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治療方法

作者:養生小編  時間:2016-09-22 15:22:38  來源: 大眾養生網

人一輩子生病的地方可能有很多,都不希望自己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因為這很有可能是致命的。那麼,要想保持健康,我們該怎麼做呢?

按中醫理論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症狀表現呈一派中陽不足,脾胃虛寒,陽虛失血之象。治宜補氣健脾,溫中攝血之法。熟附子、黨參、北芪均為中藥免疫增強劑,能增強和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且對特異性體液免疫有促進作用。紫河車為人之胞衣,有大補精血之功。牛骨骨髓飽滿,性溫。以《內經》:“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原則,用血肉有情之品配合溫中健脾之藥同用,能起填精髓補氣血,精充血旺之功。

選用附子理中湯化裁,藥用熟附子10g,黨參30g,白術15g,幹薑6g,炙北芪30g,當歸10g,紫河車15g。用清水800ml煎至200ml,二煎用清水400ml煎至200ml,兩藥汁混合分2次/日內服。連服25劑為1療程,休息5天後,再進行第2療程。經2個療程治療後症狀好轉,血象改善為有效,否則無效。有出血症狀者,加用溫血、止血、祛瘀之藥,按出血部位選用艾葉、側柏葉、田七、丹參等。

如果根據本病病情急緩及臨床表現,本病也可分為熱壅血瘀、氣血虧虛、肝腎陰虛、脾腎陽虛四型辨證論治。

1.熱壅血瘀型:

發病急,病程短,證見麵目皮膚發黃,色鮮明,發熱,脅脹,腰痛,頭暈口幹不欲飲;甚則神誌恍惚,尿色如茶或醬油色,大便幹,苔黃膩,脈濡數,或舌紅,舌邊有瘀斑,脈弦滑。治當清熱利濕,涼血活血。方用溶血1號方:水牛角60~120g(先煎),生地30g,赤芍10g,丹皮10g,茵陳45g,梔子10g,大黃18g,大青葉15g,金銀花15g,金錢草30g,柴胡6g,澤瀉15g,丹參15g,生甘草6g。神昏譫語者同時加服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

2.氣血虧虛型:

發病緩慢,病程長,證見麵色萎黃或臘黃,頭暈,心悸,氣短,全身乏力,手足心熱,尿色淡黃,口唇淡紅,苔薄或白膩,脈濡或細數。治當益氣健脾,活血補血。方用溶血2號方:西洋參10g,熟地黃15g,生地黃30g,紅參12g,炒白術10g,當歸10g,阿膠15g(烊化),陳皮8g,黃芪30g,赤芍10g,丹皮10g,茵陳20g,澤蘭葉15g,炙甘草6g。

3.肝腎陰虛型:

發病急,病情重,使用激素衝擊治療的病程中,證見麵目皮膚發黃,發熱,心煩,失眠,盜汗,頭暈,目眩,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舌紅苔薄或舌苔黃,脈細數。治當滋養肝腎,涼血活血。方用溶血3號方:西洋參10g(另煎兌入),水牛角60g(先煎),茯苓15g,當歸10g,生地30g,澤瀉18g,赤芍10g,丹皮10g,茵陳24g,梔子10g,黃柏10g,知母10g,鱉甲15g(先煎),枸杞子15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地骨皮12g,生甘草6g。

4.脾腎陽虛型:

發病慢,病程長,使用免疫抑製劑維持治療的病程中,證見麵色蒼白或臘黃,心悸氣短,畏寒肢冷,腰酸腿軟,納呆便溏,小溲清長,倦怠乏力,唇舌色淡,舌質淡胖或有齒痕,脈沉遲。治當溫補脾腎,益氣養血。方用溶血4號方:熟地30g,懷山藥30g,紅參12g,黃芪30g,製附子10g(先煎),補骨脂15g,山萸肉12g,茯苓15g,白術15g,仙茅15g,仙靈15g,肉桂3g,澤瀉30g,陳皮6g,薏苡仁30g,紫河車粉6g(衝服),炙甘草6g。

看完上麵的情況,這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應該了解的差不多了。為了身體更健康,所以對於飲食,我們一定不要走進誤區哦。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藥企品牌推薦

查看更多>>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推薦文章

推薦問答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