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很多人患上閉孔疝 ,大家都不需要太著急,下麵和小編一起看一下吧
閉孔疝易發生嵌頓、腸壞死和腸穿孔。手法複位比用於其他各類疝更加危險,手術是惟一有效的治療方法。一旦確診或疑診為本病所致腸梗阻,應選擇手術治療。手術徑路有多種,有人主張在腹股溝韌帶下方,腫塊表麵做縱切口,將內收長肌和恥骨肌分別向內、外側牽開,顯露疝囊。Milligan主張腹股溝切口,切開腹股溝管後壁以顯露閉孔管。也有人主張經恥骨上徑路,即Cheathe-Henry徑路,在恥骨經橫切口,橫形切斷腹直肌前鞘,將腹直肌向外側牽開,向上推開腹膜,牽開膀胱,直接顯露閉孔管。但由於多數閉孔疝在術前難以確診,按上述兩種經路也難以了解腸段生機情況以及進一步的處理方法。因此多數學者主張經腹部徑路。
1、腹部徑路手術
經腹切口具有如下優點:有利於急性腸梗阻的確診、判斷腸管生機及做出相應處理;易於暴露左右閉孔管口;做修補時能妥善保護好閉孔神經與血管。
手術要點:作下腹部正中或正中旁切口,將小腸牽拉至腹腔上部後,有助於顯露各種腹外疝的內口及鉗閉的腸管。若證實為閉孔疝嵌頓後,顯露閉孔內口並用彎血管鉗或手指輕柔地擴張狹窄環,以利腸袢回納。一般情況下,擴張狹窄環後鉗閉的腸管在適當牽引下均可回納。如還納仍困難,則需要用尖刀沿著有溝探子切開少許閉孔管內口的纖維環;切開時應從疝囊的內側向內向下切開,以避開閉孔血管和神經。必要時還可以同時在腹股溝韌帶以下大腿根部的閉孔體表加做縱形切口,從疝囊底部向上輕輕推壓疝塊,以助複位。複位後認真檢查腸管的生機,小範圍點狀壞死者,可予包埋縫合;小麵積片狀壞死者,可修剪局部後再縫合;有大片狀壞死時,應行腸管切除術並附抗生素後縫合閉孔管。
2、恥骨後腹膜外(Cheathe-Henry徑路)手術
在恥骨上方做橫切口,按同一方向切開腹直肌前鞘,將雙側腹直肌(主要為患側)向外牽引。把腹膜推向頭側,膀胱牽向足側,將疝囊及其內容物遊離出閉孔管並妥善處理。
3、經閉孔部徑路(腹股溝韌帶下大腿根部切口)手術
病人平臥位,墊高患者臀部,大腿輕度彎曲並內收以放鬆內收肌群。在腹股溝韌帶下方股內側恥骨肌與內收長肌間做縱形切口,或在疝塊凸起處作垂直切口。切開闊筋膜,暴露內收長肌,並拉向內側;將恥骨肌拉向外側,必要時可離斷其恥骨附著處一部分,即可顯露疝囊。切開疝囊底部,仔細檢查內容物,若有腸壞死則改行剖腹手術,若無腸壞死則將腸管還納腹腔。疝囊處理同上。將恥骨肌與相對的骨膜縫合數針以修補閉孔管。縫合傷口,不放引流。
4、經腹股溝徑路手術
切口入路類似於腹股溝疝或股疝的經腹股溝部手術。按纖維方向切開腹外斜肌腱膜直至腹股溝管外環後,將圓韌帶(或精索)及聯合腱牽拉向內上方,切開腹股溝管後壁組織至腹膜,向頭側推開腹膜,經腹膜外暴露閉孔,顯露疝囊。將疝囊和疝內容物一並遊離出閉孔管,切開疝囊,檢查腸管生機,狀態良好,還納入腹腔。若有壞死,則應經腹切除腸管。貫穿結紮疝頸部,切除疝囊。用粗絲線間斷修補閉孔管,縫合傷口。
經腹股溝徑路的缺點為手術野狹小,顯露欠佳,解剖困難或有腸壞死時需另加切口。
5、腹腔鏡下閉孔疝修補手術
Haith(1998)複習了文獻報道的8例腹腔鏡下閉孔疝修補手術,並對1例有35年病史的老年女性閉孔疝病人在腹腔鏡下應用補片做了修補手術,取得了較好療效。
生病的時候精神狀態不好,確實需要身邊的人用心照顧。看到上麵的介紹,知道閉孔疝的患者,精神狀態不是很好,身邊的人要用心對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