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需要大力保護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5-02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導語: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我們現在應該好好的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財富,將中醫中藥發揚光大,保護好中醫中藥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

中醫藥文化與中國社會相適應,並隨著社會物質文化的發展而發展。隨著中華民族生產、生活的需求,形成中醫藥獨特的、優秀文化傳統。醫藥的作用,唐代中醫藥大師孫思邈定位為“拯黎元於仁壽,濟羸劣以獲安”。淺析之:拯救染病的百姓重獲生命;援救弱殘的群體恢複健康。明確了醫藥在人類生命中“補偏救弊”的特殊作用。《黃帝內經•素問》教導人們“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以及“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重在防病,也正是今天藥品“濟世養生”的原始內涵。文化需要智慧予以發揮;中醫藥需要文化予以大力傳播。

遠從《黃帝內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本萆綱目》、《普濟本事方》、《雷公炮製論》;近到《中國醫學大辭典》、《中藥大辭典》,文化與智慧相互增長,中醫藥文化在不斷總結、創新、流傳。

中醫藥文化的發展,具有曆史的階段性、連續性,隨著曆史、環境的不斷演變,疾病譜的變化,科學實驗的發展與實踐經驗的積累,不同時期派生出新的流派、學說,豐富並貫通了中醫藥智慧文化。近代,時間急速推移、科技屢見創新、物質經濟不斷豐富、生活改善;同時環境對人體產生諸多影響,病原微生物的耐受力增強、致病因素不斷增生,新病種有時同現於一個人體,一次次的病毒變異等等,而中醫藥憑借強大的文化基礎與智慧,運用古方與今藥,辨證施治,依生命的需求而不斷完善、創新、發展。

時下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已經很少了,與西方的契約文化相比,中國的智慧文化更顯得宏觀,包容性更強。“返璞歸真,回歸自然”,其實質是回歸文化的根。當前不實際的、誇張的、廣告式的低層次文化表現盛行,應及時揚棄;真正需要留下的是實踐智慧,而智慧文化是中醫藥所特有的。

#p#副標題#e#

文化征服是從利益滲透到意識上的認同。西藥進入中國市場時,文化是先導,借助教會的免費醫療,宣傳、普及醫療知識使對方民族從了解、理解到認同、歸附,更隨著醫療與利潤的需求而不斷發展,在我國與中醫藥比肩運行了百餘年。文化是可以經營的。當前西藥仍以文化推進企業的發展,像美國的輝瑞公司,吸納一批我國很年輕的西醫藥人士,到處尋找我國中藥中能作為產品的化合物,低價臨床,經論證後收儲,形成一種隱含的攻勢。中藥研究應從急症、外用、實效著手,依照病情的需要研製高水平的產品,充分運用文化平台,以速效、時效,因病、因時、因地、因人群適宜地進入國際市場。發揮辨證論治,補偏救弊的特殊醫療作用,逐漸深入並努力拓展開去。

企業是通過價值來體現它存在的必要。日本經濟學家杉浦勉認為:“人才經濟,注意力經濟,創造力經濟是新經濟的三種形式,所共通的地方在於,給人、物、及人的活動,增添魅力變得很重要,而能夠增添這種魅力的就是文化。”文化力與創造力密切相關,它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時代是最能吸引人的注意力資源。迷人的文化力對於國家、城市、城鎮乃至企業都很重要,在經濟上已成為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文化為依托發展科技,中醫藥文化具有理論的指導,實踐的驗證。從時勢導向來看,文化科技的發揚應從無休止的理論爭辯,向實力創造財富轉化。可以說,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科學研究應充分發揮文化力,為國家創造財富,並使其增值,而中醫藥的生命智慧文化就正在為國富民強保駕、護航。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