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脹一般治療
小兒腹脹西醫治療
一、治療
1、病因治療
使用抗菌藥、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
2、對症治療
(1)禁食,胃十二指腸減壓:
減少吞咽氣體的積存,吸出消化道內滯留的氣體和液體,減低腸道內壓力,使腸肌得以休息,等待恢複功能。
(2)肛管排氣:
減低結腸內壓力,排結腸內氣體。
(3)5%鹽水(20~50ml)灌腸:
刺激結腸增強蠕動。
(4)腎囊封閉:
用2%~5%普魯卡因,嬰兒20~30ml/每側,兒童40~60ml/每側,注入腎周圍,阻斷腎周圍自主神經,調節腸管功能紊亂。
(5)靜脈補液:
糾正電解質紊亂,對缺鉀者給以適量的氯化鉀。
3、藥物治療
(1)多潘立酮(嗎丁啉):
作用:對胃內脹氣較好。
用法:每次0.3mg/kg,餐前15~30min口服,3次/d。
(2)酚妥拉明:
作用:可改善腸道微循環,促進腸道蠕動功能,有助於消除腹脹。對全身感染引起的中毒性麻痹性腸梗阻有較好的效果。
用法:每次0.2~0.5mg/kg,加於小壺滴入,必要時2~4小時1次。
(3)新斯的明(neostigmine):
作用:抑製乙酰膽堿脂酶,增強腸管蠕動,促進排氣。
用法:0.045~0.06mg/kg,皮下注射。
4、手術造瘺
X線透視下低壓定量(50~100ml)鋇灌腸顯示結腸無氣癟縮,此時若患兒尚能耐受手術,可考慮行回腸提吊式造瘺術,使小腸減壓,給以恢複的機會。
小兒腹脹辨證論治
小兒腹脹中醫治療
中藥治療:
一、停食作脹:
1、病因:
由於食停中脘,胃氣失降,故致腹脹。
2、特點:
上腹脹尤為明顯,食後加重,噯腐頻繁。治宜消食理氣,和胃降逆。
3、方藥:
可選用香砂養胃丸。內含萊菔子、杏仁、橘紅、焦四仙、砂仁、刀豆子、厚樸花等。
二、積滯作脹:
1、病因:
由於食阻胃腸,濕熱蘊結億,腑氣不通,停滯成積而脹。
2、特點:
下腹脹為明顯,噯氣厭食,腸鳴泄瀉,大便惡臭,苔垢濁,脈弦滑。治宜消食導滯,通腑除脹。
3、方藥:
可選用加味保和丸。關老常用Xx物為:酒軍、瓜蔞、枳殼、焦檳榔、元明粉等。
三、氣滯作脹:
1、病因:
由於肝氣橫逆犯胃,胃失和降,則以上膨脹為顯;肝鬱克土,脾失健運,則以下腹脹為顯。
2、特點:
在氣怒後加重,噯氣或失氣後減輕,喜按,可伴兩脅疼痛,舌苔薄白,脈象弦滑。治宜疏肝解鬱,行氣消脹。
3、方藥:
可選用柴平湯、健脾舒肝丸。如旋複花、生赭石、醋柴胡、香附、木香、川樸、玫瑰花等。
四、濕困作脹:
1、病因:
由於寒濕困脾,脾陽不運,化濕無權而作脹。
2、特點:
持續性悶脹,不分晝夜、空腹食後,伴有胸悶,四肢沉困乏力,大便粘滯不爽,小便不利,苔膩,脈沉滑。治宜溫振脾陽,芳化利濕。
3、方藥:
可選用實脾飲加減。如生薑、幹薑、草蔻、木香、蒼術、苡米、藿香、佩蘭、大腹皮等。
五、脾虛作脹:
1、病因:
由於貪食生冷,思慮太過,病後失調等以致運化失司而致腹脹。
2、特點:
午後晚間和勞累後加重,以中腹繞臍作脹為顯,伴有納呆,倦怠乏力,麵色萎黃,四肢消瘦,舌淡苔白,脈弱。治宜補中意氣,健脾運化。
3、方藥:
可用補中益氣湯化裁。如黨參、黃芪、白術、雲苓、升麻、砂仁、葛根等。
六、腹水作脹:
1、病因:
由於三焦氣化不利,致水濕內停而作脹。
2、特點:
中少腹脹腹水為主,可伴腿腫,腹壁青筋顯露,倦怠乏力,尿少短赤,隨腹水消退腹脹得緩,苔白或膩,脈沉或濡。治宜通利三焦,尤應溫補腎陽以利氣化。
3、方藥:
可選用越婢湯、實脾飲、腎著湯化裁。如附子、肉桂、生芪、黨參、麻黃、玉米須、大腹皮、冬瓜皮、車前子、抽葫蘆、水紅花子、桂枝、澤蘭、香附、木香、生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