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和環境因素、遺傳因素、飲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緒、營養等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2、發病機製
發病機製還不清楚。病理學檢查:多數為複合痣,也可為皮內痣和交界痣。痣細胞有兩型,梭形痣細胞和上皮樣痣細胞,常以一種痣細胞為主。梭形痣細胞呈長梭形,胞質成原纖維狀,核呈橢圓形或圓形,核仁較大,界限清楚,偶有雙核或多核,有時核大深染,可見多少不等的正常核分裂象,排列成束,疏鬆,或呈渦紋狀,常與表皮垂直。
本病屬於慢性皮膚損害,應積極治療,與癌症的發病率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本病可使皮膚完整性被破壞,故可因患者抓撓誘發皮膚細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繼發於體質低下,或長期使用免疫抑製劑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並發細菌感染可有發熱、皮膚腫脹、破潰及膿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現。嚴重病例可導致膿毒血症,故應引起臨床醫生的注意。
1、為複合痣的異型,較少見,通常見於兒童,約15%見於青少年和成人,無性別差異。
2、好發於麵部,尤其是頰部,耳部和四肢,其他部位亦可發生。
3、損害為單個堅實結節,呈淡紅色,紅色或棕紅褐色,開始生長較快,一般直徑為數毫米,以後可達1~2cm,頂圓,表麵光滑,無毛,或略呈疣狀或乳頭狀,高出皮麵,輕微外傷可引起出血和結痂,但很少破潰。
4、持續多年後常發展為皮內痣。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和環境因素、遺傳因素、飲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緒、營養等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故無法針對病因直接預防本病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間接預防本病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可以減少感染並發症的發生,對於已經出現感染的患者,應盡早使用抗生素治療
1、組織病理:多數為複合痣,也可為皮內痣和交界痣,痣細胞有兩型,梭形痣細胞和上皮樣痣細胞,常以一種痣細胞為主,梭形痣細胞呈長梭形,胞質成原纖維狀,核呈橢圓形或圓形,核仁較大,界限清楚,偶有雙核或多核,有時核大深染,可見多少不等的正常核分裂象,排列成束,疏鬆,或呈渦紋狀,常與表皮垂直,上皮樣痣細胞大而呈多邊形,胞質豐富,質地均勻或細顆粒狀,核大深染,核絲分裂象少見,痣細胞大都排列成巢,巢的大小和形狀較為一致,組織切片上常可見人工裂隙,具有黑素細胞痣的成熟現象,真皮乳頭上方表皮基底細胞層內出現類似膠樣小體的較大的紅色小體,稱為Kamino小體,對PAS反應可呈陽性。
2、表皮多增生,真皮上部水腫,毛細血管擴張,有明顯炎症細胞浸潤,主要為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呈片狀分布。
3、Spitz痣有時可彌漫纖維化,稱為纖維組織增生性Spitz痣。
1、芹菜250克,每日當菜吃,炒或涼拌均可,連續多吃,能迅速幹燥脫皮,不癢而愈。
2、蓮花3~4。5克,加水煎汁,代茶飲。也可搗爛敷患處。
3、馬齒莧、赤小豆、絲瓜皮、苧麻根、巴蕉根、菊花根各等量,焙幹研細末,每用適量,以米泔水調勻塗之,每日3次。
4、龍葵莖葉100克,紫花地丁30克,加水煎洗患處。
5、淮山藥30克,生扁豆15克,生芡實15克,生苡米15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車前草15克,川萆10克,白鮮皮15克,黃柏10克,丹皮10克,地膚子10克,加水適量煎服。每日1劑。
1、治療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和環境因素、遺傳因素、飲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緒、營養等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故無法針對病因治療,同時本病一般不具有惡性改變,故本病一般無需治療。對於瘤體較大者,可行激光打掉,也可以使用液氮冷凍去掉。
2、預後
持續多年後常發展為皮內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