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緩解你的經期焦慮症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1-03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大姨媽的到來時女孩子們最難挨的時期,撇開身體上的不適外,心理也會備受煎熬。經期總是感覺莫名的不安、焦躁、低落,波動異常的情緒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是激素水平發生變化還是心理暗示?

 如何緩解你的經期焦慮症

  眾所周知,許多婦女在月經周期中存在情緒波動問題,尤其是在月經前和月經期,情緒十分低落,抑鬱或脾氣急躁。主要表現為煩躁、焦慮、易怒、疲勞、頭痛、乳房脹痛、腹脹、浮腫等,她們常常會說:“又快倒黴了。”“倒黴”是婦女對月經的俗稱。

 

  統計結果表明,很大比例的婦女暴力犯罪活動和自殺都發生在經期4天和經期前4天這段時間內。將近半數的工廠女工會認為她們的工作有危險性,將近半數的女精神病患者是這幾天入院的,將近半數的婦女緊急事故也發生在這幾天。就連帶孩子看病也受到這種情緒波動的影響,母親因自身焦慮,哪怕孩子沒多大問題也要往醫院跑一趟。當然,並非所有婦女都存在這種情緒改變,情緒改變也不會全這麼嚴重。

 

  那麼造成情緒波動的原因是什麼呢?

  研究人員將婦女分為三組。第一組,過去和現在都不服用口服避孕藥;第二組服用複合口服避孕藥(提供穩定、高劑量的雌激素、孕激素);第三組服序貫口服避孕藥(前15天服雌激素,後5天服雌、孕激素複合片,模擬自然周期,但激素處於高水平)。然後觀察這些婦女在月經第4,10,16天和經前2天的情緒。

 

  結果表明,不服藥組婦女在月經周期中焦慮、易怒和敵對行為有統計學意義的改變;服序貫片的婦女也有類似發現;而服複合避孕藥的婦女的情緒、敵對行為和焦慮則無明顯變化。因此該項研究提示,女性性激素水平恒定時情緒也是穩定的。

 

  另一些研究人員則認為情緒波動與文化修養、社會環境因素有關。由於傳統習俗的長期影響,使婦女認為月經前必然出現焦慮,這是對婦女文化壓迫的結果,她們在經前期總是期待焦慮、情緒低落的發生。實驗研究也提供了類似的證據:告訴預期1周後會來月經的婦女,醫生可以用一套新儀器準確測出她們下次行經的日期。受試者分為3組,第一組:告訴她們月經在1~2天後發生;第二組:告訴她們至少在7~10天後才會行經;第三組:什麼也不告訴。然後讓她們報告自己經前的一係列問題。結果表明第一組經前浮腫、乳房脹、頭痛等症狀的發生明顯多於第二組。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證據說明情緒與激素水平的關係。如痛經婦女的心理發展可能不成熟,表現有神經質的性格。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病人中有70%~80%具有情緒障礙和性生活的問題,這都是因為緊張情緒會促進自主神經係統活動異常,進而引起血管變化而大量出血。假孕則是更典型的事例,婚後多年未孕的婦女確信自己已懷孕時可見有類似妊娠的閉經、乳房腫脹和早孕反應。這種現象有雌激素的變化因素,而更多的是渴望懷孕和害怕懷孕的矛盾心理所致。子宮內膜切片或陰-道塗片研究發現,經前焦慮病人在經前一周內的雌激素量增高,黃體酮量減少;經前抑鬱病人的黃體酮則略低。

 

  雖然經期的不適症狀不是所有女孩子都會有,但是情緒上的波動是不可避免的,怎麼才能緩解,才能預防,相信大家根據上麵的介紹都了解了。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