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多因挖鼻或拔鼻毛不良習慣導致,亦可因鼻分泌物刺激,細菌從皮膚毛囊根部進入皮下組織,形成局限性化膿感染。糖尿病或體力衰弱者較多見,並易反複發作。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鼻癤看似小毛病,很容易被大家忽視,還有人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如擠壓鼻癤等,這些都會更易導致並發症的出現,需要大家改正。鼻癤容易引起的並發症有:
1、鼻翼或鼻尖部軟骨膜炎
炎症向深處擴散,波及鼻翼軟骨膜,使鼻尖部紅腫,亦可侵及鼻副軟骨,使鼻梁部紅腫。疼痛劇烈,全身症狀亦重。
2、頰部及上唇蜂窩織炎
多因擠壓癤腫,使炎症向周圍蔓延,周圍小靜脈發生血栓,進而引起蜂窩織炎,此時頰部或上唇部紅腫,有壓痛。表示炎症已向上方擴展,易並發海綿竇感染,應特別注意。
3、眼窩蜂窩織炎
出現眼球突出及疼痛等,進而發生眼窩膿腫,此時須與海綿竇栓塞鑒別。
4、海綿竇栓塞
鼻根至兩側嘴角的三角形區域,臨床上稱之為“危險三角”,鼻癤即發生在此三角內,若處理不當,則可引起嚴重的顱內並發症——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為鼻癤最嚴重的並發症,係感染擴散經內眥靜脈、眼上下靜脈而入海綿竇所致。以往死亡率達90%~100%,自從采用化學療法及抗生素治療後,其預後大為改善。臨床上表現為寒顫、高熱、頭劇痛、患側眼瞼及結膜水腫、眼球突出、固定、甚或失明以及視乳頭水腫等。若不及時治療,1~2天後可發展至對側,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或遺留腦和眼部後遺症。
本病可表現為局部紅腫、脹痛或跳痛,可伴有發熱和全身不適。病變局部隆起,周圍浸潤發硬、發紅;癤腫成熟後頂部有黃白色膿點,潰破則流出膿液,有時排出黃綠色膿栓。
鼻癤應以預防為主,首先應戒除挖鼻及拔鼻毛的不良習慣;積極治療鼻及鼻腔疾病,避免有害粉塵的刺激;糖尿病者應積極治療,穩定控製血糖及尿糖;若已發生鼻癤,應避免撞擊患部,切忌擠壓;多飲開水,多休息,忌激烈勞動或運動,特別是低頭位工作;保持大便通暢忌一切辛辣、酒類食物;未成熟者忌行切開,切開時務必不要切及周圍浸潤部分及時換藥,局部保持清潔,並注意引流通暢;愈合後,在創口上再貼小膏藥或橡皮膏7-10天,以免產生疤痕
患有鼻癤時,查體會發現外鼻皮膚充血腫脹,丘狀隆起,周圍浸潤發硬、發紅、頜下淋巴結常腫脹疼痛。癤腫成熟後可見黃色膿栓。血常規檢查可能會出現白細胞升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
容易長鼻癤的人可以多吃些敗火的食物,如綠豆湯等。當然,如果比較重的感染,最好是到醫院治療,以免造成嚴重並發症。得了鼻癤之後應多飲開水,多休息,忌激烈勞動或運動,特別是低頭位工作;保持大便通暢。忌一切辛辣、酒類食物。因為這些都會加重鼻癤的情況,甚至導致多個毛囊發生感染。
鼻癤在中醫治療中分為三類:
1、邪毒外襲,火毒上攻
證候見:病初起,鼻尖或鼻前孔局部紅腫、疼痛,灼熱。疼痛逐漸加重,可有跳痛並有粟米樣突起,根腳堅硬,全身可有惡寒、低熱,周身不適。舌質紅降,苔厚薄黃,脈洪數。
治法:祛邪清熱,解毒消腫。
方藥: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鑒》)加減。金銀花30g,野菊花15g,天葵子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黃芩9g,桑白皮9g,知母9g,赤芍12g。若發熱、惡寒者加荊芥、防風、蟬衣。
2、熱毒壅盛證候
證候見:患者腫痛甚或跳痛,疔腫高突,頂部有膿點,可致唇、麵部及下瞼等處紅腫;全身兼有壯熱、口幹、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泄火解毒,消腫止痛。
方藥:黃連解毒湯(《外台秘要》)加減。黃連6g,黃芩9g,山梔子9g,黃柏9g,桑白皮9g,生石膏(先煎)30g,天花粉15g,當歸12g,赤芍12g,乳香9g,沒藥9g,穿山甲9g,皂角刺9g,雙花30g,若大便秘結,加生大黃、玄明粉。
3、疔瘡走黃
證候見:壯熱寒戰,頭痛劇,疔根散蔓,鼻腫著,煩躁口渴,嘔吐,便秘,尿赤,甚者神昏譫語;舌質紅,苔黃燥,脈洪數或滑數。
治法:泄火解毒,清營涼血。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犀角地黃湯(《備急千金要方》)加味。黃連9g,黃芩9g,黃柏9g,山梔子12g,生地黃15g,牡丹皮12g,芍藥15g,犀角2g,蒲公英30g,野菊花30g,紫花地丁30g,出現神昏譫語,加"安宮牛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