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克羅恩病檢查
可行以下檢查以明確診斷:
一、血象檢查:
1、外周血檢查貧血常見,多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的檢測值均低於正常值以下,即可診斷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2、如果有葉酸和維生素B12吸收障礙,可為大細胞性貧血。活動期外周血白細胞升高。
二、血液檢查:
可見血漿白蛋白降低,低鈣(低鎂及低鋅)血症、維生素D缺乏,活動期血沉加快。
三、糞便檢查:
臨床常規化驗檢查項目之一。通過此項檢查可較直觀地了解胃腸道一些病理現象,間接地判斷消化道、胰腺、肝膽的功能狀況。分為肉眼一般性狀觀察、鏡下檢查和化學檢查。
大便隱血試驗常呈陽性。
四、X線檢查:
早期隻見規則的肥厚黏膜,呈結節狀改變,腸管僵直、韌性差。可見黏膜皺襞粗亂、縱行性潰瘍或裂溝、病變呈節段性分布。造影檢查尤應注意回腸末段及回盲部征象。
1、線樣征:
由於病變段激惹及痙攣,鋇劑很快通過而不留該處,稱為跳躍征,病變間黏膜正常;鋇劑迅速通過而遺留一細線條狀影,稱為線樣征。
2、卵石征:
病變段黏膜糜爛、結節不平,可見深、大的縱行龕影,邊界不規則,周邊小結節隆起,部分患者可有所謂“卵石征”,多個半圓形、鋪路石樣充盈缺損,也可見瘺道內有造影劑充填,瘺道不規則。
3、鵝卵石征:
長期慢性患兒可見病變腸管黏膜皺襞增寬,平坦或裂隙條狀存鋇帶,正常紋理消失,有時黏膜突起呈“鵝卵石征”,假息肉、多發性狹窄、瘺管形成,病變腸段蠕動減弱或消失,腸襻僵直呈鉛管狀。若有內瘺形成可出現鋇劑分流,並可出現潰瘍龕影。
五、結腸鏡檢查:
纖維結腸鏡檢查對診斷局限性回腸炎十分重要,內鏡下不但可見黏膜病變直觀表現,而且反複活檢有助於提高一些重要證據如非幹酪樣肉芽腫、裂隙性潰瘍等的檢出率。
六、活組織檢查:
可觀察結腸病變部位的黏膜炎症、潰瘍,並可取活檢,病理證實為非幹酪性肉芽腫即可確診。
紅斑黏膜活組織檢查可見固有膜的淺層有水腫,局灶出血和隱窩破裂,其中有的是可逆的,有的形成縱形潰瘍,活檢發現黏膜固有層有非幹酪壞死性肉芽腫或大量淋巴細胞聚集,為早期診斷提供依據。
六、其他:
內鏡檢查還可以了解疾病的活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