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告訴你 豆苗是補腎佳品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3-01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中醫上講腎屬水,因此該用屬水的菜來滋補腎,在中醫裏豆苗就是一種屬水的菜,豆苗又叫藿,是古代人最喜歡的補腎的食材。

 

豆葉、豆苗是補腎佳品

古時候,人們把常見的五類蔬菜稱為五菜,這五菜是指韭、薤、葵、蔥、藿。五菜與五行的配屬關係為:韭屬木,薤屬火,葵屬土,蔥屬金,藿屬水。五髒之中,腎屬水,藿與腎同類相屬,因此藿為腎菜,可以補腎。

古代五菜中的葵、藿、薤今天已經不見蹤影,唯獨韭和蔥,至今仍大行其道。那麼,藿到底是一種什麼蔬菜呢?在市場上怎麼沒見著有這樣的蔬菜出售呢?這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疑問。讀過《詩經·小雅·白駒》的人,都知道中國古代的留客之道,即留客先留馬——皎皎白駒,食我場苗……皎皎白駒,食我場藿……馬樂不思蜀了,客人自然就留下了。這裏的“苗”應該是豆苗,“藿”應該是豆葉。《廣雅·釋草》中也說得很明確:“豆角謂之莢,其葉謂之藿。”

至於藿指的是“豆苗”還是“豆葉”更無關緊要。在古代詩文裏,藿可能兼“豆苗”、“豆葉”而有之。更早的時候,藿可能指豆葉。因為古人種植不易,少有食苗啃嫩的。隨著人們對菜蔬要求的提高,由食“豆葉”到吃“豆苗”,也是合乎生活邏輯的。對於藿,我的理解是豆類的嫩芽,當然包括嫩葉。立春之後,豌豆苗便現身菜市。這種嬌嫩的豌豆苗可以當作古代的藿了。今天的豌豆苗可以看作是五菜中的藿,那藿在今天也算是得到傳承了。

豌豆苗又名龍須菜,乃指豌豆苗莢上的須絲。在古代,豌豆苗是備受推崇的清鮮小蔬,酷嗜此味的蘇軾,寫了一首名為《元修菜》的詩:“彼美君家菜,鋪田綠茸茸。豆莢園且小,槐芽細而豐……”這裏的元修菜就是豌豆苗。當年蘇軾烹飪豌豆苗的方式與今人大不相同。“點酒下鹹豉,縷橙蕪薑蔥。那知雞與豚,但想放箸空。”是把薑蔥切碎,佐以豌豆苗,用酒和鹽醬調味,一同煮成菜羹,吃起來比雞肉味道更美。

因為藿是豆類的嫩芽,在古代應該是很珍貴的,一直到清代,豌豆苗在市場仍然是珍稀之蔬,每兩售價須三十餘錢,尋常人隻有在酒席上才能偶爾吃到。由於售價昂貴,人們也不大舍得捏掉老的部分,以至豌豆苗每根有六七寸長,寥寥數根用雞湯煮了,就是一道很高檔的時鮮菜肴。而現代社會,豌豆苗也早已成為菜中常品了。將豌豆苗清炒食用,具有健脾益氣、利尿降壓的作用,對高血壓病、慢性腎炎、慢性腸炎、營養不良性水腫有療效。其做法非常簡單,準備鮮嫩豌豆苗300克,植物油、味精、料酒、精鹽皆適量。把鮮嫩豌豆苗洗淨,切成小段,投進油鍋,用旺火炒熟,加料酒、精鹽、味精即可。

 

通過以上的內容,讓我們對古時候人的養生有所了解,也讓你我知道養腎得靠豆苗。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藥企品牌推薦

查看更多>>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