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雖然是個小島嶼的地區,和大陸隔海相望,人口更是不能和大陸的任何一個省份想必,盡管地方很小,但是台灣是個小吃比較出名的地方,還記得曾經的一首《七裏香》嗎?其中的七裏香就是台灣的一道美食,有人說去到台灣沒吃過七裏香的,相當於白去!當然,這說法具有一定的誇張性,畢竟每個人的飲食愛好是不同的。下麵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台灣小吃有哪些:
1、 大腸包小腸是台灣相當普遍的小吃,炭火燒烤的大腸外皮微酥,肉餡米粒飽滿,夾上風味絕佳的香腸,鋪上酸菜、小黃瓜、薑片與菜脯蛋等小菜,一口咬下肉汁四溢,滿嘴的美味。而這麼有特色的傳統小吃,在東海夜市就能找到。位於東海大學西門町的官之霖大腸包小腸,是東海夜市裏頗具特色的小吃。
2、 台灣小吃銷售排行榜第一名,因偶像劇《轉角遇到愛》被兩岸粉絲追捧。如今從台灣頭走到台灣尾,每到一地都可尋到蚵仔煎的芳影。一顆顆圓潤飽滿的蚵仔撒在鐵板上滋滋作響,澆上稀薄的太白粉漿後,再搭配幾片青菜和一個土雞蛋,最後畫龍點睛將酸酸甜甜的特製醬淋在剛離開爐火的蚵仔煎上,撲哧四溢的香氣 中,頓時迎來一陣劈劈啪啪的美美響聲。
3、 有50多年曆史的賽門甜不辣一直安穩地坐在台灣本地小吃甜不辣的第一位的交椅上,不光是因為它的年頭長,更重要的是這種風味獨特的小吃充滿了變化與想像。賽門甜不辣的招牌來自70年代風靡台灣的國外電視劇《七海遊俠》,其中的男主角名叫賽門·鄧普拉,由於"鄧普拉"與"甜不辣"的發音接近,才有了這麼一個有趣的店號。賽門甜不辣的全手工製作工藝也是保證口感的重要因素,多少年來不曾改變,一碗甜辣醬混雜的美食就在這裏多年如一日地任憑風霜改變。
4、 棺材板為赤崁食堂創始人許一六先生所研發改良的美食,赤崁食堂最初以雞肝和蕃茄醬夾在吐司中,稱為雞肝板。許一六先生在嚐過後,將其改良以厚片 吐司炸酥挖空,填入牛奶麵糊、雞肉、馬鈴薯、青豆仁、蝦仁、花枝將挖去的麵包皮蓋上,棺材板即完成。棺材板類似西餐中的沙拉麵包,再加上使用刀叉進食,可知棺材板是由西餐中研發出來的獨特小吃,由於食客戲稱其形狀似棺材,因此老板以此命名為棺材板,頗具有恐怖氣息的名字。
當然,台灣的小吃不僅僅是這幾種,還有很多種類的小吃等著大家去品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