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肺及肺係> 非典

非典簡介

相關問答

  非典是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又稱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簡稱SARS,是一種因感染SARS冠狀病毒引起的新的呼吸係統傳染性疾病。主要通過近距離空氣飛沫傳播,以發熱,頭痛,肌肉酸痛,乏力,幹咳少痰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嚴重者可出現呼吸窘迫。本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在家庭和醫院有顯著的聚集現象。首發病例,也是全球首例。於2002年11月出現在廣東佛山,並迅速形成流行態勢。2002年11月-2003年8月5日,29個國家報告臨床診斷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報告病例的平均死亡率為9.3%。

【詳情】

01非典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1、排出病毒:少數患者有腹瀉,排泄物含有病毒。部分重症患者因為頻繁咳嗽或需要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等,呼吸道分泌物多,傳染性強。個別患者可造成數十甚至成百人感染,稱職為“超級傳播者”。 潛伏期患者傳染性低或無傳染性,作為傳染源意義不大;康複患者無傳染性;隱性感染者是否存在及其作為傳染源的意義,迄今尚無足夠的資料佐證。本病未發現慢性患者。 有研究表明從果子狸、貉等野生動物體內可分理處與人SARS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的冠狀病毒,提示這些動物油可能是SARS比度的寄生宿主和本病的傳染源,但有待證實。

 2、傳播途徑

  (1)飛沫傳播:短距離的飛沫傳播,是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SARS病毒存在於呼吸道粘液或纖毛上皮脫離細胞裏,當患者咳嗽、打噴嚏或大聲講話時,形成氣溶膠顆粒,噴出後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飛沫在空氣追停留的時間短,移動的距離約1米,固僅造成近距離傳播。

  (2)接觸傳播:通過密切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消化道排泄物和其他體液,或者接觸被患者汙染的物品,亦可導致感染。 患者腹瀉物中的病毒經建築物的汙水排放係統造成環境汙染,可能造成局部流行。實驗室檢驗技術人員或研究人員,在缺乏生物安全保護措施情況下,處理貨接觸人體標本或病毒株時,可造成感染。應引起重視。

3、易感性和免疫力:人群普遍易感。發病者以青壯年居多、兒童和老年較少見。患者家庭成員和收治患者的醫務人員屬高危人群。患者康複後再次發病的報告,患病後可能獲得一定程度的免疫。

02非典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非典除了其臨床表現外,還可引起其他疾病。非典的並發症主要有休克,心率紊亂或心功能不全,腎功能損害,肝功能損害,DIC,敗血症,消化道出血等。

03非典有哪些典型症狀

  潛伏期1-16天,常見為3-5天。 典型患者起病急,以發熱為首發症狀,可有畏寒,體溫常超過38℃,呈不規則熱或弛張熱,稽留熱等,熱程為1-2周;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部分患者有腹瀉。常無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狀。起病3-7天後出現幹咳、少痰,偶有學絲痰,肺部體征不明顯,部分患者可聞少許濕羅音。病情於10-14天達到高峰,發熱、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狀加重,並出現頻繁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略微活動則氣喘、心悸,被迫臥床休息。這個時期易發生呼吸道的繼發感染。病程進入2-3周後,發熱漸退,其他症狀與體征減輕乃至消失。肺部炎症的吸收和恢複則較為緩慢,體溫正常後仍需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複正常。 輕型患者臨床症狀輕,病程短。重症患者病情重,進展快,易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兒童患者的病情似較成人輕。有少數患者不以發熱為首發症狀,尤其是有近期手術史或有基礎疾病的患者。

04非典應該如何預防

 (一)控製傳染源

  1、疫情報告 我國已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追華傳染病防治法》法定傳染病範疇,按甲類傳染病進行隔離治療和護理發現或懷疑本病時,應盡快向衛生防疫機構報告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2、隔離治療患者 對臨床診斷病例和疑似診斷病例應在製定的醫院按到傳染病分別進行隔離觀察和治療

  符合下列條件時可考慮出院:

  (1)體溫正常7天以上

  (2)呼吸係統症狀明顯改善

  (3)X線胸片顯示有明顯吸收

  3、觀察密切接觸者 對醫學觀察病例和密切接觸者,如討論許可應在製定地點接受隔離觀察,為期14d在家中接受隔離觀察時應注意通風,避免與家人密切接觸,並由衛生防疫部門進行醫學觀察,每天測量體溫如發現符合疑似或臨床診斷標準時,立即以專門的交通工具轉往製定醫院

(二)切斷傳播途徑

  (叁)保護易感人群 尚無效果肯定的預防藥物可供選擇恢複期患者的血清對本病的被動預防作為未見有報道正在研製對SARS冠狀病毒的馬抗血清和滅活疫苗,已進入臨床驗證階段,其預防效果有考核待驗證

05非典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常規檢查

  1、流行病學資料 與發病者有密切接觸史、或屬受傳染的群體發病者之一,或有明確傳染他人的證據;發病前2周內曾到過或居住於報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並出現繼發感染疫情的區域或病前2州內處理過接觸過SARS患者標本或病毒毒株。

  2、症狀與體征 起病急,以發熱為首發症狀,體溫一般>38℃,偶有畏寒;可伴有頭痛、關節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瀉;常無上呼吸道卡他症狀,可有咳嗽,多為幹、少痰、偶有血絲痰;可有胸悶,嚴重者出現呼吸加速,其粗,或明顯呼吸窘迫。肺部體征不明顯,部分患者可聞及少許濕羅音,或有肺實變體征。有少數患者不以發熱為首發症狀。

  3、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4、胸部X線檢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呈網狀改變,部分患者進展迅速,呈大片狀陰影;常為多葉或雙側改變,陰影吸收消散較慢;肺部陰影與症狀體征可不一致。若檢查結果陰性,1-2d後應予複查。

  5、抗菌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

  醫技檢查

  1.1 實驗室檢查

  1.11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細胞減少,可有血小板降低。   1.12 部分患者血清轉氨酶、乳酸脫氫酶等升高。

  1.13 病原診斷--早期可用鼻咽部衝洗/吸引物、血、尿、便等標本進行病毒分離和聚合酶鏈反應(PCR)。平行檢測進展期和恢複期雙份血清SARS病毒特異性IgM、IgG抗體,抗體陽轉或出現4倍及4倍以上升高.有助於診斷和鑒別診斷,常用免疫熒光抗體法(IFA)和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

  1.2 胸部X線檢查早期可無異常,一般l周內逐漸出現肺紋理粗亂的間質性改變、斑片狀或片狀滲出影,典型的改變為磨玻璃影及肺實變影。可在2~3天內波及一側肺野或兩肺,約半數波及雙肺。病灶多在中下葉並呈外周分布。少數出現氣胸和縱隔氣腫。

  1.3 CT可見小葉內間隔和小葉間隔增厚(碎石路樣改變)、細支氣管擴張和少量胸腔積液。病變後期部分患者肺部有纖維化改變。

  診斷依據

  2.1 有與SARS患者密切接觸或傳染給他人的病史。

  2.2 起病急、高熱、有呼吸道和全身症狀。

  2.3 血白細胞正常或降低。

  2.4 有胸部影像學變化.

  2.5 SARS病原學檢測陽性。

  2.6 排除其他表現類似的疾病,可以做出SARS的診斷。

  2.7 診斷:結合上述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和體征、一般實驗室檢查、胸部X線影像學變化,配合SARS病原學檢測陽性,排除其他表現類似的疾病,可以作出SARS的診斷。

  鑒別診斷

  3.1 應注意與流感鑒別,根據當時、當地流感疫情及周圍人群發病情況,無SARS流行病學依據,卡他症狀較突出,外周血淋巴細胞常增加,發病早期投以奧司他韋有助於減輕發病和症狀,必要時輔以流感和SARS的病原學檢查,可以幫助做出鑒別。

  SARS的臨床診斷

  4.1 根據病例的流行病學資料、症狀與體征、實驗室檢驗、肺部影像學檢查綜合判斷進行臨床診斷,一旦病原確定,檢測方法特異,即建立確診根據病例的流行病學資料、症狀與體征、實驗室檢驗、肺部影像學檢查綜合判斷進行臨床診斷,一旦病原確定,檢測方法特異,即建立確診例的定義。

  疑似病例:1.1+2+3或1.2+2+3+4

  臨床診斷病例:1.1+2+3+4或1.2+2+3+4+5

  SARS重症病例診斷標準

  5.1 SARS病例符合下列標準的其中1條可診斷為SARS的重症病例:

  5.11 多葉病變或X線胸片48小時內病灶進展>50%

  5.12 呼吸困難,呼吸頻率>30次/分

  5.13 低氧血症,吸氧3-5升/分條件下,SaO2

  5.14 出現休克、ARDS或MOD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06非典病人的飲食宜忌

  非典型性肺炎的主要症狀是高燒 (38℃以上)、幹咳、氣短或呼吸困難、發冷、頭痛、食欲不振、身體不適、皮疹和腹瀉等。

  1、食物多樣化,以穀婁食物為基礎,補充足夠的能量及B族維生素。

  2、多食蔬菜:適當注意提高維生素B6的攝取,維生素B6是核酸和蛋白質合成以及細胞增殖的必需物質。含維生素B6豐富的食物有馬鈴薯、胡蘿卜、堅果類、大米等。

  3、多食水果:特別是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維生素能增強白細胞活性,直接與病毒結合而使病原體失去致病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有:柑橘、桃、杏等。

  4、多食紅黃色食物:紅黃色食物富含豐富的胡蘿卜素,能增強人體免疫係統的細胞活力。如紅辣椒、甘薯、紅棗、紅蘋果、胡蘿卜、山楂、草莓、番茄等。

  5、要保證每日飲水量,一般情況下,包括食物中的水分,每日飲水應達2000毫升。

  6、植物性食物具有增強抵抗力的作用,如大蒜、洋蔥、綠茶、黑木耳等。在飲食中應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蛋、奶、瘦肉、魚蝦及豆製品。

07西醫治療非典的常規方法

 1、隔離和護理按呼吸道傳染病隔離和護理。疑似病例與臨床診斷病例分開收治。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檢測症狀、體溫、呼吸頻率、SpO2或動脈血氣分析、血象、胸片(早期複查間隔時間不超過2-3d),以及心、肝、腎功能等。提供足夠的維生素和熱量,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病人在隔離初級,往往有沮喪、絕望或孤立的感覺,影響病情的恢複,故關心安慰病人,給予心理輔導尤為重要。

 2、一般治療

  (1)臥床休息

  (2)避免劇烈咳嗽,咳嗽劇烈者給予鎮咳,咳痰者給予祛痰藥。

  (3)發熱超過38.5℃者,可使用解熱鎮痛藥,兒童忌用阿司匹林,因可能引起Reye綜合征;或給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溫。

  (4)有心、肝、腎等器官功能損害,因此作相應的處理。

3、氧療出現氣促或PaO2

  (1)鼻導管或鼻塞給氧,常用而簡單的方法,適用於低濃度給氧,患者易於接受,缺點是吸入氧濃度不穩定,當吸氧濃度>5L/min時,患者常不能耐受。

  (2)麵罩給氧 麵罩上有調節裝置,可調節罩內氧濃度,它能產生24%-50%的係如氧濃度,且不受通氣比率、呼吸類型和通氣量的影響,不需濕化,耗氧量較少。

  (3)氣管插管或切開 經插管或切開處射流給氧,效果好,且有利於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和保持氣道通暢。

  (4)呼吸機給氧 最佳的氧療途徑和方法,但技術要求高,且易產生並發症。常用於重症患者的搶救。

4、糖皮質激素應用糖皮質激素的治療應有以下指標之一:

  ①有嚴重中毒症狀,高熱持續3d不退;

  ②48h類肺部陰影麵積擴大超過50%;

  ③有急性肺損傷(ALI)或出現ARDS。 一般成人劑量相當於甲潑尼龍80-320mg/d,必要時可適當增加劑量,大劑量應用時間不宜過長。具體劑量及療程應根據病情調整,待病情緩解或胸片陰影有所吸收後逐漸減量停用。建議采用半衰期短的糖皮質激素。注意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尤其是大劑量應用時警惕血糖升高和真菌感染等。兒童慎用。

 5、並發和(或)繼發細菌感染根據臨床情況,選用適當的抗感染藥物,如大環酯類,氟喹諾酮類,去甲萬古黴素等。

 6、抗病毒藥物早期可試用。目前推薦使用利巴韋林,其療效仍有爭議。有研究顯示苷甘草在體外有抗SARS病毒作用。

 7、增強免疫力重症患者可試用增強免疫功能的藥物。恢複期患者血清療法隻在個別患者使用者,其療效和風險尚無文獻評估。丙種球蛋白對繼發感染者有一定功效。胸腺素和幹擾素等藥,其療效與風險需進一步評估。

 8、可選用中藥輔助治療

9、重症病例的處理

  (1)加強對患者的動態監護,有條件的醫院,盡可能收入重症監護病房。

  (2)使用無創傷正壓機械通氣(NPPV),模式通常使用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壓力水平一般為4-10cm H2O,或壓力支持通氣+呼氣末正壓(PSV+PEEP),PEEP水平一般4-10cm H2O,吸氣氣壓水平一般10-20cm H2O,調節吸氧流量和氧濃度,維持血氧飽和度>93%。NPPV應持續應用(包括睡眠時間),減少暫停時間,直到病情緩解。

  (3)NPPV治療後,若氧飽和度改善不滿意,PaO2

  (4)對出現ARDS病例,宜直接應用有創正壓機械通氣治療;出現休克或MODS,應予相應支持治療。 使用呼吸機同期,極易陰極醫務人員被SARS病毒感染,故務必注意醫護人員的防護,氣管插管宜采用快速誘導(咪達唑侖等),謹慎處理呼吸機廢氣器官護理過程中吸痰、衝洗導管等均應小心對待。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