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老不僅是一種簡單的心理狀態,更是影響壽命的一大因素。近期,美國耶魯大學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和那些不擔心自己衰老的人相比,懼怕衰老的人反而老得更快,也更容易患上老年癡呆症等疾病。
人終將走向衰老,當青春不在,皺紋漸漸爬上臉龐,你該如何麵對?權威專家教你與衰老和平相處,縱使年齡增長,也擁有年輕健康的靈魂。
受訪專家:
中日醫院神經內科教授 彭丹濤
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心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楊萍
中國人全球最怕老
人們對於衰老的畏懼和擔憂隨著年齡增長與日俱增,這一點在中國人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一項由英國保險機構組織對全球12.562萬人進行的調查顯示,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人最怕老。
在45~54歲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認為自己已經老了;28%的中國受訪者承認會因此感到沮喪,並聯想到孤獨、疾病等消極字眼。
“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傳統文化常刻意強調人老了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這是一種最大的錯誤,更是一種自我約束,抹殺了老年人晚年精彩的可能性。”楊萍認為,老人“怕老”不僅僅因為恐懼,更有一些客觀存在的原因。
怕生病。中國老齡科研中心201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餘壽中有2/3時間處於帶病生存狀態。
重大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連年上升,不相匹配的卻是國人“未富先老”、“未富先病”,沉重的疾病負擔讓中老年人不敢老,不敢病。
怕孤獨。《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報告顯示,目前空巢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一半,獨居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近10%,大多數老年人的晚年隻能同配偶居住或獨居。孤獨正在成為很多老人的常態。
怕沒用。楊萍表示,“老無所用”是中國老人的普遍心態,尤其在退休後,不工作不學習,很快就陷入了“無用論”,缺乏認同感和價值感。
許多中青年也認為老年人缺乏學習能力,對新事物缺乏認知和興趣,脾氣倔強而不近人情,避之不及。
怕老傷身又傷心
彭丹濤表示,心理因素是誘發疾病的內因之一,消極的性格、思維、情緒都會成為致病危險因素。總是“怕老”,無疑會增加焦慮感,幹擾腦神經,影響全身健康。
1.老癡風險增加
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對74名男性和女性跟蹤調查28年後發現,在試驗前就存在負麵衰老情緒的人,大腦的記憶中心——海馬體的萎縮程度要比沒有這種情緒的人快3倍,進而增加患上老年癡呆的風險。
2.免疫力下降
英國老年癡呆症研究中心勞拉·菲普斯博士表示:“人們對年齡的消極刻板印象,可能會導致壓力水平變化,影響大腦健康。”
彭丹濤解釋,當腦神經接收到外部信息時,會在大腦中形成神經回路,由此產生記憶。如果接收者處於焦慮或抑鬱狀態,就會幹擾大腦記憶,造成記憶力減退,進而影響和幹擾其他身體循環,造成免疫力下降。
3易患抑鬱症
彭丹濤說,中國老人很奇怪的一點是“怕老又服老”。心理上在意“老化”,又在行動上積極向老年人靠攏。
比如,有些老人身體還很健康,但在理念上認為自己該“享福”了。於是基本生活、吃穿住行、財務等瑣事懶得打理,也不動腦筋,不愛外出,不喜勞動,長期依賴照料人員。
長此以往,機體功能減退,缺乏新鮮事物刺激,容易患上認知障礙、抑鬱症,脾氣變得暴躁、沒耐心。
麵對疾病,怕老的老人會走兩個極端:小題大做和放棄治療。
怕老的人有時會很“惜命”,過度關注健康,老懷疑自己得了這病那病,隻要連續幾天睡不好覺,就會憂心忡忡。
而真正患上疾病,“怕老”的心態又會讓他們對治療抱以消極態度,懈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