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體檢報告裏有“結節”這個詞嗎?“它”離癌症有多遠?

作者:xieqiong  時間:2019-12-19 10:02:57  來源: 大眾養生網

現在很多公司的福利越來越好了,不少單位都會組織員工體檢,但是許多人都害怕看體檢單,而體檢單上經常也能看到這樣那樣的結節。結節是什麼呢?是癌症的前兆嗎?

結節就是“癌”?

醫生:每個地方不一樣不能一刀切

在醫院,時常會有人拿著體檢報告詢問醫生同樣的問題,“我這裏有個結節,是不是得癌了?”看到體檢報告上附在結節後麵的“複查”等建議,很多人更是恐慌,“實際上,結節隻是影像學上的一個描述性名詞,說明病灶的存在,但並不一定是惡性的,所以才要進行複查。”

大多數人對於體檢中出現“結節”的反應截然不同,有的人認為“結節就是癌症的先兆”,特別慌亂,也有的人覺得醫生隻要沒有寫“癌症”,就無關緊要,“但實際上,在一些體檢報告中,每一種結節是會分級的,如果讀懂分級,那麼就能初步判斷體內結節的特性。”

甲狀腺結節

對於結節來說,最正規、標準的做法就是醫生按照影像和經驗進行分類。”比如是甲狀腺方麵的檢查,就按TI-RADS進行0~6類的分類。這個分類結果,在一些醫院的體檢報告中也會標注出來。

如果標注為-0類,指臨床疑似病例超聲無異常所見。

1類,指正常(陰性), 超聲顯示腺體大小,回聲正常,無結節、無囊腫或鈣化。

2類,指結節為良性,惡性腫瘤風險為0%,但需要臨床6個月—1年隨訪。

3類指結節惡性腫瘤風險。

乳腺結節

乳腺檢查是對於女性來說很重要的一部分檢查,檢查結論常出現乳腺增生、乳腺囊腫、乳腺纖維瘤等詞彙,這些都是乳腺結節。最標準、正規的體檢報告就是體檢醫生給出統一按照乳腺BI-RADS進行0~6類的分類結論。

0類表示不能全麵評價病變,需要其他影像學檢查評價。

1類表示檢查為陰性,需1年後複查。

2類表示結節為良性,建議6-12月一次隨訪。

3類表示有良性疾病可能,但需要縮短隨訪周期至3~6個月一次,這一級惡性的比例小於2%。

4類表示考慮有惡性病變可能,需組織活檢,進一步明確。

5類表示高度懷疑為惡性病變,惡性病變幾率大於95%,需要手術切除活檢。

6類表示已經由病理證實為惡性癌變。

肺部結節

除了甲狀腺和乳腺,肺部結節也是經常出現在體檢報告中的名詞。肺結節主要分為實性和非實性肺內結節,實性結節分為良性結節或鈣化性結節和性質不確定的結節。

對於性質不確定的結節:小於5毫米結節隻需要每年複查低劑量CT即可。如果結節在5~9毫米,可3個月後複查,如果未增大,可每年複查;如果發現增大,就需要活檢進行臨床幹預。

大於10毫米結節有三種處理方式,其一是直接做活檢,二是可以選擇做PET-CT檢查。如果是陽性,需要活檢治療,並進行臨床幹預;如果是陰性、不能確定性質,建議3個月後複查;若發現增大,建議活檢進行臨床幹預,若沒有變化,建議每年繼續複查。第三可以選擇抗炎治療一個月後再複查CT,並根據結節完全吸收、部分吸收、未吸收三種情況,來進行處理。

非實性肺內結節,建議按照肺亞實性結節影像處理專家共識進行處理。如果是惡性的G磨玻璃樣密度增高結節,需要盡早手術切除。

如果是考慮良性的磨玻璃樣密度增高結節,建議3個月後複查。如果是孤立的直徑小於等於5mm的混合磨玻璃樣密度增高結節, 如果2年後隨訪沒有變化,建議4年隨訪。

如果是孤立的直徑大於5mm的混合磨玻璃樣密度增高結節,建議發現病變後3個月進行CT複查,如果沒有變化,每年堅持隨訪。如果是孤立的純磨玻璃樣密度增高結節,建議三個月後複查至病灶消失。

如果是多發、且直徑小於等於5mm、邊界清楚的混合磨玻璃樣密度增高結節,建議6個月複查。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