫壓迫,口咽或呼吸道熱力燒傷引起黏膜水腫,使氣道狹窄,發生呼吸道梗阻時出現呼吸困難,氣體交換不足,缺氧,表現煩躁不安,麵色口唇青紫,心率增快,明確診斷後應果斷采取氣管內插管或氣管切開,吸氧,在成批燒傷的搶救中,遇到呼吸道梗阻時應放寬氣管切開指征,最短時間內轉送到治療單位。
2、早期處理
詳細詢問病史包括受傷原因和過程,創麵和全身用藥情況,全身體格檢查注意有無合並傷,估算燒傷麵積,判斷燒傷深度。
3、液體複蘇治療
(1)小兒燒傷後由於恐懼,疼痛刺激,可能出現休克症狀,一般持續時間不長,對患兒影響不大,多不需特殊處理;大麵積燒傷由於熱力的直接效應,在各種化學遞質和損傷因子的參與下,使患兒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含電解質及部分蛋白質的類血漿液體迅速大量滲出到創麵和組織間隙,燒傷麵積僅10%的小兒就可以因血容量驟減而發生休克,隨著血容量的減少,血液濃縮,組織灌注不良,血流動力學改變,心排出量下降,大麵積燒傷的患兒多在傷後4~6h發生低血容量休克,臨床表現為口渴,煩躁,麵色蒼白,四肢冷,末梢毛細血管充盈遲緩,脈細弱,心率快,血壓降低,少尿或無尿,重者可發展為呼吸循環衰竭,及早進行輸液,供氧,鎮靜止痛,保暖等綜合治療是防治休克的基本措施。
(2)補液方法:因治療燒傷的條件和經驗的不同,目前存在多種防治燒傷休克的補液治療“公式”,任何一個“公式”都隻能是一般規律的體現,而諸多患兒的個體因素很難體現在一個公式內,補液公式隻是治療時的基本框架,必須密切觀察患兒對複蘇的反應,各項休克恢複指標的變化,結合患兒實際情況,調整補液的質量,補液速度,才能成功。
(3)北京兒童醫院采用的補液方法:燒傷後第1個24h每1%燒傷麵積每公斤體重輸入晶膠體溶液各1ml,在傷後8h內應輸入液體總量的1/2,其餘1/2在傷後16h輸入;第2個24h輸入晶膠體液量為第1個24h的1/2,膠體溶液可用血漿,人血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晶體溶液可用生理鹽水,乳酸鈉林格氏液,生理鹽水與1/6g分子乳酸鈉溶液2∶1混合液。
(4)已出現休克症狀的患兒靜脈快速(1~2h)輸入2∶1溶液20~30ml/kg,大麵積深度燒傷患兒輸入的膠體液中1/2~1/3可用新鮮全血補充,燒傷麵積大於50%者依患兒尿量,血壓,末梢循環狀況及各項檢驗指標適當增加輸液量,燒傷後1~2天多不宜進食,以防止腹脹,嘔吐及腹瀉,每天可補充代謝所需液體60~100ml/kg,可用10%葡萄糖與生理鹽水4∶1混合液補充,以後仍不能進食者可按熱卡需要計算補液量,由於受損傷細胞釋放出鉀離子和腎功能的下降,傷後48h不宜補充鉀離子,液體複蘇治療的同時即出現組織缺血性再灌注對細胞的損傷,可給予大量維生素C,E,中藥複方丹參等抗氧化劑以減輕自由基對組織的損傷,利於休克恢複,可用抗酸及黏膜保護劑如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氫氧化鋁等以減少胃腸道應激性潰瘍的發生。
(5)補液治療注意事項:首選周圍小靜脈穿刺插管建立可靠的輸液通道,嚴格無菌操作,預防導管感染,補液順序的安排以快速補充血容量,糾正血中電解質和酸堿失衡為目的,根據尿量〔應維持在1ml/(kg·h)〕及各項化驗指標調整輸液速度,輸入大量10%葡萄糖時應監測血糖變化,防止發生高血糖症,患兒有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尿時,應適量增加尿量〔2~2。5ml/(kg·h)〕堿化尿液,以保護腎髒功能,精神狀態良好,尿量正常,生命體征平穩,血清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得到糾正,血細胞比容,血氣分析均在正常範圍,表示液體複蘇治療成功。
4、創麵處理
小兒燒傷創麵的處理,基本與成人相同,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小兒皮膚嬌嫩且薄,附件少,創麵一經感染很容易加深,但小兒生長能力旺盛,隻要處理恰當,有效地防治感染,創麵愈合速度比成人快,例如小兒深Ⅱ度創麵如無感染,一般2周內可基本愈合,在成人則需3周左右。
(2)小兒體溫受環境影響,在氣溫較高時,包紮麵積太大,易發生高熱,甚至抽搐,故應多采用暴露療法,但小兒多不合作,當燒傷麵積較小時,尤其在四肢,采用包紮療法,可便於護理和保護創麵,對采用暴露治療者,應適當約束固定。
(3)小兒皮膚薄,自體皮供皮的厚度不超過0。3mm,在切取自體皮時,應盡可能薄些,植皮區要妥善固定,給予約束,以保證植皮的良好固定和生長。
(4)創麵用藥時應注意:①由於小兒體表麵積與體重的比例相對地較成人為大,藥物濃度不宜過高,使用麵積不宜過廣,以免引起藥物吸收過多中毒,②由於小兒皮膚嬌嫩,應妥為保護,尤其是使用濃度較高或刺激性較大的藥物時,以免藥物刺激正常皮膚引起皮炎,濕疹或糜爛,甚至引起膿皮症,增加創麵處理的困難。
(5)創麵在愈合過程中,皮膚瘙癢明顯,在此期間,應注意對患兒采取製動措施,並設計保護剛剛愈合的創麵,防止被患兒抓破,造成感染或遺留疤痕。
(6)顏麵,手及其它功能部位深度燒傷創麵,應在休克期順利度過以後,病情穩定的狀態下,盡可能采取早期切痂植皮術,大麵積Ⅲ度燒傷的小兒,更應早期切痂植皮,在手術過程中,必須注意呼吸循環功能的穩定,盡可能防止出血過多,縮短手術時間,保證輸液與輸血。
(7)小兒皮炎薄嫩,對疼痛刺激耐受性差,清創時要輕柔,有耐心,把創麵刺激降低到最低限度。
5、感染的防治
由於小兒解剖生理特點,燒傷時環境條件以及保護創麵意識差等因素,使燒傷創麵極易受到汙染,燒傷後預防性抗生素的應用尚有不同的意見,但小兒燒傷預防性用藥,對減少和控製廣泛存在的金葡菌,大腸埃希杆菌,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和減少創麵膿毒症的發生具有一定意義,注射破傷風類毒素或抗毒素血清預防破傷風,創麵應定時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以便選擇針對性更強的有效抗生素,創麵感染並發創麵膿毒症常表現為:精神改變,煩躁,萎靡,嗜睡或出現意識障礙,體溫持續高熱,或忽高忽低,寒戰,偶有抽搐,心率常在150次/min以上,消化道功能紊亂,無食欲,嘔吐,腹瀉,腹脹,白細胞升高,核左移,有中毒顆粒,血小板計數減少,血培養多陰性,創麵分泌物增多,有異味,肉芽組織陳舊,愈合緩慢。
燒傷全身性感染多由創麵引起,仔細觀察創麵的變化,了解感染細菌的種類,選用有效藥物,加強創麵分泌物引流,徹底清除壞死組織,是防治全身感染的重要環節,創麵應用諾氟沙星(氟呱酸),磺胺米隆對控製金葡菌及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有較好的療效。
6、營養支持
燒傷患兒營養的需求超出了維持生存和生長發育的需要,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態直接影響疾病的發展,可促進創麵愈合,提高抗病能力,減少並發症,燒傷患兒由於代謝增強,消耗加劇,處於超高代謝狀態,燒傷40%麵積的小兒,其能量消耗較同年齡正常小兒增加約50%,精神緊張,疼痛,較低溫度的環境(應保持28~33℃),小嬰兒(代謝率高)及大麵積燒傷患兒,熱量丟失量大,每天需要供給其基礎代謝1.5~2倍的熱卡,蛋白質1.5~2g/kg,才能達到基本平衡,還應補充多種維生素B,維生素C,A和微量元素鋅,經腸胃道營養是符合生理要求,保持胃腸道生理功能的最好方式,在大麵積燒傷的患兒,由於感染,高熱,消化功能紊亂無法保證營養時,可采用周圍靜脈輸入的方法加以補充,創麵深,麵積大的患兒需多次手術治療,為保證手術成功,加速創麵的愈合減少並發症的發生,可行中心靜脈營養療法,以保證患兒需求。
近年應用生長激素治療大麵積燒傷病人,對促進供皮區和創麵愈合有良好的作用,小兒臨床應用較少,合理的藥物劑量,並發症的預防以及確切的療效正在探索中。
7、鎮靜止痛
燒傷早期適當給予鎮靜止痛藥物,對減輕疼痛,穩定情緒,減輕傷後的應激反應有良好作用,每次大的換藥前應用止痛藥,可減輕疼痛和精神負擔,使患兒更好的配合治療,有利於康複,但在休克期或並發菌血症的情況下,煩躁,哭鬧不安可能係中樞神經係統病變引起的,應在診斷明確後方可給予藥物鎮靜,尤其對中樞神經係統有抑製作用的藥物更要謹慎,大多數患兒肌注地西泮(安定)0。1~0。2mg/kg,便可起到鎮靜止痛作用。
8、門診治療
門診患兒多為輕度燒傷,發生休克的機會少,治療包括創麵處理,止痛,預防感染,麵頸,會陰部小麵積淺二度燒傷,可塗用中藥京萬紅,紫草油,康複新液或絡合碘液,保持幹淨,防止受壓抓搔,結痂後脫痂自愈,肢體,軀幹等易於包紮部位可以紫草油或康複新液紗布貼敷後包紮,定時更換敷料,直到愈合,注射破傷風類毒素0。5ml,酌情給予抗生素3~5天預防感染。
9、康複治療
深度燒傷創麵愈合後,多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毀容,甚至殘疾,治療燒傷除搶救生命,促進創麵愈合,還應重視後遺症的預防,急性期燒傷治療和康複治療應融為一體,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創麵愈合前:為預防創麵愈合過程中瘢痕攣縮影響各個關節活動,治療時身體各個部位應保持以下體位:頸部後伸,肩關節,髖關節外展90°,肘膝關節伸直位,踝關節背屈90°,手腕關節背屈20°,掌指關節屈曲15°~20°,指間關節伸直位,拇指外展微屈與食指間隙要夠大,可輔以石膏托或夾板固定,配合功能活動,克服早期攣縮。
(2)創麵愈合後:下列方法有助於預防和改善瘢痕增生和瘢痕攣縮。
①局部壓力包紮,造成局部組織缺血,缺氧,從而限製成纖維細胞增生,減少膠原纖維和膠原形成,減少增生性瘢痕,加壓包紮時,壓力要均勻,一般25mmHg即可,壓力大小應視各部位的解剖生理特點及小兒耐受能力不斷進行調整,壓力治療應持續0.5~1年,待瘢痕組織由堅硬,隆起,充血,癢感轉為柔軟,平整,充血消退,癢感消失,表明瘢痕已趨成熟,可停用壓力治療。
②曲安奈德(去炎鬆)霜劑,瘢痕貼等外用藥物對預防增生性瘢痕的發生,發展,緩解癢感也有一定的療效,康寧克通局部注射對有增生趨勢或輕度增生的瘢痕有肯定治療作用。
③整形外科手術對改善局部功能,恢複外觀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除傳統手術方法外,廣泛利用皮膚擴張技術,取得滿意的效果。
醫護人員和家長要長期耐心幫助患兒進行功能練習和心理調整,使患兒早期融入社會,過上高質量的生活。
二、預後
1、大麵積深度燒傷
有嚴重合並症者和年齡幼小病死率高,攣縮畸形影響功能和麵容。
2、由於小兒在解剖
生理,心理等方麵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治療上就有其不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