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竇間質瘤這種疾病可能很多人都不是那麼清楚的,其實這種疾病如果是患上的話症狀表現通常還是比較明顯的,那麼患者最重要的就是應該要及時的進行治療的,這樣的話才不會使得自己在日後的生活中出現吞咽困難,或者是腹部疼痛等一係列的症狀表現,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治愈的。
本病發病年齡多為50~70歲,臨床症狀多變,從無症狀到非特異性的胃腸道不適、腹痛或觸及包塊等。臨床表現與腫瘤大小、發生部位、與胃腸壁關係及良惡性有關。可有以下常見症狀:吞咽困難,腹部不適,進食梗阻,腹痛,排便習慣改變等。
早期發現間質瘤,早期幹預治療顯得尤其重要。治療上,瘤體較小且向黏膜麵突出明顯者,可內鏡下行腫瘤剝除術,創傷較小,但存在穿孔風險。一旦發生穿孔,需要手術幹預修補。
手術切除是治療間質瘤的首選方法。間質瘤的主要擴散途徑是血行轉移,較少發生淋巴結轉移,因此術中一般無需淋巴結清掃。間質瘤的這些生物學特性使腹腔鏡手術的微創優勢得以充分體現。腹腔鏡聯合電子內鏡切除間質瘤成為首選手術方式。
內鏡在腹腔鏡手術中具有腫瘤定位及協助操作的重要作用。雙鏡聯合手術安全性及術後恢複情況方麵優於傳統手術,具有創傷小、恢複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
間質瘤是起源於胃腸道壁的間葉性腫瘤,規範名稱為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源於消化道的間葉組織,是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間質幹細胞及潛在惡性生物學行為的腫瘤,可以發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發生於胃。
胃腸道間質瘤是一個隨著病理臨床技術發展而逐漸被認識的診斷概念,是消化道最常見的間葉源性腫瘤,組織學上富於梭形細胞、上皮樣細胞、偶爾為多形性細胞,呈束狀、彌漫狀排列,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性。間質瘤危險分級標準基於腫瘤大小及核分裂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