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每個階段對於事物的敏感都不一樣,而兩歲到三歲的時候正是對動作最敏感的時候這時候一定要讓寶寶自由探索,多做運動,也可以適當的在家中的幫助下完成一些指定的事情,這樣可以鍛煉他的協調性,其實有的時候把孩子當做一個大人來平等對待會更好。
語言敏感期(0-6歲)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並牙牙學語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工程,但幼兒能容易地學會母語,正因為幼兒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因此,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基礎。秩序敏感期(2-4歲)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無所適從。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生活習慣的要求上,當孩子從環境中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逐步建構。
感官敏感期(0-6歲)嬰兒從出生起,就會憑借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3歲前,孩子隻是吸收周圍事物;3-6歲就能分析、判斷環境。父母可以在家中準備各種刺激感覺器官的玩具。在生活中父母要隨時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圍的事物,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欲時,在安全的前提下,應盡可能滿足他的需求。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大人常會忽略周遭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孩子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因此,若孩子對泥土裏的小昆蟲或你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你培養他細致認真的好時機。
動作敏感期(2-6歲)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活潑好動,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並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還要強調小肌肉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這不僅能養成孩子良好的動作習慣,也能促進智力的發展。
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兩歲半的孩子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明顯傾向。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節,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範,擁有自律的生活。
書寫敏感期(3.5-4.5歲)閱讀敏感期(4.5-5.5歲)孩子的書寫與閱讀能力雖然發展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的敏感期內得到了充足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便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可給孩子多選擇讀物,布置一個利於閱讀的居家環境,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這將受益終生。文化敏感期(6-9歲)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3歲,到了6-9歲變得強烈,父母在此時要提供豐富的文化信息,不要荒廢了孩子思想的沃土。
敏感期的教養4重點
1、觀察敏感期的出現。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出現時間並不相同,因此父母必須客觀細心地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個性特質。
2、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當觀察到孩子某項敏感期出現時,盡可能為孩子提供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
3、鼓勵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嚐試。當孩子獲得了尊重與信賴後,就會在環境中自由探索、嚐試。
4、適時協助而不幹預。當孩子熱衷於有興趣的事物時,父母應放手讓孩子自已做,不要太多幹預,並適時予以協助、指導。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