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是我們身體中必不可少的成份。那究竟蛋白質與健康有多大的關係呢?來看看專家的介紹吧。
蛋白質是構成一切細胞和組織結構必不可少的成分。它是人類生命活動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在人體其總量僅次於水分。蛋白質由不同的氨基酸所組成,其中一部分可以由人體自己合成,稱為非必需氨基酸;而另外約有八種氨基酸必需由食物供給,稱為必需氨基酸。蛋白質與健康的關係更加密切。
一個人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質,要根據年齡、性別、勞動條件和健康情況而定,並因食物來源而有所不同。例如,一個體重65公斤的健康成年男子,根據其體力勞動強度的不同,每天約需要蛋白質75—100克。一般成年女子略微少些。而兒童、青少年在生長發育期,以及婦女懷孕和授乳期間所需要的蛋白質便多些。至於人在生病的情況下,如燒傷、骨折、感染、腎炎等,患者的蛋白質需要量可根據病情作相應增減。
一個體重65公斤,從事較輕勞動的成年男子,可以從他每天所吃的主副食(糧食500克,肉100克,蛋一個,豆製品50克,蔬菜500克)中獲得所需要的75克蛋白質。根據需要與可能,他還可以適當地調劑副食,如增加些乳、蛋、肉類、豆製品、花生等提高蛋白質的質和量。如果調配得當,充分發揮各種植物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少加甚至不加動物性食品也可保證蛋白質的需要。
其他兒童、青少年、成年、老年男女以及孕婦、產婦和病人可以此為參考,調劑每天的主副食,酌情增減蛋白質的攝入量。
我們選擇蛋白質食物,首先應考慮蛋白質含量的多少。如果食物中蛋白質含量很少,即使營養價值很高,也不能滿足人體需要。在常用的每100克食物中,肉類含蛋白質10—20克,魚類含15—20克,全蛋含13—15克,豆類含20—30克,穀類含8—12克,蔬菜、水果含1—2克”動物性食物比植物性食物含量多,豆類含量很多,質上比動物性食物也不差。判斷蛋白質質的優劣有三點:(1)蛋白質被人體消化、吸收得越徹底,其營養價值就越高。整粒大豆的消化率為60%,做成豆腐、豆漿後可提高到90%,其他蛋白質在煮熟後吸收率也能提高,如乳類為98%,肉類為93%,蛋類為98%,米飯為82%。(2)被人體吸收後的蛋白質,利用的程度有高有低,利用程度越高,其營養價值也越高。利用的程度高低,叫蛋白質的生理價值。常用食物蛋白質的生理價值是:雞蛋94%,牛奶85%,魚肉83%,蝦77%,牛肉76%,大米77%,白菜76%,小麥67%。動物蛋白質的生理價值一般比植物蛋白質高。(3)看所含必需氨基酸是否豐富,種類是否齊全,比例是否適當。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叫完全蛋白質,如動物蛋白質和豆類蛋白質。種類齊全,便比例不適當,叫半完全蛋白質,在穀物中含量較多。種類不全,叫不完全蛋白質,如肉皮中的膠質蛋白,平米中的平米膠蛋白。將兩種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使含的氨基酸相互補充,能更好適合人體的需求。多吃蛋白質也不好,會增加腎髒負擔,增加額外的熱能消耗,不經濟。所以,要合理食用蛋白質。
食物中含有的必需氨基酸越多,其營養價值越高。動物蛋白如肉類、蛋、乳均含8種必需氨基酸,又稱優質蛋白;植物蛋白如豆類蛋白質所含的必需氨基酸是不全的。但若把玉米、小米及大豆三種植物蛋白質混合組成的麵食,其營養價值則明顯提高。這種把幾種營養價值較低的蛋白質,混合後使其營養價值提高的作用又稱為不同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有實驗表明,營養價值最高的食品是35%雞蛋白和65%土豆蛋白的混製品。
蛋白質與健康的關係,如此之重要。小編提示,充足的蛋白質是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所以要多多注意,蛋白質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