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性教育隻是“避孕套”的問題嗎?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6-06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小學的孩子在談戀愛,在大街上上演的那一幕幕“接吻”的畫麵,我們不得不感歎,兒童“性教育”值得大家深思啊!原來的孩子是因為害羞而不了解這方麵的事情,而現在的小孩則是對“性健康”的不了解。

我們的兒童性教育為何總是止步不前?精神上進步和物質上進步啥時能夠同步?這些問題都需要全社會去逐一剝繭推敲。

一、兒童性教育,不隻是一個“避孕套”

1.)兒童性教育不能隻停留在對性器官的理解

雖然我國10年前就開設了青春期教育課,但有關性的知識卻過於簡單、籠統,教師也很少能主動、清楚地講述有關知識,孩子對於“性”的探索,隻能說是停留在簡單地性器官的了解。近年來,隨著各種媒體堅持不懈地對“性教育”的大肆渲染和不良影像製品的傳播。

兒童在廣泛而頻繁地接受著各種各樣的信息,也包括性的信息,同時現在家庭經濟條件好了,家長對子女吃穿用是有求必應,更有甚者,一些家長盲目給孩子經常吃洋快餐、油炸類膨化食品,還有補品、營養品的泛濫,令部分孩子出現了性早熟現象加劇。

加之學校、家庭性教育又不到位,兒童性教育已經徹底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難題。那麼,我們的兒童性教育還隻是模糊地去學習那些抽象的性器官課程嗎?

孩子對於“性”的探索,不隻是了解性器官那麼簡單。父母需要了解他們行為後麵的好奇和渴望,幫助他們完成性的啟蒙課。對器官的認識,是兒童性教育的第一課;沒有性器官的參與而能得到愛、溫暖、滿足感、安全感、歸屬感,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都是兒童性教育必不可以少的內容。

2.)兒童性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教育

在國內,人們對性教育的認識一直以來有偏頗,常認為是性的生理教育,這是種技術觀點的誤解。其實性教育的核心是人格的教育,目的在培養健康人格。

其實性是一個人人格的核心,性健康教育就是孩子人格的教育。兒童的性健康教育應該包含:性別的教育、愛與生命的教育、情感與責任的教育和道德與法製的教育。

性別教育包括生理的性別(兩性生理差異)、心理性別(性別認同)和性別角色的教育;愛與生命的教育包括愛護自己的性器官,懂得生命來之不易,熱愛父母;情感和責任的教育包括青春期如何對待異性的情感,對自己的性行為負責任;道德與法製的教育包括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性”,使自己的性行為符合社會道德規範和遵守法律的教育。

3.)兒童性教育“尺度是關鍵”

現在,過多的性行為、性暴力充斥電視鏡頭,地攤上出售的小報小刊詳細描繪性過程等內容,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部分少年兒童,促使他們提前性成熟。而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結構,使兒童體內過早地分泌出性激素。也是引起兒童性早熟的原因。不同家庭的尺度是不同的。重要的不是尺度到底在哪裏,而是明確有某種尺度需要孩子逐漸掌握。這種尺度同樣不是通過長篇大論去灌輸的。

整個社會的行為就是小孩們最容易效仿學的的一個大學堂,而兒童性教育是要有尺度的,要把握好不能太過。而尺度又是大人們改思考的問題了。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