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重症肌無力(重症肌無力 )

別名:
獲得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無力,假麻痹性重症肌無力,肌痿,肉痿
傳染性:
無傳染性
治愈率:
20--30%
多發人群:
兒童期較多見,20~40歲發病...
發病部位:
免疫係統 肌肉 全身
典型症狀:
疲勞 吞咽困難 無力 麵肌無力
並發症:
重症肌無力危象 類風濕性關節炎 紅斑狼瘡 溶血性貧血
是否醫保:
掛號科室:
神經內科 中醫科
治療方法:
西醫藥物治療、中醫藥物治療

重症肌無力是怎麼回事?

  (一)發病原因

  1.重症肌無力是一種影響神經肌肉接頭傳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確切的發病機理目前仍不明確,但是有關該病的研究還是很多的,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有關重症肌無力與胸腺的關係,以及乙酰膽堿受體抗體在重症肌無力中的作用,且大量的研究發現,重症肌無力患者神經肌肉接頭處突觸後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AchR)數目減少,受體部位存在抗AchR抗體,且突觸後膜上有IgG和C3複合物的沉積。並且證明,血清中的抗AchR 抗體的增高和突觸後膜上的沉積所引起的有效的AchR數目的減少,是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而胸腺是AchR抗體產生的主要場所,因此,本病的發生一般與胸腺有密切的關係。所以,調節人體AchR,使之數目增多,化解突觸後膜上的沉積,抑製抗AchR抗體的產生是治愈本病的關鍵。

  2.遺傳易感性 近年來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研究顯示,MG發病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根據MG發病年齡、性別、伴發胸腺瘤、AChR-Ab陽性、HLA相關性及治療反應等綜合評定,MG可分為兩個亞型:具有HLA-A1、A8、B8、B12和DW3的MG病人多為女性,20~30歲起病,合並胸腺增生,AChR-Ab檢出率較低,服用抗膽堿酯酶藥療效差,早期胸腺摘除效果較好;具有HLA-A2、A3的MG病人多為男性,40~50歲發病,多合並胸腺瘤,AChR-Ab檢出率較高,皮質類固醇激素療效好;在國內許賢豪診治的850例MG病人中,有雙胞胎2對(均為姐妹)。

  3.近年研究發現,MG與非MHC抗原基因,如T細胞受體(TCR)、免疫球蛋白、細胞因子及凋亡(apoptosis)等基因相關,TCR基因重排不僅與MG相關,且可能與胸腺瘤相關,確定MG病人TCR基因重排方式不僅可為胸腺瘤早期診斷提供幫助,也是MG特異性治療基礎。

  4.MG病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MNC)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受體減少,血漿皮質醇水平正常,動物實驗提示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受體減少易促發EAMG。

  (二)發病機製

  正常疲勞是肌肉連續收縮釋放出Ach數量遞減,MG的肌無力或肌肉病態疲勞是NMJ處AchR減少導致傳遞障礙。Ach與AchR結合後產生足以使肌纖維收縮的終板電位,MG的NMJ由於AchR數目減少及抗體競爭作用,使終板電位不能有效地擴大為肌纖維動作電位,運動終板傳遞受阻使肌肉收縮力減弱,此變化首先反映在運動頻率最高、AchR最少的眼肌和腦神經支配肌肉。

  用125I標記的α-銀環蛇毒素與人類骨胳肌提取的乙酰膽堿受體結合的複合物,可測得病人血清中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抗體阻滯降解突觸後膜受體,使自身抗原(nAchR)活性降低,突觸後膜表麵積減少。由於神經-肌肉接頭傳遞障礙,因而出現肌無力症狀。後期肌纖維變性萎縮,纖維組織取而代之。

  Fambrough等(1973)證實MG基本缺陷是NMJ突觸後膜上AchR明顯缺乏,並在EAMG動物血清中檢出AchR-Ab,用免疫熒光法可在突觸後膜發現AchR與AchR-Ab及補體的免疫複合物沉積。MG患者肌肉活檢切片也發現AchR明顯減少,從而確定AchR-Ab的致病性,為MG自身免疫學說提供有力證據。將人類AchR-Ab注入正常動物可使之發病,這些證據可滿足自身抗體介導性疾病的診斷標準(Drachman)。約85%的全身型MG及50%的眼肌型MG患者可檢出AchR-Ab,MG母親的新生兒也可發現AchR-Ab,使該抗體成為診斷MG敏感可靠的指標。

  MG的自身免疫應答異常尚未闡明,約70%的MG病人胸腺異常,其中10%~15%合並胸腺瘤,50%~60%合並胸腺肥大及淋巴濾泡增生,切除胸腺後病情改善。胸腺為免疫中樞,在重症肌無力發病中起重要作用。不論是上皮細胞(包括肌樣細胞),還是胸腺(淋巴)細胞遭到免疫攻擊,打破免疫耐受性,發生體液免疫(如nAchR-Ab)和細胞免疫(如致敏T細胞),均引起針對nAchR的自體免疫反應,因而發病。胸腺是T細胞成熟場所,在胸腺中已檢出AchR亞單位mRNA,MG患者胸腺源性T細胞及B細胞對AchR應答較外周血同類細胞強。此外,正常及增生的胸腺均含有肌樣細胞(myoid cells),該細胞類似橫紋肌並載有AchR。在某些特定遺傳素質個體,某種病毒具有對載有AchR胸腺肌樣細胞趨向性(tropism),可損傷細胞並導致細胞表麵AchR構型變化,誘導AchR-Ab形成,也有致腫瘤的潛在危險,可能是約10%的MG患者發生胸腺瘤的原因。MG病人胸腺富含AchR致敏T細胞,IgG型AchR-Ab由抗原特異性T輔助細胞(CD4 )激活,由周圍淋巴器官、骨髓及胸腺中漿細胞產生。但胸腺不是AchR-Ab惟一來源,胸腺全部摘除後病人仍可長期存在AchR-Ab,可能通過抗原特異性輔助T細胞刺激外周淋巴細胞產生AchR-Ab。

  MG病人可有自然殺傷T細胞(nature killer T-cell,NKT)及其他淋巴細胞表型變化,此種NKT細胞數目及功能異常是否與MG發病有關還不清楚。

  MG病人常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係統性紅斑狼瘡、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幹燥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及多發性肌炎等,有些MG病人雖不合並自身免疫病,但可檢出自身抗體,如抗甲狀腺微粒體及球蛋白抗體、抗核抗體、抗胃壁細胞抗體和抗胰島B細胞抗體等。

  MG患者HLA-B8、DR3和DQB1基因型頻率較高,提示發病可能與遺傳因素也有關。

  主要病理改變如下:

  MG骨骼肌改變分為凝血性壞死、淋巴溢及炎性纖維變性三個階段。8%~20%的MG患者發生肌萎縮,常見神經源性和肌源性損害,可見肌纖維直徑大小不一的斷裂、增殖、核向中央移位、玻璃樣變性和結締組織增生等。

  青少年患者肌肉損害發生率較高,約42%,兒童僅為12%。最重要病變發生在運動終板超微結構水平,Engel等(1976)電鏡觀察本病神經末梢及麵積減少,NMJ突觸前膜變寬,囊泡數量及所含ACh量為正常範圍。突觸後膜延長,初級突觸間隙由正常的200A°增寬至400~600A°,突觸皺褶減少、變淺,表麵破碎和皺縮,缺乏次級皺褶,突觸間隙可見基底膜樣物質聚積,構成神經肌肉傳導阻滯基礎,稱為突觸間失神經作用。

  約60%的MG患者發生胸腺淋巴樣增生(lymph oid hyperplasia),局限於胸腺髓質生發中心,年輕病人出現率高。10%~15%的MG病人合並胸腺瘤,MG合並胸腺瘤病理組織學改變可分為三型:上皮細胞型、淋巴細胞型及混合細胞型(上皮細胞與淋巴細胞),少見胸腺瘤有梭形細胞瘤及霍奇金肉芽腫,各占約1%。胸腺瘤一般為良性。

重症肌無力相關醫生

更多>

  • 鍾秋生,主任中醫師
    鍾秋生 主任中醫師
    未開通
    東莞市鬆山湖中心醫院 中醫科

    擅長疾病:風濕免疫、骨關節、皮膚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 楊淩閣,主任醫師
    楊淩閣 主任醫師
    未開通
    長沙市第四醫院 中醫科

    擅長疾病:從事臨床工作40餘年,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肺係疾病、急慢性骨病、糖尿病、痛風性關節炎、急慢性肝病、腫瘤。各種結石病、老年性病變,積累了豐富經驗。治療外、婦科等疑難雜症有獨道之處,對皮膚病的治療亦有很深的造詣。

  • 羅水泉,主任醫師
    羅水泉 主任醫師
    未開通
    長沙市第四醫院 中醫科

    擅長疾病:主治內科各種疾病,擅長心、腦血管疾病和神經內科疾病的診治。先後在國家級和省級期刊發表科研論文10餘篇。

  • 柳葉,主任醫師
    柳葉 主任醫師
    未開通
    長沙市第四醫院 中醫科

    擅長疾病: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內科疾病。

重症肌無力相關醫院

更多>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

推薦問答

乳腺結節應如何治療?

乳腺結節的治療需根據結節性質、大小及患者具體情況綜合考慮。若結節為良性,且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可采取觀察等待策略,定期進行超聲檢查監測結節變化。若結節較大或症狀明顯,可考慮手術切除。若結節性質不明,需進行活檢以明確診斷。若為惡性結節,需根據腫瘤分期、分子分型等製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可能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及靶向治療等。治療過程中需密切監測患者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腎結石能否進行體外碎石?

腎結石患者是否能夠進行體外碎石治療,取決於結石的大小、位置、成分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體外衝擊波碎石(ESWL)是一種非侵入性治療方法,適用於直徑小於2厘米的腎結石。對於較大的結石或位於特殊位置的結石,可能需要其他治療方法,如經皮腎鏡碎石術或腹腔鏡手術。此外,某些類型的結石,如胱氨酸結石,對體外衝擊波碎石的反應可能較差。因此,是否進行體外碎石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醫生的專業評估來決定。

抗生素眼藥水有哪些?

抗生素眼藥水是一類用於治療眼部感染的局部用藥,主要包括氟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等。氟喹諾酮類如左氧氟沙星、諾氟沙星眼藥水;氨基糖苷類如慶大黴素、妥布黴素眼藥水;大環內酯類如紅黴素、阿奇黴素眼藥水。此外,還有氯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眼藥水。這些藥物通過抑製細菌生長,減少眼部炎症反應,促進眼部組織修複,達到治療眼部感染的目的。患者在使用時應遵醫囑,注意藥物的適應症和禁忌症,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尿路感染應該用什麼藥治療?

尿路感染的治療需根據病原體類型、感染部位及患者個體情況綜合考慮。對於細菌性尿路感染,通常首選抗生素治療,如氟喹諾酮類、頭孢類或磺胺類藥物等。對於非細菌性尿路感染,如真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則需選擇相應的抗真菌或抗病毒藥物。治療過程中,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反應和病情變化調整藥物種類和療程。同時,患者需保持充足水分攝入,以幫助衝洗尿路,減少細菌滯留。在治療期間,應避免使用可能刺激尿路的化學物品,如某些清潔劑或香料。

嘴巴張不開是怎麼回事?

嘴巴張不開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顳下頜關節紊亂、肌肉緊張或疼痛、牙齒問題、感染或炎症等。顳下頜關節紊亂可能導致關節疼痛和功能受限,肌肉緊張或疼痛可能是由於壓力或過度使用導致。牙齒問題,如智齒問題或牙齒感染,也可能導致張口困難。感染或炎症可能影響口腔組織,導致腫脹和疼痛,從而限製嘴巴的開合。針對具體原因,治療方法可能包括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牙齒矯正或手術等。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進行詳細檢查和針對性治療。

脾厚和脾大是一回事嗎?

脾厚和脾大並非完全相同的概念。脾厚指的是脾髒的厚度增加,而脾大則是指整個脾髒體積的增大。脾厚可能是由於脾髒局部的炎症、纖維化或其他病變導致,而脾大則可能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全身性病理狀態,如肝硬化、血液係統疾病等。兩者在臨床表現和診斷上有所區別,但都可能提示潛在的健康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和評估以明確診斷和製定治療方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