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在發育期間不能夠受到過多的外力影響,否則會造成發育受損,讓部分組織不按正常的發育軌跡進行生長,例如,不少新生兒的肢體因為受到了影響而發生形變,這給新生兒的成長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其中,馬蹄足就是典型的形變表現,下麵就來看看先天性馬蹄翻足有哪些表現,怎麼治療呢?
馬蹄足內翻是小兒的常見病、多發病,病因迄今不清,多數學者認為該畸形為胚胎發育早期受內、外因素的影響導致發育異常或肌肉發育不平衡所致。也可能與胎兒足在母體子宮內位置不正有關。
馬蹄足內翻即足內翻呈馬蹄狀。
主要分為先天畸形和踝部內翻損傷兩種。是一種最常見的先天畸形,出生後即有畸形。病症有遺傳因素,馬蹄內翻足的形成主要由於足部肌力不平衡所致,即內翻肌(脛前肌及脛後肌)強而短縮,外翻肌(腓骨肌)弱而伸長,蹠屈肌(小腿三頭肌)強於足背屈肌(脛前肌)。肌肉的不平衡久之形成骨關節畸形,在畸形的基礎上負重造成畸形更加嚴重。
1、臨床表現:步行時足向外側傾斜,支撐相足內側觸地,足蹠屈畸形。可以導致足內側疼痛,明顯影響支撐相負重。步行時身體重心主要落在踝前內側。踝背屈受限,影響脛骨前骨前後移動,增加外翻。距小腿關節疼痛、穩定性差。早期支撐相可有膝關節過伸,足蹬離缺乏力量,擺動相肢體廓清障礙。
2、治療方法
(1)被動運動:患兒取仰臥位,治療者控製患兒的足外側緣,向內、外側進行反複牽拉,以刺激脛前肌、脛後肌的興奮性;對脛骨前肌和脛骨後肌做快速的叩擊,以誘發肌肉收縮。
(2)主動運動:可以讓患兒在橫截麵為三角形的長木板上行走,促通其足外側緣持重,若患兒的距小腿關節有部分活動度,治療者可以協助患兒完成全關節範圍的活動,若患兒能夠完成步行,則應在患兒的鞋子裏麵、足弓下方放置一塊小布團或墊,可以撐高足弓,使足外側緣承擔部分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