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主要由於細菌,病毒及其毒素引起的感染,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後發病。常見感染病原有:
1、柯薩基B病毒(CoxsackieB病毒)臨床資料已證實,腸係膜淋巴結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CoxsackieB病毒及其毒素,病毒及其產物經血循環到達回腸係膜引起淋巴結的急性炎症。
2、鏈球菌及金黃葡萄球菌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這些化膿菌及其產物從原發病灶經血行或淋巴途徑引起腸係膜淋巴結的急性感染,炎症通常較為劇烈。
3、腸道內的細菌及寄生蟲如沙門氏菌、耶爾森菌、血吸蟲、阿米巴原蟲等,可經腸壁直接侵入腸係膜淋巴結內,引起特殊性炎症,但臨床上較少見。
二、發病機製
1、好發部位非特異性急性腸係膜淋巴結炎主要發生於回腸末端的腸係膜淋巴結內,空腸係膜淋巴結也可發生急性炎症,但臨床上少見。感染與下列因素有關。
(1)解剖因素:回腸末端腸壁各層內含有極為豐富的淋巴管網,末端回腸係膜內淋巴結,特別是中間群淋巴結的數量,遠遠多於空腸係膜的淋巴結,常成群分布,數目高達數百個,這是感染好發於此的基礎。
(2)生理因素:由於回盲瓣的影響,食糜在回腸末端內停留的時間較長,這雖有利於消化和吸收,但是也增加了腸道病原體及其產物的吸收量和腸係膜淋巴結感染的機會。
2、病理特征炎症的早期,可見腸係膜內淋巴結腫大,呈暗紅色,相互不粘連,觸之尚軟,可以活動。後期淋巴結逐漸變硬,灰白色外觀,同時腹腔內可有少量漿液性滲出液。鏡下主要發現為淋巴組織增生、充血及水腫。少數病例,淋巴結呈化膿性改變,可形成膿腫,甚至相互融合成較大的膿腫,潰破後導致化膿性腹膜炎。受腸係膜炎症的影響,回腸末端、盲腸及闌尾等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存在,一般情況下,腹腔滲出液及腫大淋巴結穿刺做細菌培養大多為陰性。
偶發化膿性腸係膜淋巴結炎,其發病急驟,突發腹痛、畏寒與發熱。腹痛多為持續性伴陣發性加重。當炎症波及腸管時可造成腸麻痹而出現腸梗阻症狀。一旦膿腫潰破引起腹膜炎,則腹痛和腹脹加劇,全身中毒症狀明顯,常有外周血中性粒細胞增多伴核左移。
1、上呼吸道感染
患者近期內曾有低熱,咽痛及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或就醫時正值上感期,表現為腹痛的同時有發熱,頭痛及咽部充血等(約占42.5%)。
2、表淺淋巴結腫大
頸側表淺淋巴結可有反應性增大,觸診可及腫大伴有壓痛的淋巴結,病愈後腫大的淋巴結可恢複正常。
3、腹部症狀與體征
腹部疼痛是患者主要就醫的原因。
腸係膜淋巴結炎多屬病毒感染,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並發,或繼發於腸道炎症之後因此平時注意預防感冒發熱如:及時添減衣服;進行“冷”鍛煉;補充適當的酵素;多運動;提高免疫力和注意飲食規律如:魚、肉、蛋、奶及豆製品等,營養價值較高,應注意攝食,以加強蛋白質的合成利用,此外,服用維生素C及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對增強身體提抗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1、血常規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常不升高或反而降低,淋巴細胞比例相對增高,若發生化膿性腸係膜淋巴結炎伴明顯全身中毒症狀時,常有外周血中性粒細胞增多伴核左移。
2、淋巴結活檢
剖腹探查時,可在切除闌尾的同時,作淋巴結活檢。
3、細菌學檢查
取腹腔淨液行細菌學培養與藥敏試驗。
4、B超
聲像顯示:囊段回腸腸壁增厚,淋巴結腫大,未見闌尾。
5、CT掃描
可見闌尾正常,淋巴結腫大。
1、急性腸係膜淋巴結炎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清淡飲食為宜。
2、急性腸係膜淋巴結炎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一、治療
急性非特異性腸係膜淋巴結炎應以非手術為主,決定手術應慎重。
1、非手術治療
考慮到本病時,應積極保守治療24~48h,如診斷明確,措施得當,一般在24h內腹痛症狀及體征可逐漸減輕和好轉,具體措施為:
(1)臥床休息,暫禁飲食,嚴密觀察體溫及血象的變化,注意腹部症狀和體征的發展。
(2)靜脈補液,糾正水電解質失調。
(3)采用廣譜抗生素,迅速控製感染,中藥解毒清熱劑也有一定效果。
(4)腹部物理治療,促進炎症的局限及吸收。
2、手術治療
經積極非手術治療後病情無好轉,或因考慮同時合並有其他急腹症時,如不能排除急性闌尾炎,則應果斷地施行手術治療。
(1)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經右下腹縱切口進行。
(2)適當探查:包括回盲部、闌尾與末端回腸及其係膜,女性病人還要探查卵巢及附件,以明確診斷。對於化膿性腸係膜淋巴結炎,多作腹腔引流;當累及鄰近腸管時,有時需作受累腸管的切除。
(3)關於闌尾切除:如誤診急性闌尾炎而行手術,術中發現闌尾病變輕,而常規探查發現回腸末端係膜淋巴結散在多個腫大,即可診斷為本病。闌尾無論是否合並炎症或炎症很輕,均應予以切除,以防日後腹痛發作時造成診斷困難。
(4)關於淋巴結活檢:多數學者認為取腸係膜淋巴結活檢應列為禁忌,因活檢後可能帶來局部粘連的發生,且此舉意義不大。
(5)腹腔滲液:應行細菌培養與藥敏試驗。
(6)術後處理:繼續應用以抗生素為主的綜合措施。若為耶爾森菌屬感染宜用環丙沙星治療,若為鳥-胞內分枝杆菌感染宜用克拉黴素(甲紅黴素)治療。
二、預後
本病預後良好,常在3~4天內自然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