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階段 艾灸穴位也不同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5-05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艾灸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利用燃燒後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來防治疾病,艾灸療法的適應範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而在現代看來艾灸也同樣不可替代,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人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生理特點,不同年齡段的人進行艾灸應有所側重。

 

30歲前灸“肺俞”

年輕人戶外活動較多,出汗後常常不注意保暖,又喜食冷飲,所以很容易感冒。固護肺氣對青少年具有重要的保健意義。林國華介紹,肺俞穴是肺髒之氣出於背部之所,還是主宰全身在表之衛氣,固護人體之正氣不受邪氣侵犯。

施灸頻率不拘時灸,即感到身體不適或即將感冒時,或進食冷飲後施;隨年壯灸,即在農曆生日當天灸,小兒可灸5分鍾左右,青年灸15分鍾左右。此外,轉季灸,即每月灸兩次,分別在轉節氣的前1-2天施灸。

 

30至50歲灸“足三裏”

步入中年,生活穩定,應酬繁多,思慮過度,運動不足,最傷脾胃。因脾胃損傷,不能充分運化水穀精微,水濕聚於中焦,大腹便便就出現了。林國華說,灸“足三裏”能調整消化係統使之功能旺盛,吸收營養增加能源,對全身各係統都有強壯作用。

艾灸方法同肺俞穴,頻率可不拘時灸。“三裏”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裏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隻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裏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50歲後灸“關元”

步入老年,腎氣漸疲,元氣漸虧,會出現腰膝酸痛、夜尿頻多、健忘失眠、不耐疲勞、視力減退、聽力衰減、脫發白發等症。《醫經理解》記載:“關元,在臍下三寸,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人生之關要,真元之所存也。”該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艾灸方法同肺俞穴,最佳頻率為一日一次,亦可不拘時灸。

 

溫馨提示:艾灸可以使皮膚組織中潛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所以懂得正確的艾灸手法,也是一種良好的養生保健法。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