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心髒> 怔忡

怔忡簡介

相關問答

  怔忡是以陣發性,或持續發作為特點,病人自覺心中劇烈跳動的一種急性病證。甚於驚悸,發則心動悸躍不能自主。關於本證的針灸治療,最早亦見於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陰陽十一脈灸經》。《靈樞》中提到足三裏等穴可治“心澹澹然”;《針灸甲乙經》中列缺等19個穴位的主治涉及到本證;宋《針灸資生經》倡用百會灸療,明《針灸大成》強調內關、公孫等八脈交會穴用於本症的治療。現代醫學中各種類型的重症心律失常,與本證類似。

【詳情】

01怔忡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怔忡,為病名,首見於《濟生方·驚悸怔忡健忘門》中“驚者,心卒動而不寧也;悸者,心跳動而怕驚也;怔忡者,心中躁動不安,惕惕然後人將捕之也”,是心悸的一種,指多因久病體虛、心髒受損導致氣血、陰陽虧虛,或者邪毒、痰飲、瘀血阻滯心脈,日久導致心失濡養,心脈不暢,從而引起的心中剔剔不安,不能自控的一種病證,常和驚悸合並稱為心悸。那麼,怔忡是怎麼引起的,下麵專家介紹怔忡的病因。

  1、邪毒侵心

  正氣內虛,感受溫熱毒邪,心體受損,耗氣傷陰,或感受風寒、濕熱之邪,閉阻血脈,日久內舍於心,心脈瘀阻,發為驚悸怔忡。

  2、體質虛弱

  先天心體稟賦不足,心脈不暢,氣血運行失常;或年老體衰,久病失養,勞欲過度,致氣血陰陽虧虛,心失所養,心脈不暢而導致。

 3、痰飲內停

  素體陽虛或者久病傷脾腎陽氣,導致陽氣虛不能化水,水飲內停,上淩與心從而導致的驚悸怔忡。

  4、心陽虛弱

  久病體虛,損傷心陽,心失溫養,從而導致的心中剔剔不安,不能自止。

  5、心血瘀阻

  久病體虛或者日久傷及心陽從而導致心血阻絡,心脈不暢,導致氣血不能正常運行,發為驚悸怔忡。

02怔忡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怔忡可以並發哪些疾病?人有得怔忡之症,心常怦怦不安,常若有官事未了,人欲來捕之狀,人以為心氣之虛也,誰知是膽氣之怯乎?夫膽屬少陽,心之母也,母虛則子亦虛。惟是膽氣雖虛,何便作怔忡之病?不知髒腑之氣,皆取決於膽,膽氣一虛,而髒腑之氣皆無所遵從,而心尤無主,故怦怦而不安者,乃似乎怔忡,而實非怔忡也。治法徒補心而不補各髒腑之氣,則是怔忡之病不能痊;補各髒腑之氣而不補膽之氣,內無剛斷之風,外有紛紜之擾,又安望心中之寧靜乎!故必補膽之氣,而後可以去怯也。

  方藥用堅膽湯∶白術(五錢)、人參(五錢)、茯神(三錢)、白芍(二兩)、鐵粉(一錢)、丹砂(一錢)、天花粉(三錢)、生棗仁(三錢)、竹茹(一錢)、水煎服。一劑而膽壯,二劑而膽更壯,十劑而怦怦者不知其何以去也。此方肝膽同治之劑,亦心膽共治之劑也。肝與膽為表裏,治膽而因治肝者,兄旺而弟自不衰也;心與膽為子母,補膽而兼補心者,子強而母自不弱也。又有鎮定之品以安神,刻削之味以消痰,更相佐之得宜,即是怔忡,未有不奏功如響者,況非怔忡之真病乎!此症用龍齒壯膽湯亦效。

03怔忡有哪些典型症狀

  人有得怔忡之症,日間少輕,至夜則重,欲思一睡熟而不可得者,人以為心虛之極也,誰知是腎氣之乏乎。凡人夜臥則心氣必下降於腎宮,惟腎水大耗,一如家貧,客至無力相延,客見主人之窘迫,自然不可久留,徘徊岐路,實乃徨耳。

04怔忡應該如何預防

  怔忡在臨床上常因久病遷延不愈導致心中剔剔不安等症狀常見於心髒有器質性病變的患者,在平常,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重體力勞動,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大喜大悲及時檢查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等相關檢查發生以上症狀應及時就診,避免貽誤病情

05怔忡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怔忡主要是通過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根據所掌握的症狀和體征來進行綜合辯證分析,找出發生怔忡的病因病機。如脾腎陽虛,不能蒸化水液,停聚為飲,飲邪上犯,心陽被抑而發病;外邪乘虛而入,博於血脈,造成心脈痹阻,營血運行不暢,或心血不足,心失所養,引起怔忡;陰虛火旺,上擾心神;久病大病,不能溫養心脈,均可引發本證。

  現代醫學應結合查體、聽診、心電圖檢查、超聲心動圖等方法進行檢查以明確診斷。

06怔忡病人的飲食宜忌

  怔忡情誌調暢,飲食有節及避免外感六淫邪氣,增強體質等是預防本病的關鍵。積極治療胸痹心痛、痰飲、肺脹、喘證及痹病等,對預防和治療心悸怔忡發作具有重要意義。

  怔忡患者在飲食方麵,應注意營養的攝取。宜多吃豆類、瘦肉、魚類、雞蛋與新鮮蔬果,蛋白質、維他命都應多量攝取。此外,飲食宜清淡,以容易消化吸收者為主,最好少量多餐。應忌吃辛辣、油膩或喝咖啡、濃茶等刺激性的東西,也應避開煙、酒等刺激物。

07西醫治療怔忡的常規方法

  怔忡,為病名,首見於《濟生方·驚悸怔忡健忘門》中“驚者,心卒動而不寧也;悸者,心跳動而怕驚也;怔忡者,心中躁動不安,惕惕然後人將捕之也”,是心悸的一種,指多因久病體虛、心髒受損導致氣血、陰陽虧虛,不能自控的一種病證,常和驚悸合並稱為心悸。怔忡為中醫疾病,現代醫學中各種類型的重症心律失常,與本證類似。本病的治療以中醫治療為主,治療方法如下。

1、刺灸法

  治法:益心安神,定悸止驚

  處方:郤門神門心俞巨闕。

  方義:以安神定悸為主,取心包經郤門,心經原穴神門,兩穴合用寧心定驚;心俞可益心氣,寧心神,配心之募穴巨闕,俞募相配,補益心氣,調理氣機,以收鎮驚寧神之效。

  隨證配穴:心膽氣虛—膽俞,心脾兩傷—脾俞,心腎不交—腎俞、太溪,心陽不振—膻中、氣海,心脈痹阻—血海、內關。

  操作:毫針刺,補虛瀉實,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為一療程。

 2、穴位注射法

  隨證配穴:心膽氣虛—膽俞,心脾兩傷—脾俞,心腎不交—腎俞、太溪,心陽不振—膻中、氣海,心脈痹阻—血海、內關。

  方法:維生素B1或維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3、耳針法

  選穴:交感神門心耳背心。

  方法:毫針刺,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為一療程。亦可撳針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5日更換1次。

相關問答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