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傷寒症狀
起病初期發熱是最早出現的症狀,常伴有全身不適,乏力,食欲減退,咽痛與咳嗽等。隨著病情的發展將出現高熱高熱持續不退;出現以腹脹、腹痛、腹瀉;神經係統症狀;循環係統症狀;脾腫大、中毒性肝炎;皮疹。
副傷寒甲、乙的症狀與傷寒類似,但副傷寒丙的症狀較特殊。潛伏期較傷寒短,一般為8~10天,有時僅為3~6天。
1.副傷寒甲
乙起病緩慢,但驟起者亦不少見。開始時可先有急性胃腸炎症狀如腹痛、嘔吐、腹瀉等,約2~3天後症狀減輕,繼而體溫升高,傷寒樣症狀出現。亦有胃腸炎症狀顯著,並且持續較久者,以副傷寒乙多見,曾被稱為“胃腸炎型副傷寒”。發熱常於3~4天內達高峰,波動較大,稽留熱型少見。熱程較短(副傷寒甲平均3周,副傷寒乙2周),毒血症狀較輕。出現緩脈與肝、脾腫大。皮疹常較早出現,可遍布全身且較傷寒皮疹稍大而色較深(副傷寒甲),但有時呈丘疹狀(副傷寒乙)。腸出血、腸穿孔均較少見。病死率較低。
2.副傷寒丙
副傷寒丙臨床又分為傷寒型、急性胃腸炎型及敗血症型。
(1)傷寒型:
症狀與副傷寒甲、乙大致相似。但常有肝、脾腫大,易出現黃疸及肝功能異常。熱程約1~2周,以後熱漸退,病情趨向好轉。
(2)急性胃腸炎型:
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炎症狀,病程短,約2~5天內恢複。
(3)膿毒血症型:
常見於體弱兒童和慢性消耗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膿毒血症症狀。全身症狀除高熱外,還有寒戰、頭痛、精神不振或煩躁不安,肝、脾增大,甚至出現黃疸。膿毒血症常引發骨髓炎、關節炎、胸膜炎、腦膜炎等並發症。
3.病菌反複侵入血循環常導致副傷寒的複發與再燃
以副傷寒甲為多。療程不足,機體抵抗力低下時易見。偶可複發2~3次。體溫逐漸下降又重升,5~7天後方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