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全腹> 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簡介

相關問答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分為四個菌群:甲群(誌賀氏痢疾杆菌)、乙群(福氏痢疾杆菌)、丙群(鮑氏痢疾杆菌)、丁群(宋氏痢疾杆菌)。四菌群均可產生內毒素,甲群還可產生外毒素。

  四種痢疾杆菌都能引起普通型痢疾和中毒型痢疾。我國目前痢疾的病原菌以福氏痢疾杆菌為主,宋氏和鮑氏痢疾杆菌有增多趨勢。

  菌痢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染的,就是說吃下痢疾病人和帶菌者糞便汙染過的食物可得痢疾。痢疾病人的大便含有大量的痢疾杆菌,所以是痢疾的主要傳染源。健康帶菌者外表上是健康人,但他們的大便帶有痢疾杆菌,所以帶菌者傳播痢疾的作用不能忽視,是更危險的傳染源。病人和帶菌者的大便可通過多種方式汙染食物、瓜果、水源、玩具和周圍環境,蒼蠅在傳播痢疾杆菌方麵起了重要作用。夏秋季天氣炎熱,蒼蠅孳生快,密度大,喜歡在不潔的地方停留,蒼蠅腳上有許多毛,毛上可粘附大量痢疾杆菌。所以蒼蠅是痢疾杆菌的義務搬運工,是重要的傳播媒介。因此夏秋季節痢疾的發病率明顯上升。如果孩子吃下汙染過的食物或瓜果,玩過汙染過的玩具後飯前又未好好洗手,或孩子有吮手指的習慣,得痢疾的可能性就很大。人群對痢疾普遍易感,普通型痢疾1~3歲的孩子得的多,特別是那些營養不良兒童和體弱多病的孩子更容易得痢疾。得過痢疾的孩子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保持的時間不長,而且各菌群之間無交叉免疫性,所以一年內可多次得痢疾。

【詳情】

01細菌性痢疾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1.病因
  (1)病原:痢疾杆菌為腸杆菌科誌賀菌屬,革蘭陰性杆菌。依據抗原結構不同,分為A、B、C、D四群,即誌賀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鮑氏痢疾杆菌及宋內痢疾杆菌。各型誌賀菌死亡裂解後釋放內毒素。
  (2)傳染源:患者和帶菌者。
  (3)傳播途徑:消化道傳播。
  (4)易感人群:人群普通易感,病後可獲得一定免疫力,但持續時間短,易反複感染。
  (5)流行特征:細菌性痢疾呈全年散發,以夏秋兩季多見。
2.發病機製痢疾杆菌進入胃,易被胃酸殺滅,未被殺滅的細菌到達腸道,侵入結腸黏膜上皮細胞,然後通過基底膜進入固有層內繼續增殖、裂解、釋放內毒素、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反應和全身毒血症。中毒型菌痢是機體對大量病原菌毒素產生的異常強烈反應,表現為急性微循環障礙和細胞代謝功能紊亂。
3.病理急性菌痢病變可累及整個結腸,尤其以乙狀結腸與直腸為顯著,呈彌漫性纖維蛋白滲出性炎症。中毒性菌痢腸道病變輕微,突出的病理改變為大腦及腦幹水腫、神經細胞變性。慢性菌痢腸黏膜水腫和腸壁增厚,瘢痕和息肉形成。

02細菌性痢疾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1、痢疾後綜合症的典型症狀最早出現結膜炎,持續時 間較短,常為雙側,可為球結膜也可為瞼結膜受累,嚴重者影響全結膜,伴有結膜水腫,眶周腫脹,偶有角膜炎和虹膜炎。

  2、關節炎為痢疾後綜合症的主要症狀,可發生於任何關節,但以踝膝關節為多,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疼痛,常對稱發生,類似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重者出現關節腔內積液和肢體活動受限。

  3、尿道炎,尿急,尿頻,尿痛,可有粘液樣分泌物,重者出現血尿,膿尿,尿 痛,可有粘液樣分泌物,重者出現血尿,膿尿,伴發膀胱炎,前列腺炎,但尿細菌培養無細菌生長,都是痢疾後綜合症的典型症狀。

  痢疾後並發症還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狀,表現發熱,體濕可達39℃,嬰幼兒出現高熱驚厥,多無寒戰,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煩躁不安,頭痛頭暈等,可持續2~3周,重者並發胸膜炎,心內膜炎。

03細菌性痢疾有哪些典型症狀

1.急性菌痢急性腹瀉,伴有畏寒、發熱、腹痛、裏急後重、排黏液膿血便;全腹壓痛、左下腹壓痛明顯。
2.急性中毒型菌痢(多見於2~7歲兒童) 起病急驟,突然高熱,反複驚厥,嗜睡、昏迷,迅速發生循環衰竭和呼吸衰竭。臨床上以嚴重全身毒血症狀、休克和(或)中毒性腦病為主要表現,而腸道症狀輕或缺如。
3.慢性菌痢有持續輕重不等的腹痛、腹瀉、裏急後重,排黏液膿血便的痢疾症狀,病程超過2個月。

04細菌性痢疾應該如何預防

  細菌性痢疾,又稱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菌痢的受害者中,兒童最多,青少年次之,對中小學生健康危害很大菌痢又與學校衛生環境的好壞、健康教育與知識水平的高低有直接聯係所以,預防細菌性痢疾在學校衛生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青少年痢疾後,會有發燒、腹痛、腹瀉、裏急後重、排膿血樣大便等症狀其中,一部分人久治不愈,轉為慢性,經常有腹痛血便,導致營養不良,體質下降,另一些人從一開始就出現中毒症狀,常因迅速出現的休克和呼吸衰竭等原因而死亡

  一旦確診為細菌性痢疾後,應臥床休息病情較輕的,可吃流質、半流質食物,但不能吃生冷、多油、多渣和刺激性的東西;病情好轉後,逐漸恢複普通膳食如果有高燒、嘔吐嚴重、脫水,或者有明顯全身中毒症狀的,則應住院治療觀察,給於輸液和對症治療

  痢疾杆菌能被磺胺和各種抗生素(如氯黴素、鏈黴素和氨苄青黴素等)消滅但是,近年來對這些藥物有耐藥性的痢疾杆菌菌株越來越多,以致治療效果下降所以,醫生們選用更新的一代抗生素和磺胺藥,如吡呱酸、氟呱酸、慶大黴素等來進行治療;此外,痢特靈、黃連素、增效磺胺,也很有效這些藥物通常由醫生根據當時本地區的細菌藥敏情況來選用,而且要徹底、足量治療以防慢性化,所以一般不要自作主張亂服

  對於慢性菌痢,除堅持抗菌治療外,一般還可使用皮下注射多價痢疾酒精菌苗的方法進行免疫治療,療效較好日常生活方麵,慢性菌痢患者生活應有規律,同時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飲食則既要富有營養,又要易消化、少渣滓,以減少對胃腸的刺激;患慢性菌痢時間較長的青少年,還要酌情增加維生素C、葉酸、乳酶生和枯草杆菌片等服用,以免因長期使用抗生素而使腸道裏對人體有益的大腸杆菌也受到抑製,加重腸功能紊亂

  對於中毒性痢疾,隻要及早診斷,及早送醫院采取綜合性搶救措施,大部分患者仍能治愈

  根據學校群體的特點,主要采取以切斷傳播途徑為主的綜合預防措施

  首先,要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衛生,對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水源汙染,消滅蒼蠅

  要控製好傳染源,做到對急性病人的早期發現、早期確診和治療

05細菌性痢疾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血象急性菌痢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輕至中度增多,可達(10~20)×109/L。慢性患者可有貧血表現。
2.大便常規糞便外觀多為黏液血便,鏡檢可見較多白細胞或成堆膿細胞,少量紅細胞和巨噬細胞。
3.細菌培養糞便培養出痢疾杆菌可以確診。
4.免疫學檢查采用免疫學方法檢測細菌或抗原具有早期、快速的優點,對細菌的早期診斷有一定幫助。

06細菌性痢疾病人的飲食宜忌

  為了預防菌痢傳播,除注意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外,在飲食上還有下列禁忌:

  ①忌肉類濃汁及動物內髒。因其含有大量的含氮浸出物,如嘌呤堿和氨基酸等。含氮浸出物具有刺激胃液分泌作用,汁越濃作用越強,加重了消化道負擔。而且細菌性痢疾病人腸道有病變,有惡心嘔吐等症,消化吸收更差。

  ②忌粗纖維、脹氣食物。如芥菜、芹菜、韭菜等纖維粗而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導致局部充血、水腫,炎症不易愈合。而牛奶和糖、豆製品也易引起腸道蠕動增加,導致脹氣。

  ③忌刺激類食物。如煎、炸及醃、熏的大塊魚肉,對腸壁有直接刺激,使腸壁損傷加劇;這些食物又難以消化,脹氣發熱,停留的時間長,會加重消化道負擔。

  ④忌汙染食物。未經消毒的瓜果蔬菜,這些既帶菌又易引起中毒,是致病因素,並使病人抵抗力下降。

  ⑤忌性寒滑腸食物。如荸薺、甲魚、生梨、花生等物,性寒傷脾胃,易滑腸致瀉,故忌用。

  ⑥忌辛熱刺激食物、韭菜、羊肉、辣椒、鮮辣椒粉和濃茶、酒、各種咖啡飲料,都是強烈的刺激品,致血管痙攣收縮,使粘膜充血、水腫、破損,故忌用。

07西醫治療細菌性痢疾的常規方法

  消化道隔離。注意適當休息,給予易消化飲食。

1.急性菌痢

  (1)一般治療:高熱、腹瀉頻繁、腹痛劇烈時,應對症治療。脫水時采用口服補液:葡萄糖20g,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或枸櫞酸三鈉2.9g,氯化鉀1.5g,加溫開水至1000m1。脫水明顯者給予靜脈補液,酸中毒時,應給堿性溶液。

  (2)抗菌治療:根據當時、當地與病人具體情況選擇藥物。兒童慎用喹諾酮類藥。

  ①諾氟沙星:每次0.4g,每日2次;兒童每日15~20mg/kg,分之次服,5~7日為1療程。

  ②依諾沙星,每次0.4g,每日2次;兒童每日15~20mg/kg,分2次服,5~7日為1療程。

  ③複方新諾明:每片含SMZ400mg和TMP80mg,每次2片,每日2次,首劑加倍,兒童劑量酌減。5~7日為1療程。對有磺胺過敏、肝腎功能不全者忌用。用藥期間應注意觀察血象。

  ④甲氧苄氨嘧啶(TMP) :常與磺胺類藥物、抗生素或中草藥伍用。每次0.1~0.15g,每日2次;兒童每日5~8mg/kg,分2次服, 5~7日為1療程、用藥時要注意觀察血象。

  ⑤抗生素:酌情選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肌肉注射,如丁胺卡那黴素0.2~0.4g,每日2次;慶大黴素8萬U,每日2~3次,其次為氨苄青黴素4~8g/天,靜脈滴注;磷黴素鈉2~6g/天,靜脈滴注。亦可用環丙沙星0.2g,每日2次,靜脈滴注。

  ⑥短程快速療法:諾氟沙星0.6g或黃連素1g (或土黴素1 .5,加TMP 0.2g,每12小時1次,4次為1療程。高熱時酌加潑尼鬆10~20mg,腹痛者酌加山莨菪堿(654-2)10~20mg。

2.中毒性菌痢

  (1)解除血管痙攣:疾病早期即給予血管擴張藥,以解除血管痙攣,可用山莨菪堿(654-2)或阿托品治療。654-2劑量為每次40mg,兒童每次1~2mg/kg,每10~15分鍾靜注1次。病情危重時劑量加大,每次50~60mg,兒童每次3~4mg/kg。待四肢轉暖,麵色微紅,呼吸及循環改善時停藥。也可用阿托品,每次0.03~0. 05mg/kg,用法同654-2。

  (2)降溫止驚:高熱易致驚厥,加重腦缺氧和腦水腫,采用物理方法降溫,同時用1%溫鹽水1000m1流動灌腸,並酌用適當退熱劑。對極度躁動不安者用安定10mg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或水合氯醛40~60mg/kg灌腸;或苯巴比妥鈉5mg/kg肌肉注射。

  (3)防治循環衰竭

  ①擴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對無明顯水與電解質平衡失調者,按生理需要量補充,成人每日2500~3000m1;兒童每日80~100ml/kg,分批靜脈滴注。開始2~3批用1/2等滲液體,爾後用1/3等滲液體。對吐瀉嚴重、有明顯酸中毒及循環衰竭時,先用5%碳酸氫鈉液,成人每次250~300m1,兒童每次5ml/kg、靜脈快速滴入或靜脈推注。後用2:1溶液(2份生理鹽水,1份1.4%碳酸氫鈉溶液)成人每次500m1,兒童每次10~20ml/kg,靜脈點滴。爾後用6%低分子右旋糖酐,成人每次不超過500m1,兒童按10~20ml/kg(一次最大量不超過300ml)靜脈滴入。待有小便、酸中毒糾正及循環改善時,改用生理維持液補給。低鉀者須補鉀。根據病情掌握液體總量及速度。

  ②應用血管擴張藥:對循環衰竭患者在擴容糾酸的基礎上或與擴容糾酸的同時,根據病情需要給予血管擴張藥以改善微循環。常用654-2,用藥方法同上。

  ③激素治療:早期應用激素可較快地緩解高熱和感染中毒症狀,防止病情加重。常用潑尼龍(氫化可的鬆)或地塞米鬆。潑尼龍的用量成人每日300~400mg,兒童每日5~10mg/kg,分3~4次,加入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地塞米鬆劑量為0.5~1.0mg/kg,加入輸液瓶莫菲氏滴管內靜脈滴注,必要時6小時後可重複使用。

  ④毛地黃製劑的應用:心功能不全者,可用毛花甙丙或毒毛旋花子甙K治療。

  ⑤縮血管藥的應用:休克早期應用縮血管藥可加重微循環障礙,減少組織的灌注量,弊多利少。經擴容糾酸、應用血管擴張藥、強心、激素治療等綜合措施後,休克症狀並無明顯的好轉或反趨惡化時,可加用升壓藥如間羥胺或多巴胺。

  (4)防治腦水腫及呼吸衰竭。

  ①應用大劑量山莨菪堿治療(用法同上)。、

  ②應用脫水劑治療:有腦水腫表現時,立即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每次1.0g/kg,靜脈注射,4~6小時1次,與50%葡萄糖交替應用。必要時可用30%尿素每次0.5~1.0g/kg,靜脈推注,直至腦水腫症狀消失。

  ③其他:輸液、給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停止,立即插管或氣管切開,用人工呼吸器。

  (5) 抗菌治療:近年來耐藥菌株逐漸增多,為有效地控製感染,應聯合使用兩種抗菌藥物。可采用氨苄青黴素和慶大黴素靜脈點滴或肌肉注射,劑量同前。待能口服或中毒症狀好轉後,按急性菌痢治療。

  (6) 視伴發病和並發症的治療。

3. 慢性菌痢

  (1)生活規律,注意體質的增強:慢性菌痢患者的生活起居要有規律性,除急性發作型外,均可適當地參加些輕度體育活動,如廣播體操、太極拳及氣功等、這對增強體質、恢複體力有一定幫助。對於食欲差、長期腹瀉、消化吸收不良者,注意補充維生素B、C等。

  (2)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糞便細菌培養陽性者作藥敏試驗,選用敏感藥物治療。糞便培養陰性者,采用既往未用過的抗菌藥物,或根據該地區耐藥菌株的情況,采用較有效的藥物。最好應用兩種抗菌藥物進行治療,療程延長到10~14天。有時可反複多個療程,直至症狀消失,細菌檢查轉陰為止。但切忌過多濫用抗菌藥物,否則易致耐藥菌株的增加和腸道菌群失調。

  (3)治療腸粘膜病變:對腸粘膜有病變者,可用2%磺胺嘧啶銀膠懸液或0.3%黃連素液保留灌腸治療。每次用量為200m1,每晚保留灌腸1次,14~21天為1療程。

  (4)腸功能紊亂的治療:長期應用抗生素治療的患者,易發生腸道功能紊亂,表現便次增多,但糞便塗片鏡檢無明顯異常,可用乳酶生、乳酸菌素或雙歧杆菌製劑等治療。

  (5)其他治療:免疫功能異常者,酌用免疫調整劑。對並發症或伴發病如腸寄生蟲病(蛔蟲、鉤蟲)、貧血或其他疾病等,均應給予相應的治療。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