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老年人蛛網膜下腔...(老年人蛛網膜下腔... )

別名:
老年蛛網膜下腔出血
傳染性:
無傳染性
治愈率:
一般在正規綜合三甲醫院的典型病例治愈率(治愈率10%,且留有神經係統後遺症,病死率高)
多發人群:
發病年齡以40~60 歲最多見
發病部位:
顱腦 血液血管
典型症狀:
惡心與嘔吐 視力障礙 嗜睡 聽力下降 眼底異常
並發症:
消化道出血 腦梗死 心肌梗塞 腦積水
是否醫保:
掛號科室:
神經內科 老年科
治療方法:
藥物、手術治療

老年人蛛網膜下腔...並發症?

  老年人蛛網膜下腔出血並發症

由於病情的輕重不同,出血後在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期可出現各種並發症。

1.心髒受損

有20%的病人合並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特別是中老年病人或出血量多者。由於蛛網膜下腔出血者出現明顯的頭痛或意識障礙,病人並發心肌損害一般沒有主訴,因此主要通過做心電圖時才能發現,這也是SAH後導致病人死亡的一個常見原因。

  2.消化道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量多者可以並發急性消化道出血,病人表現為嘔吐血性胃內容物或咖啡樣物,嚴重者解黑便,甚至發生出血性休克。輕者僅從胃管內抽出血性胃內容物。主要是由於蛛網膜下腔出血後,引起顱內壓升高,當下丘腦受損導致消化道急性潰瘍所致。這是SAH的嚴重並發症之一,應積極預防和治療。

  3.急性肺水腫

見於大量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表現為突然病情加重,呼吸困難,雙肺底可聞及水泡音及咳出泡沫樣血痰。

  4.再出血

再出血的發生時間可在第1次出血後,但以前次出血後的2周內為高峰期,以首次出血後1個月以內再出血危險性最大,半年以後再出血率每年為3%。SAH患者的再發率為11%~18%。2周以內的再發率占再發病例的54%,1個月以內的近期再發占54%~86%,2個月以後的遠期再發為5%~30%。近期再發的病死率為41%~46%,明顯高於SAH的病死率(25%)。再出血的原因多為動脈瘤、動靜脈畸形、大腦基底異常血管網症的患者。精神緊張、情緒波動、用力排便、劇烈咳嗽、坐起活動、血壓過高為常見誘發因素。其臨床表現特點為:首次出血後病情穩定或好轉情況下,突然再次出現劇烈頭痛、嘔吐、抽搐發作、昏迷,甚至去腦強直及神經定位體征,頸強及凱爾尼格征明顯加重。複查腦脊液再次呈新鮮紅色,腦脊液再次出現大量新鮮紅細胞伴中性粒細胞。

  5.腦血管痙攣(cerebrovascular spasm,CVS)

腦血管痙攣發生率為16%~66%。按發生時間分為早發與晚發性,早發性發生於出血後數十分至數小時內,晚發性發生於病程4~16天,7~10天達高峰,平均持續2周。按累及血管範圍分為局限性和彌散性多節段性,常涉及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頸內動脈,也可發生於椎基底動脈係統,病灶側多於病灶對側。早發性CVS多發生於破裂動脈瘤所在動脈,多為單側局限性CVS,故有載瘤動脈定位意義;而晚發性CVS多為彌散性多節段性,可為單側或雙側,對破裂動脈瘤載瘤動脈無定位價值。其臨床表現的特點是在SAH的症狀經治療或休息好轉的基礎上又出現了神經症狀並進行性加重,神經症狀主要包括意識障礙、顱內壓增高及局灶定位體征3方麵。大多發生在發病後3~7天,持續2周後逐漸緩解。腰椎穿刺檢查腦脊液無新鮮出血征象,腦脊液中花生四烯酸增高,可見陳舊紅細胞及淋巴細胞。目前發現出血量越多,血管痙攣的發生率越高,是SAH致死的重要原因。分析其機製可能是:①腦脊液中活性物質導致動脈的持續痙攣。②活性物質引起血管壁的炎性反應。③蛛網膜下腔積血阻塞了腦血管外膜與蛛網膜下腔之間的微孔,影響了血管壁的營養與代謝。低鈉血症易引起CVS,應當加強注意。

  6.腦積水

SAH引起的腦積水分近期與遠期腦積水,以遠期並發的正常顱壓腦積水較多見,而近期並發的急性腦積水也是不可忽視的並發症。SAH後急性腦積水(acute hydrocephalus,AHC)是指SAH發病後1周內發生的腦積水,發生率為9%~27%,多數學者認為其發生率在20%左右。其發病機製大多認為SAH後AHC的發生與腦室內積血密切相關,與腦池積血總量亦有關。發生AHC是因腦室積血和腦池血量增加使血液沉積在基底池及第四腦室諸孔附近,影響腦脊液的正常循環。同時紅細胞可堵塞蛛網膜顆粒使腦脊液的回收障礙。此外,基底池和腦室係統中腦脊液的循環阻塞可能形成壓力梯度,最明顯是在側腦室內,腦脊液通過第三、四腦室及諸腦池、腦裂逐漸減少,減少了蛛網膜顆粒對腦脊液的回收。以上諸因素導致腦室擴大,形成AHC。AHC無特異性臨床症狀和體征,通常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腦膜刺激征,並可有意識障礙。較為突出的症狀是意識障礙,尤其是在1或2天內逐漸出現昏迷、瞳孔縮小、對光反射消失,少數患者出現Parinaud(兩眼上視不能)綜合征。但據統計SAH後AHC患者中33%無臨床症狀,38%無意識障礙。總之,ACH與SAH臨床症狀很難鑒別,確切診斷需靠腦CT。而正常顱壓腦積水則為SAH的遠期並發症,係腦池蛛網膜粘連致腦脊液循環受阻及蛛網膜顆粒回收腦脊液減少所致。其發生率為35%左右。其臨床表現為進行性智能衰退,步態不穩,錐體束征或錐體外係症狀,尿急甚至尿失禁。

  7.腦室積血

SAH並發腦室積血的發生率為50%左右。可分為逆流性與穿通性腦室積血兩種類型。逆流腦室積血是因SAH後蛛網膜下腔壓力高於腦室時,血液經第四腦室正中孔、外側孔逆流入腦室,血沉積於雙側腦室三角部及後角;穿通性腦室積血多係動脈瘤直接穿通或先形成腦內血腫後,血腫破入腦室,血沉積於側腦室或第三腦室甚至形成腦室鑄型。SAH並發腦室積血可加重病情,亦可繼發急性腦積水,並可因腦室積血壓迫丘腦下部引起一係列中線症狀。診斷主要依靠頭部CT所見。

  8.丘腦下部損害

SAH後繼發腦水腫、腦血管痙攣、再出血、並發腦室積血等均可引起丘腦下部不同程度的損害,導致自主神經、內髒功能及代謝紊亂,臨床上出現嘔吐、嘔血、黑便、急性水腫、中樞性呼吸障礙(潮式呼吸)、心電圖改變、心律失常、血壓變化、高熱或大汗、高血糖、尿崩症等,使臨床症狀更複雜化,病情更加重。

  9.顱內血腫

SAH並發顱內血腫可為腦內血腫及蛛網膜下腔血腫,以腦內血腫多見。根據病程可將血腫分為急性、亞急性與慢性,急性病程3天以內,亞急性病程4天~3周,慢性病程3周以上。最常見原因為血管畸形血管破裂,其次為動脈瘤破裂穿破腦實質。前者以大腦中動脈供血區最多,後者則以大腦前動脈瘤多見。症狀和體征取決於部位及血腫大小。

  10.腦梗死

SAH並發腦梗死見於SAH後遲發性CVS時,CVS程度重引起局部腦血流量小於18~20ml/100g腦組織,且持續時間過長時可導致腦梗死,個別尚可並發出血性梗死。故對SAH患者伴有偏癱等病灶體征或意識障礙者,應及早做CT檢查。

  11.癲癇

SAH並發癲癇發生率為10%~20%,以大發作多見,少數為局限性或精神運動性發作。其發生原因與SAH後彌散性腦血管痙攣、腦血流降低、腦缺氧、腦水腫及病變血管的直接刺激等有關。癲癇發作可作為SAH首發症狀,應引起注意。

老年人蛛網膜下腔...相關醫生

更多>

  • 於誌臻,主任醫師
    於誌臻 主任醫師
    未開通
    上海華東醫院 老年科

    擅長疾病:老年病、內科慢性病預防與治療

  • 包烏力吉,主任醫師
    包烏力吉 主任醫師
    未開通
    通遼市醫院 老年科

    擅長疾病:擅長診治: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各種心律失常、高血壓病、心肌病、糖尿病及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

  • 吳剛,主任醫師
    吳剛 主任醫師
    未開通
    通遼市醫院 老年科

    擅長疾病:熟悉心內科危重急症(急性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重症高血壓、急性心力衰竭等)的搶救。在老年醫學方麵學有所長,並在老年冠心病、複雜心律失常、頑固性高血壓、老年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等的診治方麵積累了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 張力軍,主任醫師
    張力軍 主任醫師
    未開通
    哈爾濱市第二醫院 老年科

    擅長疾病:治療冠心病、風心病、高血壓病、嚴重心律失常、頑固性心衰等病症的治療。

老年人蛛網膜下腔...相關醫院

更多>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