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驚蟄養生 體質不同方法大不同
由於驚蟄後的天氣明顯變暖,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也開始生長繁殖,所以人們需要進行飲食調養,增強體質以抵禦病菌或病毒的侵襲。
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表示農曆二月,春雷開始震響,大地回春,氣候變暖,蟄伏在泥土裏的各種昆蟲將蘇醒過來開始活動,所以就把這個節氣叫驚蟄。《素問》中將驚蟄分為三候,每一候為五天,“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的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景象,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將進入春耕時期。
#p#副標題#e#
什麼症狀適合在春天進補?
《黃帝內經》指出:“正氣內存,邪不可幹”,意思是說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容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所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做到飲食品種的多樣化,以保證人體能夠得到豐富而充足的營養素供給。
由於驚蟄後的天氣明顯變暖,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也開始生長繁殖,所以人們需要進行飲食調養,增強體質以抵禦病菌或病毒的侵襲。
驚蟄的飲食原則是保陰潛陽,多吃清淡食物,也可以適當選用補品,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還可以適當食用一些具有補益正氣作用的食療粥來增強體質。
祖國醫學認為,春季養生“當需食補”。但必須根據春天人體陽氣逐漸生發的特點,選擇其平補、清補、柔補的飲食原則,以免適得其反。
#p#副標題#e#
營養學家認為,有以下症狀的人適宜於在春天進補:
1、中老年人有早衰現象者;
2、患有各種慢性病而體形消瘦者;
3、腰酸、眩暈、臉色萎黃、精神萎靡者;
4、春天氣候變化大,受涼後易患感冒者;
5、過去在春天有哮喘發作史,而現在未發作者;
6、夏天有夏季低熱者。
凡屬上述情況者,均可利用春天這個季節,根據個人體質及病情,選擇適當的食補方法,以防病治病。
#p#副標題#e#
體質不同 驚蟄養生食療不同
驚蟄節氣的養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以及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飲食的調養。《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載:“東方之域,天地所始也,……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南方者,天地之所長養,…中央者,其地平收濕,天地所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
元代名醫朱丹溪的《格致餘論》說:“凡人之形,長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蒼,薄不及厚。而況肥人多濕,瘦人多火;白者肺氣虛,黑者腎不足。形色既殊,髒腑亦異,外證雖同,治法迥別也。
在《醫理輯要·錦囊覺後篇》中又有:“要知易風為病者,表氣素虛;易寒為病者,附氣素弱;易熱為病者,陰氣素衰;易傷食者,脾胃必虧;易老傷者,中氣必損”。
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人體發病的主要原因,取決於體質的不同,也就是說體質決定著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在驚蟄節氣小編向大家重點介紹幾種不同體質的人應采取的不同養生方法。
#p#副標題#e#
【陽虛體質】:這種人多形體白胖,或麵色淡白、手足欠溫、小便清長、大便時稀、嘲寒喜暖。
養生方法:陽氣不足的人常表現出情緒不佳,善恐或善悲。這種人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多聽音樂,多交朋友。應加強體育鍛煉,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等項目的運動。日光浴、空氣浴也是不可缺少的強體衛陽之法。
飲食調養:應多食壯陽食品,如羊肉、狗肉、雞肉、鹿肉等,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特別是在夏日三伏時,每一伏吃一次“附子粥”(附子10克,先煎30分鍾,加入粳米100克同煮至熟)或羊肉附子湯(附子10克,先煎30分鍾,加入焯好的羊肉500克,同燉熟加適量食鹽),配合天地旺陽之時,以壯人體陽氣之功。
【陰虛體質】:這種人的體質特點為形體消瘦、手足心熱、心中時煩、少眠、便幹、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
養生方法:陰虛體質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應遵循“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養生法。加強自我涵養,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
少參加爭勝負的文娛活動,節製性生活。有條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邊、林區、山區去旅遊、休假。住房最好選擇居室環境安靜、坐北朝南的房子。
飲食調養:驚蟄時節可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甘蔗等。有條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參、龜肉、蟹肉、銀耳、雄鴨、冬蟲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應少吃。
#p#副標題#e#
【痰濕體質】:形體肥胖、肌肉鬆弛、嗜食肥甘、神倦身重,是痰濕體質人的明顯特征。
養生方法:痰濕之人多形體肥胖,身重易倦,故應長期堅持散步、慢跑以及各種舞蹈、球類等活動,活動量應逐漸增強,讓鬆弛的皮膚逐漸轉變成結實、致密的肌肉。
飲食調養:應該多吃健脾利濕、化痰祛濕的食物,如白蘿卜、扁豆、包菜、蠶豆、洋蔥、紫菜、海鱉、革養、白果、枇杷、大棗、薏苡仁、紅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飲料、酒類之品,且每餐不宜過飽。
【血瘀體質】:凡是麵色晦滯、口唇色暗、肌膚幹燥、眼眶黑暗者多為血瘀體質之人。
養生方法:血瘀體質的人多有氣鬱之證,培養樂觀情緒至關重要。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經絡氣血的正常運行,有利於血淤體質售勺改變。反之,苦悶、憂鬱會加重血淤傾向。
飲食調養:應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經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選用一些活血養血之藥品(當歸、川芍、丹參、地黃、地榆、五加皮)和肉類煲湯飲用。
#p#副標題#e#
傳統醫學認為,春屬木,入味為酸,對應五髒為肝,順應自然界生長生發之規律,春季容易肝風、肝火妄動,易引起心腦血管病及高血壓病。春季養生調肝要通過潤肺健脾的方法。
我國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者性寒、味甘,入肺、胃經,有清熱養陰,利咽生津,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驚蟄時天氣乍暖還寒,氣候仍然比較幹燥,很容易使人口幹舌燥、咽痛音啞,由於一些細菌開始活動繁殖,就容易患呼吸道疾病,表現為咳嗽咳痰,梨既可以生津潤肺,又可以止咳化痰,且含豐富的果酸、鐵質、維生素A、維生素C等,特別適合這一季節食用。但因其性質寒涼,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否則反傷脾胃,對於脾胃虛寒或者血糖偏高的人,則不宜食用生梨。
#p#副標題#e#
驚蟄起居宜忌
驚蟄時節,“倒春寒”現象還有發生,而北方寒冷氣候則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所以“春捂”在此節氣中還很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在此節氣中不要因天氣變暖而將衣服減得過少,應隨氣溫冷暖而適當增減衣服。
春捂
春天陽氣漸生,陰寒未盡,尤其是早春,溫差幅度較大,因此,著裝既要寬鬆舒展,又要柔軟保暖,還應注意隨氣候變化而增減,切忌減衣過速。由於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青年女性尤需注意,不可過早換上裙裝,否則會導致關節炎與多種婦科疾病。春風於溫暖之中暗藏殺機,出汗後應及時擦去,切勿敞懷勁吹,以防傷風。春天適當捂一捂,可減少疾病,尤其是常見的呼吸係統傳染病的發生。
“春捂”是一句流傳久遠的俗語,經常被老人掛在口邊,意思是說春天氣候轉暖時先不要忙著減去冬裝,防止氣溫驟降引起疾病。而愛美的年輕人則不這樣認為,他們往往在臃腫了一個冬天後著急減去冬衣,向人們展示美的形象,他們的這種行為經常遭到老年人嘮叨,年輕人都覺得很煩,究竟“春捂”有沒有道理呢?
春季是冬季向夏季的過渡時期,陰退陽長,寒去熱來,氣候多變,溫差較大,而人體體表組織的調節機能還不能對驟然變化的冷熱刺激作出迅速反應,如果過早地減去棉衣,容易感受春寒而患病。另外,春天也是多種傳染病的發病季節,如果不注意保暖防寒很容易感染一些春季傳染病,如流感、麻疹、肺炎、流腦、腮腺炎以及結膜炎等。“春捂”也是順應春天陽氣生發的養生需要,“春捂”得法將會減少疾病發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