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本草綱目》是明朝醫學家李時珍著,但是誰知道李時珍背後的艱辛呢?以為這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嗎?隻能說:李時珍確實為後人造福不少,下麵就為大家來講解一下,李時珍與《本草綱目》的故事吧!
《本草綱目》編寫後,李時珍希望早日出版,為了解決《本草綱目》的出版問題,70多歲的李時珍,從武昌跑到當時出版業中心南京,希望通過私商來解決。由於長年的辛苦勞累,李時珍終於病倒在床,病中囑咐他的孩子們,將來把《本草綱目》獻給朝廷,借助朝廷的力量傳布於世。可惜李時珍還沒有見到《本草綱目》的出版,就與世長辭了。這年(1593年),他剛滿76歲。
不久,明朝皇帝朱詡鈞,為了充實國家書庫,下令全國各地向朝廷獻書,李時珍的兒子李建元,將《本草綱目》獻給朝廷。朝廷批了“書留覽、禮部知道”七個字,就把《本草綱目》擱置一邊。後來仍在南京的私人刻書家胡承龍的刻印下,在李時珍死後的第3年(1596年),《本草綱目》出版。
公元1603年,《本草綱目》又在江西翻刻。從此,在國內得到廣泛的傳播。據不完全統計,《本草綱目》在國內至今有三十多種刻本。 1596年的金陵胡成龍刻本現藏於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並與2010年3月入選為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
公元1606年《本草綱目》首先傳入日本,1647年波蘭人彌格來中國,將《本草綱目》譯成拉丁文流傳歐洲,後來又先後譯成日、朝、法、德、英、俄等文字。
在這部書中,李時珍指出了許多藥物的真正效用,如常山可治瘧疾,延胡索能夠止痛。他還舉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像用錫做盛酒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會使飲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寫作中遇到難題時還跑到實地進行觀察。
如看到舊本草中所說,穿山甲吞食螞蟻是通過鱗甲來誘捕。他覺得奇怪,認為百聞不如一見,他搞到一隻活的穿山甲,仔細觀察了它的生活規律後,發現它是用舌頭吃螞蟻。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發現裏麵竟有螞蟻一升之多,於是寫下了這段記載。
李時珍就這樣認真刻苦,一絲不苟地寫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綱目》。由於他在書中批判了水銀“無毒”,久服“成仙”“長生”等說法,當時皇帝大臣都信道士們的水銀煉丹,所以這部著作大書商們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後於公元1596年才與讀者見麵。
出版後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人們到處傳播它,並進行翻刻,成為醫生們的必備書籍。從17世紀起,《本草綱目》陸續被譯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國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共收集531種現代藥物和製劑;其中采取《本草綱目》中的藥物和製劑就有100種以上。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稱《本草綱目》為“1596年的百科全書”! 2011年5月,金陵版《本草綱目》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溫馨提示:李時珍與《本草綱目》的故事,一直影響著後一代人,李時珍的執著、堅持,正是現代人缺少的東西,希望李時珍這種難得的精神,能一直作為大家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