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鼠疫杆菌屬腸杆菌科的耶爾森菌屬,為革蘭陰性小杆菌,無鞭毛,無芽孢,有莢膜,兼性需氧,鼠疫杆菌含有多種抗原,與致病性和免疫性有關的有F1,T,V3種:
1、F1抗原病菌的莢膜抗原,為一種糖蛋白,有高度特異性,已廣泛用於血清等診斷。
2、T抗原中的鼠毒素,僅對鼠類有毒性,而細胞壁內的脂多糖內毒素則可引起人體熱,播散性血管內凝血,補體激活和組織病變。
3、V和W抗原由質粒介導,僅存在於毒型菌株,保護病菌能在單核巨噬細胞內繁殖。
鼠疫杆菌對外界抵抗力弱,特別對熱和幹燥敏感,日曬和常用消毒劑均可殺滅,耐寒冷,在膿液,痰和土壤可存活1年以上。
二、發病機製
鼠疫杆菌多自皮膚侵入人體,經淋巴管至淋巴結,引起原發性出血性壞死性淋巴結炎,病菌釋放毒素可引起全身毒血症狀,病菌可進入血液循環,並在其內大量繁殖引起敗血症,可有感染性休克,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病菌從呼吸道侵入則引起原發性肺鼠疫,出血性支氣管炎和壞死性肺炎,出血壞死性肺門淋巴結炎和纖維素性出血性胸膜炎。
並發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嚴重者引起呼吸衰竭。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低熱、幹咳、肌痛。數天後病情急驟加重,表現為高熱、寒戰、呼吸急促、喘鳴、發紺、咯血樣痰、大汗和心率增速,頸、胸部可有皮下水腫。肺部可聞及散在的細濕囉音和撚發音,可有大量胸腔積液。體征與病情嚴重度不成正比。X線除顯示肺炎外,胸腔積液,典型表現為縱隔增寬。患者病情大多危重,
常並發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也可繼發腦膜炎,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抽搐、昏迷,有明顯腦膜刺激症。
症狀
潛伏期短,一般3~5天,原發性肺鼠疫為數小時到3天,起病急, 高熱 伴 畏寒 , 寒戰 ,全身毒素症狀, 淋巴結腫大 ,可有嘔吐, 腹瀉 , 肝脾腫大 及出血表現,肺鼠疫多由腺鼠疫血行播散引起,少數為原發性吸入性肺鼠疫, 咳痰 為膿血痰, 胸痛 , 咯血 , 呼吸困難 , 發紺 ,肺部體征少,可有少量濕 囉音 及 胸膜摩擦音 。
體征
與病情嚴重程度不一致為本病之特征,如搶救不及時,可出現 意識障礙 ,多死於 休克 及 呼吸衰竭 ,因病死後全身皮膚呈黑紫色,故有“黑色病”之稱。
疑似病人均應報告疫情,肺鼠疫須嚴格呼吸道隔離至痰菌陰性,控製鼠間鼠疫滅蚤以切斷傳播途徑,加強個人防護疫區居留者及鼠疫實驗室工作人員應在2周前接種菌苗,有效期1年,接觸病人者可用藥物預防鏈黴素每天1g肌注,或磺胺嘧啶4g/d分,4次口服
1.外周血象: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甚至呈類白血病反應,輕中度貧血伴血小板減低。
2.細菌學檢查:細菌學檢查是確診本病的依據,可取淋巴結穿刺液,痰,血或腦脊液,壓片或印片染色鏡檢,亦可做培養和動物接種。
3.血清學檢查:鼠疫病的凝集試驗為常用的診斷方法,反向 血凝試驗 檢測抗體急性期及恢複期抗體效價增長4倍以上,或效價≥1∶100有診斷價值。
4、X線胸片:表現為支氣管肺炎或融合性實變陰影。
肺鼠疫患者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此外,患者還需注意忌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給患者流質飲食,並供應充分液體,或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以利毒素排泄。
一、治療
本病發病急,病情重,進展迅速,傳染性強。必須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1、消毒隔離:嚴格隔離,病室滅鼠、滅蚤。徹底消毒病人排泄物。醫護人員有嚴密的自身防護措施。
2、病原治療:早期應用有效抗生素是治療的關鍵。傳統常用藥物包括鏈黴素、四環素和氯黴素。鏈黴素是首選藥物,成人劑量每天30mg/kg,分2次肌注或首劑1g肌注,後改為0.5g,1次/6h。嚴重病例首次1g,後改為0.5g,1次/4h,病情好轉後改為1次/6h,療程10天左右。氯黴素每天60mg/kg,分4次口服或靜滴,療程同上。目前最有效的抗生素為頭孢曲鬆和環丙沙星,單一藥物有效。
3、對症支持:急性期絕對臥床,足量補液以利於毒素排出。補液、輸血或血漿。毒血症狀嚴重者可短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呼吸困難、循環衰竭者應予以吸氧,糾正休克。淋巴結腫大在局部應用5%魚石脂乙醇外用,膿腫形成可切開引流。
二、預後
如搶救不及時可出現意識障礙,多死於休克和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