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健脾胃的中成藥有哪些?

作者:caida  時間:2018-04-22 16:09:09  來源: 大眾養生網

經常會有人身體出現濕氣,原因非常多,可能是生活環境所導致的,可能是糟糕的工作環境的因素,還有可能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原因等等,體內濕氣過重的人會出現很多不適症狀,比如經常會失眠多夢,人的脾胃功能也會變得很差,這時候可以采取食療方法,另外可以吃一些中成藥幫助治療。

除濕健脾胃的中成藥有哪些?

健脾祛濕的中成藥:

歸脾丸

主要是治療心脾兩虛,營血不足,不能奉養心神,致使心神不安,而生失眠、多夢、醒後不易入睡;血虛不能上榮於麵,所以麵色少華而萎黃;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均為氣血不足之象;脾氣虛則飲食無味,脾不健運則食後腹脹,胃氣虛弱則不思飲食,或飲食減少;舌淡、脈緩弱,均為氣虛、血少之征。

除濕健脾胃的中成藥有哪些?

【成分】黨參、白術(炒)、炙黃芪、炙甘草、茯苓、遠誌(製)、酸棗仁(炒)、龍眼肉、當歸、木香、生薑、大棗(去核)。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用於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歸脾丸的方子是:黨參6g、白術(炒)9g、黃芪(蜜炙)12g、龍眼肉12g、酸棗仁(炒)12g、當歸9g、茯苓9g、遠誌(製)6g、木香6g、甘草(蜜炙)3g、加生薑5片,大棗一枚(去核)

除濕健脾胃的中成藥有哪些?

主治:心脾氣血兩虛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虛熱,體倦食少,麵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細弱;脾不統血證。便血,皮下紫癜,婦女崩漏,月經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脈細者。

脾胃為後天生化之源,氣血都是需要脾胃吸收食物裏麵的營養物質來轉化的,要想養血,一定要調理好脾胃,這就是歸脾湯這個方子高明的地方。“歸脾湯”,對著脾去的,加入龍眼肉、酸棗仁、當歸等養血,補上寧心安神的遠誌。

健脾丸

健脾丸為著名的消食導滯藥,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據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類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減而成的,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兒消化不良最為常用,此外,還用於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腸炎等。

【成分】黨參、白術(炒)、陳皮、枳實(炒)、山楂(炒)、麥芽(炒)。

【方解】方中用黨參、白術補益脾胃以資運化;山楂、麥芽消食化滯;陳皮、枳實理氣和胃。諸藥合用,補脾益胃,理氣運滯,對於脾虛食積證極為適用。

【功能主治】健脾開胃。用於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

祛濕的中成藥

木香順氣丸

【成分】:木香、枳殼(製)、陳皮、香附(醋製)、檳榔、蒼術(炒)、砂仁、厚樸(製)、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氣化濕,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惡心,噯氣納呆。

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製)、黨參、白術(炒)、幹薑、甘草。

【功能主治】溫中健脾。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等病症。

防治濕症一要注意避免外部濕氣的侵襲,例如不要在高溫悶熱的環境中久待,居住之處不能濕度太大,寒冷潮濕天氣尤要注意保暖。陰天水涼時不要在河水及遊泳池裏長時間浸泡,以防外濕入侵肌表傷人。為防內濕,切勿過量食生冷瓜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膩及暴食。如果患有濕症則要辨證施治。

白術是脾家聖藥是補脾益氣,健脾除濕之專劑,凡脾氣虛證、脾虛濕困證,非它莫屬。白術以浙江的磐安為上品。白術蒼術均為健脾益氣藥,白術性柔滋補力強;蒼術性烈偏於燥濕。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藥企品牌推薦

查看更多>>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