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頭痛的發病率極大,一旦患上腦血管疾病或腦缺血發作就會引發此病的發生,前者表現為彌漫性全頭劇烈疼痛,常伴發熱、抽搐,後者多以眶部、前額部鈍痛、麻木痛為主。
一、腦血管疾病引起
分類:
腦血管疾病引起的頭痛分為兩類:
⑴出血性腦血管疾病(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⑵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梗塞)。
特點:
腦出血引起的頭痛特點是出血早期就可引起嚴重的頭痛,這時頭痛的發生部位及性質有時可取決於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表現同側枕部、顳部出現跳動樣脹痛伴惡心、嘔吐。血液進入蛛網膜下腔或腦室者,頭痛加重,表現為彌漫性全頭劇烈疼痛,常伴發熱、抽搐。小腦出血者頭痛最常見。內囊出血、橋腦出血因病情迅猛,故臨床上很少以頭痛為首發症狀。
二、腦缺血發作引起
簡介: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的頭痛發生率為4%~36%,一部分病人在TIA發作前可出現無定位意義的先兆頭痛,多以眶部、前額部鈍痛、麻木痛為主。椎基底動脈係統TIA的頭痛往往比頸內動脈係統TIA偏重,前者以後頭痛為主,可以一側,也可兩側;後者多以前額部或全頭鈍痛為主。頭痛的發生時間與血壓波動及血管痙攣的程度有關,頭痛的程度輕微,病人往往不以頭痛作為就診的主訴。
診斷要點:
⑴50~70歲的腦動脈硬化者,⑵突然起病,⑶具有神經係統定位體征,持續時間短,24小時內完全恢複,⑷同一症狀可反複發作,⑸腦脊液、腦電圖、CT、MRI等檢查無異常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