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得了岩骨斜坡腦膜瘤,幾乎百分之百的人都受過疾病方麵的困擾。毫無疑問,這種病很難治療,一起看一下。
一、治療
岩骨-斜坡區腦膜瘤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及激素治療等。
1、手術治療
岩骨-斜坡型腦膜瘤手術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隨著現代診斷技術(CT、MRI、電生理檢查)的提高,手術設備、手術顯微鏡、激光及超聲吸引的應用和麻醉技術的不斷提高,手術死亡率已明顯下降。對於岩骨斜坡區腦膜瘤的手術方式是由病變所在部位、生長方式、供血來源以及與周圍結構的毗鄰關係來決定的。通常有以下幾種手術入路:幕上、下經岩骨乙狀竇前入路、枕下乙狀竇後入路、顳下-耳前顳下窩入路、顳下經岩骨前路入路等。
(1)幕上、下經岩骨乙狀竇前入路:是切除岩骨-斜坡區腦膜瘤最有效的手術入路,目前已為越來越多的學者采用,它能提供到達岩骨斜坡區的寬闊視野,縮短到達該區的距離,能夠較清晰暴露同側Ⅲ~Ⅻ腦神經和後循環的主要動脈,避免了對顳葉的過分牽拉和保留Labbe靜脈。此入路適合於中、後顱窩病變的手術,特別適用於上2/3斜坡-岩骨區的病變切除。但對下斜坡的暴露效果不好。一般根據岩骨磨除的程度又分為三個亞型:
①擴大迷路後入路:磨岩骨保留骨迷路完整,可以保留聽力。
②經迷路入路:即完整磨除骨性半規管,但需犧牲聽力且術後腦脊液耳漏機會增加。
③經迷路耳蝸入路:在①、②的基礎上更加廣泛地磨除岩骨並使麵神經向下方移位。
(2)枕下乙狀竇後入路:適用於對腦橋小腦角區,下斜坡區的病變手術,並能較清楚顯露一側Ⅴ、Ⅶ、Ⅷ、Ⅸ、Ⅹ、Ⅺ、Ⅻ腦神經和後循環的主要動脈。但此入路對岩骨尖、上斜坡和小腦幕切跡等部位顯露不佳。
(3)顳下-耳前顳下窩入路:亦即為額顳翼點開顱加斷顴弓聯合入路。該入路可提供更大範圍切除中顱窩外側部的條件,更廣泛地暴露鞍旁海綿竇區,減少術中對顳葉的牽拉。但對腦橋小腦角區和枕大孔區暴露不好。
(4)顳下經岩骨前路入路:又同顳枕經小腦幕入路,適用於中、上斜坡及岩骨尖等部位病變的手術。
(5)其他:尚有耳後經顳入路,擴大枕下入路;幕上、下聯合入路等。
2、放射治療
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岩骨斜坡腦膜瘤主要適應證包括:
(1)年邁或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礙不能耐受手術者。
(2)顯微手術後腫瘤殘餘或複發。
(3)腫瘤直徑≤3cm。
目前主要分χ-刀或γ-刀治療。Subach等報道62例岩骨-斜坡腦膜瘤患者采用γ-刀治療,平均隨訪37個月,症狀改善占21%,無變化68%,加重11%,腫瘤縮小占24%,無變化68%,增加8%,認為對於原發或複發的岩骨-斜坡腦膜瘤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是有效的。NicolatoA等報道γ-刀治療50例顱底腦膜瘤中,12例為岩骨斜坡腦膜瘤,腫瘤平均體積為8.6cm3,未見有早期並發症,隨訪結果證實γ-刀治療是安全有效的。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並發症早期主要為惡心、嘔吐、頭痛等,大多在24h後緩解。後期反應:麵神經、三叉神經、聽神經及腦幹、顳葉不同程度的放射損傷,少數可恢複,部分為永久性損傷。
3、激素治療
采用調節病人體內激素水平方法,對控製腦膜瘤生長具有一定作用。主要有激素拮抗藥、甲羥孕酮(安宮黃體酮)等臨床應有亦有效。
二、預後
岩骨-斜坡腦膜瘤術後死亡率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達50%左右,隨著顯微技術的發展,該區域腦膜瘤手術的死亡率和並發症在逐年下降,死亡率已經下降到9%~17%左右,且有逐年下降趨勢。死亡原因可能與腦幹損傷有關。最近的大宗病例統計結果表明:手術全切率為69%,複發率為13%(6年隨訪)。術後死亡率為3.7%,腦神經損傷率為33%。
岩骨斜坡腦膜瘤讓身體受到了傷害,而且做為患者的家屬更是苦不堪言,因為讓人的身心受到嚴重的傷害,所以趕緊去醫院檢查治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