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與副傷寒是每個人最大的夢魘,所以大家為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一起先看一下關於傷寒與副傷寒的介紹
傷寒與副傷寒在西醫上如何治療?簡介如下:
一、臨床類型治療
治療依臨床類型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腸炎型給抗菌藥3~5日即可;而腸外侵襲的傷寒型、病原治療首選氯黴素,每日2550mg/kg體重,分次服用,療程至少2周。也可用至體溫正常後停藥5-7d,再以全量或半量應用5-7d,總療程不得少於2周。有效者用藥後數小時細菌從血液中清除,毒血症在2-3d內改善,隨後體溫逐漸下降,平均退熱時間約100h。該藥對減少複發和帶菌狀態無幫助。用藥期間應注意氯黴素的副作用。氨苄西林每日60-100mg/kg,或複方磺胺甲惡唑(複方SMZ-TMP)可作氯黴素的替代藥,療程也應在2周以上,效果稍差於氯黴素。多元耐藥株可選用喹諾酮類藥物,如諾氟沙星(氟呱酸)每日成人1.2-1.6g或氧氟沙星(氟嗪酸)每日成人600mg;兒童不宜采用。該類藥物通過抑製細菌DNA旋轉酶而達到殺菌作用,口服吸收好,體內分布廣,易滲入各組織。副作用輕微,偶有頭昏、皮疹或納呆等。利福平、磷黴素、氨基糖甙類及第三代頭孢菌素等也可選用,但均不作為首選藥物。敗血症型則需按10~14日長療程治療。患者應臥床休息,按腸道傳染病隔離,注意水、電解質平衡。高熱者可物理降溫。為防止胃腸道穿孔,飲食宜營養豐富,避免多渣脹氣的食物,便秘時可低壓灌腸。重症患者可輸少量鮮血。腸出血者應絕對臥床休息,禁食或進流質,注意維持血容量。腸穿孔者應減少腸蠕動,放置胃腸減壓。抗菌治療除針對傷寒菌外尚須兼顧腸道細菌及厭氧菌,注意抗休克及全身支持治療,有條件者也可采用手術治療,以簡單的縫合、引流為主。
有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腦病等嚴重毒血症者,可在足量、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同時,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2-3d。合並血吸蟲病者可用吡喹酮治療。
帶菌者不宜做接觸熟食的工作。可用喹諾酮類或氨苄西林治療,療程為4-6周。合並膽囊病變者可考慮膽囊切除術。
二、病原治療
選用適當抗菌素。
1、對非耐藥菌株感染血象、肝、腎功能正常者,可選用氯黴素、複方新諾明、丁胺卡那黴素、氨苄青黴素、氟啶酸和其他輔助藥物。
2、對耐藥菌株感染血象、肝、腎功能正常者,可選用氨苄青黴素、丁胺卡那黴素、氟啶酸或氟秦酸、頭孢三秦、頭孢他定和其他輔助藥物。
3、對妊娠合並傷寒、小兒傷寒、血象低、肝、腎功能不良者,可選用氨辯青黴素、頭孢三秦、頭孢他定和其他輔助藥物。
4、對傷寒並發腸出血或腸穿孔者,應聯用抗生素,加強對症支援等綜合治療。
5、對慢性帶菌者,應選用有效抗菌藥聯用,藥量足、療程長,有並存症者應用特需藥物進行治療。
三、並發症治療
1、腸出血治療:加強抗感染、止血,出血量大輸鮮血,止血無效可考慮手術;
2、腸穿孔治療:加強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進行胃腸減壓,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手術。
四、對症支持治療
指高熱、毒血症狀嚴重,腹脹、腹瀉、便秘的治療。
看完上麵的情況,這種傷寒與副傷寒應該了解的差不多了。為了身體更健康,所以對於飲食,我們一定不要走進誤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