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 慢性上頜竇炎

慢性上頜竇炎簡介

相關問答

  慢性上頜竇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多由於周圍組織炎性反應遷延、竇口引流阻塞、全身抵抗力減弱、齒源性感染等因素造成。患者常年頭暈、頭痛、鼻阻膿涕,冬季各種症狀尤甚;重者可並發咽、扁祧體、喉、氣管、支氣管及肺等炎性反應。

【詳情】

01慢性上頜竇炎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慢性上頜竇炎的病因:
  1.全身抵抗力減弱貧血、低蛋白血症、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糖尿病及營養不良等,上頜竇被細菌感染後不易治愈,常發展為慢性上頜竇炎。有不少上頜竇炎查不出急性期病史,開始即為慢性。
  2.竇口引流阻塞上頜竇自然開口位置在中鼻道內變異很多,容易阻塞,如鉤突、中鼻甲肥大、泡性中鼻甲、鼻中隔高位彎曲和鼻息肉等,可妨礙上頜竇開口,影響其通氣、引流和粘膜纖毛清除功能,可導致慢性發炎。
  3.篩竇慢性感染前組篩竇的下部氣房延伸到上頜竇的內上角,骨壁甚薄,感染很易蔓延到上頜竇。另外,篩竇炎的膿性分泌物經中鼻道流入上頜竇內,也是常見原因之一。
  4.鼻變態反應因上頜竇粘膜水腫,纖毛消除功能障礙,可能導致竇口通氣及引流不暢,而發生慢性炎症,即過敏與炎症混合存在。
  5.齒源性感染。

02慢性上頜竇炎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一.上頜竇穿刺衝洗術常見並發症

  1.昏厥 是神經精神因素引起反射性血管運動中樞功能紊亂,導致大腦貧血而發生的一時性意識喪失。過度精神緊張、疼痛、體弱、饑餓、疲勞、室內水蒸氣過多、空氣不流通等,易發生。作者認為醫護人員語言行為粗暴,使患者失去信任,亦有一定關係。故穿刺前應向患者詳細解釋,並不時詢問病人感覺。昏厥的早期症狀為乏力、胸悶、惡心、耳鳴、黑朦、眩暈、端坐不穩,但來不及向醫生訴說即昏倒並失去意識。檢查可見患者麵色蒼白,有汗,呼吸表淺,脈搏緩慢,血壓略低,重者對刺激無反應並有瞳孔散大。此過程很短,約數秒至數分鍾,患者意識逐漸恢複。讓患者取臥位或頭低位,保持呼吸通暢,針刺人中穴,吸入氧氣,飲熱水一杯,不宜再行穿刺。

  2.虛脫 為急性全身血管張力減低和心力衰竭的表現。易發生在慢性消耗性疾病、應激反應不足及腎上皮質素分泌低下者,疼痛和精神緊張為其誘因。症狀比昏厥嚴重,表現為皮膚蒼白,紫紺,脈搏微弱而頻數,呼吸表淺,血壓降低,體溫降低,意識朦朧,不能很快恢複。虛脫一般是可逆的,但若不能及時搶救,可有生命危險。對長期臥床患者施行上頜竇穿刺時,需做好充分準備,如輸液,糾正電解質紊亂,並給予激素,穿刺時宜取臥位,對已發生虛脫者應注意血壓、脈搏和呼吸,可即時靜脈注射10%葡萄糖液40~60ml。

  3.空氣栓塞 此並發症較少,但有致命危險。因穿刺時針頭刺入上頜竇粘膜的靜脈內,衝洗後又向竇內用力注入空氣,以排隊竇內遺留的液體所致。空氣經麵靜脈、頸內靜脈而至右心,或氣泡向上進入腦部延髓,栓塞呼吸中樞而死亡。患者在注氣中可感到術側頸部有氣泡聲,隨即麵色發紺、傾倒,意識喪失,迅速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搶救時應迅速使患者取頭低位,臥於左側,以避免更多氣泡進入腦內、左心係統和冠狀動脈,行人工呼吸,給氧氣吸入,無效時需行心髒按摩和心髒穿刺吸出心髒中氣體。

  4.表麵麻醉劑過敏反應 發生率不高,但可致命。表現為中樞神經係統由上而下先興奮後麻痹。如抽搐、痙攣,呼吸由不規則而變為停止,血壓下降,意識由興奮變為喪失,瞳孔由小變大。搶救宜用抗痙攣劑、人工呼吸及心髒起搏器等。

二.上頜竇造瘺術常見並發症

  1.鼻淚管損傷 手術後患側長期流淚不止。因造瘺位置過於造前所致,故近年來有人主張把造瘺位置改在下鼻道中部。

  2.鼻出血 是因造瘺位置過於偏後,損傷了齶大動脈的鼻支,或過於偏前,損傷了上唇動脈鼻支所致。

  3.下鼻甲鼻中隔粘連 下鼻甲與鼻腔側壁粘連,因手術後處理不當所致。

三.上頜竇根治術的常見並發症

  1.術後出血 據國內統計,發生率為2.4%~7%。多在術後24小時內發生。上頜竇前壁窗口邊緣或對孔邊緣處小動脈出血,可因下鼻甲損傷所致,可用壓迫法止血;以後發生的出血為繼發性出血,常為竇內遺留粘膜感染所致,若出血較多,可自原切口探查上頜竇,去除出血粘膜,再行填塞,出血即止。

  2.麵部腫脹 此症屬於手術後反應,多因用大量高濃度局部麻醉劑頰部粘膜下注射、拉鉤過於用力及手術時間過長所致。治療方法為及早抽出鼻竇內填塞物,麵部予以熱敷,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3.上唇和上列牙齒麻木 多因手術切口損傷眶下神經,或因切口接近中線,損傷上頜切牙神經所致,須數月或一年才能恢複。

03慢性上頜竇炎有哪些典型症狀

慢性上頜竇炎的臨床症狀表現:
  主要為患側或雙側鼻竇、前鼻滴涕或後鼻滴涕,有時鼻分泌物隨頭部姿勢改變而流出,患者自訴痰多且臭,分泌物為黏液膿性或膿性。患者常有頭昏或膿性。患者常有頭昏頭痛,記憶力減退,思想不能集中。但有一部分患者忘記了自己的症狀,及至鼻部檢查才發現有慢性上頜竇炎。

04慢性上頜竇炎應該如何預防

  慢性上頜竇炎的預防措施如下:
  1、平時注意鼻腔衛生,養成早晚洗鼻的良好衛生習慣
  2、注意擤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側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後交替而擤鼻涕過濃時以鹽水洗鼻,避免傷及鼻粘膜
  3、遊泳時姿勢要正確,盡量做到頭部露出水麵
  4、有牙病者,要徹底治療
  5、急性發作時,多加休息臥室應明亮,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風及陽光直射
  6、遵醫囑及時用藥
  7、慢性鼻竇炎者,治療要有信心與恒心,注意加強鍛煉以增強體質
  8、嚴禁煙、酒、辛辣食品
  9、保持性情開朗,精神上避免刺激,同時注意不要過勞
  10、平時可常做鼻部按摩
  11、每日早晨可用冷水洗臉,可以有效增強鼻腔粘膜的抗病能力

05慢性上頜竇炎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慢性上頜竇炎的檢查化驗包括:
  1、鼻鏡檢查
  注意中鼻甲有無肥大或息肉,中鼻道有無阻塞及膿性分泌物,鼻中隔有無偏曲。再用1%麻黃素棉片收縮鼻黏膜,然後做頭位試驗,使患側上頜竇居上,數分鍾後觀察患側中鼻道有無膿液流出。
2、X線攝片
  取鼻頦位,觀察兩側上頜竇的密度,與眼眶密度相對比,大於眼眶密度者表示陰影模糊,應懷疑黏膜增厚或竇內有膿性分泌物,應進一步檢查。
 3、上頜竇造影
  在上頜竇衝洗後,將碘油2ml注入竇內,變換頭位,再行X線攝片,觀察黏膜有無增厚和息肉,以及竇內腫瘤、囊腫和竇腔其他情況,黏膜厚度在3mm以上者為增厚。
 4、黏膜清除功能試驗
  在碘油造影後第4天再行攝片檢查,黏膜清除功能正常者碘油應已排空,若仍有碘油瀦留在上頜竇內,表示黏膜失去清除功能。
5、上頜竇口阻力測定
  上頜竇穿刺,向竇內注水,當液體平穩流出時,測量測壓管的水柱壓力。若經衝洗注藥3~4次後竇口阻力仍在6kPa,需行手術治療。
 6、上頜竇內窺鏡檢查
  該項檢查是診斷上頜竇病變的最新方法,可在冷光源照明下於竇內取病理活檢,或者攝片、錄像,可克服檢查的盲目性,提高診斷率。

06慢性上頜竇炎病人的飲食宜忌

慢性上頜竇炎的飲食保健:
  1、應多吃全穀類、豆類和堅果,以攝取維生素B,有助於維持正常的免疫功能。
  2、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以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柑橘類水果(不是其汁液)、葡萄和黑莓特別有益,因為它們還含有生物類黃酮,這種物質配合維生素C可保持微血管的健康。生物類黃酮還有消炎作用。
  3、維生素E(存在於堅果、葵花子、種子油中)也能促進免疫功能。
  4、多攝入一些高纖維素以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營養均衡,包括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等必需的營養素。
  5、葷素搭配,食物品種多元化,充分發揮食物間營養物質的互補作用。

07西醫治療慢性上頜竇炎的常規方法

慢性上頜竇炎的西醫治療:
  一、上頜竇穿刺衝洗術
  上頜竇穿刺衝洗,既可用於診斷,又可用於治療。
  1、適應症①有膿鼻涕史,X線鼻竇攝片顯示上頜竇區混濁者。②對亞急性和慢性上頜竇炎,可衝洗排出蓄膿,促進粘膜纖毛恢複功能,並通過穿刺針向竇腔內注入藥物,③通過穿刺造孔,插入各種視角的上頜竇內窺鏡,可進行活檢、攝象和錄象等。
  2、禁忌症①7歲以下兒童忌用,因竇腔未發育成熟,小兒不合作。②血友病、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應為禁忌。
  3、操作方法
  (1)經自然孔衝洗法粘膜表麵麻醉,用彎尖的上頜竇衝洗管插入中鼻道,約達前後深度之一半,將尖端轉向外下方,再緩慢前拉,經過鉤竇前進入自然開孔。該孔直徑為5~7cm,長8~10mm,插入後用鹽水衝洗。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肥大和篩泡、鉤突肥大者,難以用該法衝洗。
  4、衝洗用藥液為提高療效,根據情況可在生理鹽水中加入下列各類藥物:
  (1)血管收縮劑可使粘膜血管收縮消腫,有利於通氣引流,其中以0.5%阿拉明(間羥胺)效果最好,繼發性血管擴張作用輕,而且對粘膜纖毛無抑製作用。
  (2)抗生素各種抗生素皆可使用。因病菌對各種抗生素有不同的抗藥性,使用前需行分泌物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若無條件做藥敏試驗,可以加入高效廣譜抗生素。因慢性上頜竇炎,特別是牙源性者,多為厭氧菌感染,衝洗液中必須加甲硝唑和氯黴素方能達到治療目的。
  (3)腎上腺皮質激素選用水溶液為宜,如醋酸氫化可的鬆,不宜用酒精溶液,以免對粘膜有刺激作用。此類藥物可使粘膜消腫,並協助抗生素發揮消炎作用。
  (4)酶類藥物能使竇內粘稠膿質液化,有利於排出竇外。經驗證明,抗生素與酶類藥物合用並無禁忌。常用酶類藥有鏈球菌液酶500~5000U/ml,鏈球菌導酶1000U/ml,去氧核糖核酸酶50000~100000U/ml。
  5、上頜竇穿刺術失誤據國內資料,321例穿刺術失誤率為4.1%。①穿刺到上頜竇以外,如眶內、頰部軟組織、翼齶窩內、下鼻道粘膜下。②刺入上頜竇內側壁或外側壁的粘膜下。均因技術不熟練或用力太大所致。穿刺後需用空針抽吸,如抽不出空氣,應考慮刺失誤,不可勉強注水衝洗,以免引起並發症。
二、上頜竇造瘺術
  此法又名上頜竇開窗術,由Mikulitz於1886年創用。操作方法與經下鼻道上頜竇穿行刺衝洗術相似,不同之點是在下鼻道造一窗孔,以供隨時插入導管進行衝洗,並有竇內通氣,恢複纖毛輸送功能等優點。造瘺目的不是為了引流。通過該窗孔可以插入上頜竇內窺鏡觀察病變。
  1、操作方法首先在下鼻道行1%地卡因(含腎上腺素)表現麻醉,再在距下鼻甲2cm處的下鼻道外側壁行1%普魯卡因浸潤麻醉,然後用骨鑿在該處鑿一粘膜骨瓣,蒂在後方,將此粘膜骨瓣轉入竇內,以防窗孔封閉。必要時可用骨銼在上、下、前方將窗孔擴大,也可切除下鼻甲遮蓋窗孔的部分,以防阻塞窗孔。
  2、治療失敗原因同上頜竇穿刺衝洗術。
 三、經唇齦溝下鼻道上頜竇造瘺術
  方法為:先行下鼻道及下鼻甲表麵麻醉,再對唇齦窩、鼻旁軟組織及尖牙窩行1%普魯卡因浸潤麻醉,於牙齒和頰部之間填塞一塊紗布以吸收滲血。在牙齦遊離緣上方5~6mm處,自第一尖牙至中線做一水平切口,切開粘膜和骨膜,注意勿損傷上唇齦係帶。分離組織,暴露梨狀脊,將切口向上拉到下鼻甲附著點以上粘骨膜處。該處在鼻底以上約1.5cm,可在該處行下鼻道開窗。用剝離器分離下鼻道骨壁粘膜至距梨狀脊約3cm處,上自下鼻甲附著點,下至鼻底部,緩慢推進。用剝離器將下鼻道粘骨膜向內側牽引,用骨鑿於下鼻甲之下鑿進上頜竇,必要時還可將梨狀脊一並咬除,至看清上頜竇前內角為止。上頜竇前壁無需破壞。窗口應盡量擴大,以減少封閉的可能。通過窗口可以看到竇內情況,並對竇內粘膜進行處理。分離上頜竇粘膜,沿窗口下緣到達上頜竇底部,去除骨壁至鼻腔底部。該處比上頜竇底部平均高出5mm。上頜竇鼻腔的骨脊必須完全鑿去,以便引流通暢。將上頜竇粘膜瓣翻向鼻腔,覆蓋骨麵,將蒂置於窗口前緣,壓迫固定,上頜竇填塞碘仿紗條5日,用絲線縫合切口,6日拆線。
 四、上頜竇根治術
  本手術最早於1893年由WeorgeGalterCaldwell和1893年HenryPaulLuc所完成,故名Caldwell-Luc手術(柯-陸手術)。
  1、適應術
  (1)慢性化膿性上頜竇炎,經連續穿刺衝洗一個月,或竇內注藥治療半個月,仍有膿性分泌物者。
  (2)經病理證實上頜竇內有結核性炎症或黴菌感染者。
  (3)經影象學檢查證實上頜竇內有息肉、囊腫或良性腫瘤者。
  (4)上頜竇內異物。
  (5)牙源性上頜竇炎及上頜竇口腔漏管。
  (6)經上頜竇施行其他手術,如後鼻孔探查,蝶竇、蝶鞍探查,翼管神經切斷,頜內動脈結紮,眶減壓,眶擊出性骨折複位,腮腺移植治療萎縮性鼻炎,上頜竇癌放療前引流,翼齶窩異物取出,鼻腔側壁內移及篩竇開放術等。
  2、手術操作
  (1)麻醉局部浸潤麻醉合並鼻腔、竇腔粘膜麻醉。局部主要麻醉眶下神經、齒槽神經及蝶齶神經節。
  (2)切口於上唇和唇齦粘膜交界處自尖牙脊向外達第二尖牙做橫切口,深達骨壁,剝離骨膜,露出尖牙窩骨麵。
  (3)鑿開前壁用圓鑿或電鑽頭鑿開尖牙窩內側部分,即上頜竇前壁,然後用咬骨鉗擴大成1~1.5cm直徑的骨孔,若發生出血可用骨蠟止血,或於出血處兩旁用骨鑿各鑿一次施行壓迫止血。
  (4)取出病變組織古典的柯-陸手術是將竇內粘膜完全剝除,以期徹底根治。但事實上術後竇腔常被新生的纖維組織所充滿,仍易感染而發炎,療效不夠滿意。隨著對粘膜生理學和病理學的進一步認識,人們對粘膜的處理采用了保留的方法,例如對牙源性上頜竇炎隻清除下壁接近牙根的粘膜,而對其他處粘膜則予以保留。近年來有人主張隻去除感染破壞嚴重、不可逆轉的粘膜,而對可逆轉粘膜盡量予以保留。至於識別可逆性與不可逆性病變,用肉眼觀察比較困難,必須於術前經上頜竇內竇鏡下取粘膜行病理檢查方能確定。不可逆病變有粘膜壞死、膿腫、肉芽、囊腫及息肉等。
  (5)鑿開對孔通入下鼻道在上頜竇內側壁前下部,用圓鑿將骨壁鑿成對孔,用咬骨鉗向前下方擴大,使其前後徑不小於1.5cm,上下徑不小於1.0cm,並使對孔下緣與鼻腔底部處於同一平麵。用尖刀沿對邊緣向竇內下鼻道粘膜行上、前、後切開,做麵粘膜瓣,並使轉向竇內底部,以便再生粘膜覆蓋竇腔。如果下鼻甲前端肥大,妨礙此項操作,或阻塞對孔的通暢,則可切除下鼻甲前端。
  (6)填塞與縫合檢查鼻腔及上頜竇是否達到手術要求,如無滲血可不用填塞,如有滲血則需用碘仿紗條填塞竇腔,將其另一端自對孔引至下鼻道,以便次日取出。唇齦溝粘膜切口可用絲線縫合,麵頰部加壓包紮,以減輕腫脹和瘀血。
  3、手術改進上頜竇根治術成敗的關鍵在於能否長期保持對孔通暢。據國內資料,能達到此目的約占60%,其他40%皆因對孔封閉引起再感染而告失敗。所以手術改進主要是防止對孔再封閉和促進竇內粘膜再生。具體方法如下:
  (1)對孔置環術在手術填塞竇腔以前,將塑料環卡在對孔處,以防止愈合過程中發生狹窄或封閉。為防止塑料環滑脫,可將其邊緣製成兩溝狀,既可長期使用,又不影響手術後衝洗。
  (2)上頜竇鼻腔吻合術1964年由張曦易所創用,其方法是在手術中取去竇內粘膜時,保留內側壁粘膜,將下鼻道對孔鼻腔粘膜分成上、下、後三方分別翻入竇內,與竇內粘膜縫合,吻合口縱橫徑如能保持1cm以上,就能達到長期保持對孔通暢目的。
  (3)口銜式自拉露鉤1953年由作者製成。此器械之目的是代替專司拉鉤的助手,在繁忙工作中起到節約人力的作用。另外還可避免拉力過大和預防術後麵頰部腫脹。咬肌的力量為45kg,而拉鉤所需力量不足4.5kg,故用口銜式自拉露鉤患者不會疲勞。此器械適用於下頜關節功能障礙、下列牙齒脫落或鬆動的患者。
  (4)擴大自然口的上頜竇根治術1993年蕭壁君等在行上頜竇根治術時,采取擴大該竇自然孔的方法,以促進竇內引流,獲得了較傳統手術更好的效果。

相關問答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