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遺傳因素是腸息肉的病因之一:
一般認為,結腸息肉形成與基因突變和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從目前研究情況表明,突變基因可以由父母遺傳給後代子女,在遺傳機會上男女是均等的,沒有性別的差異。
(2)炎症刺激是腸息肉的病因之一:
腸粘膜長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腸粘膜的息肉生成,這是由於腸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腫,糜爛潰瘍愈合之後,導致疤痕逐漸收縮,形成息肉狀,又由於慢性炎症刺激,致腺體阻塞,粘液儲留而發病。
(3)不良生活習慣,生活不規律,也可導致體液酸化,引起腸道細胞突變,增生等,導致腸息肉。
(4)飲食因素是腸息肉的病因之一:
飲食因素與結腸息肉的形成有一定關係,特別是細菌和膽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礎。
(5)糞便、異物刺激和機械性損傷是腸息肉的病因之一:
糞便粗渣和異物長期刺激腸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腸粘膜損傷,使細胞出現異常增生,形成腸息肉。
一般手術後出現,並發症主要有灼傷、出血、腸穿孔等,並有因結腸內易燃氣體在電灼時引爆致死的報告。預防主要是熟練掌握操作技術,嚴格遵守操作規範,腸道準備盡量不用甘露醇。
一般手術後出現,並發症主要有灼傷、出血、腸穿孔等,並有因結腸內易燃氣體在電灼時引爆致死的報告。預防主要是熟練掌握操作技術,嚴格遵守操作規範,腸道準備盡量不用甘露醇。
1、結腸息肉的主要症狀為間斷性便血、大便異常、腹痛、息肉脫垂。
便血:間斷性便血或大便表麵帶血,多為鮮紅色,;繼發炎症感染可伴粘液便或粘液血便,可有裏急後重,便秘或便次增多,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脫出肛門,亦有引致腸套疊者。
大便習慣改變:包括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特別是便秘與腹瀉反複交替出現,更要引起警惕。
大便形狀異常:正常的糞便應該呈圓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結腸腔內,壓迫糞便,則排出時往往會變細,或呈扁形,有時還附著有血痕。
腹痛:比較少見,有時較大息肉可以引起腸套疊,以至造成腸梗阻而出現腹痛。
2、直腸息肉的主要症狀為便血、脫垂、腸道刺激症狀。
便血:無痛性便血是直腸息肉的主要臨床表現。息肉出血量較少,如果由於排糞時擠壓而使息肉脫落以及息肉體積大位置低,可發生較多量的出血。便血的特點為大便帶血,而不發生滴血。
脫垂:息肉較大或數量較多時,由於重力的關係牽拉腸粘膜,使其逐漸下垂。可並發直腸脫垂。
腸道刺激症狀:當腸蠕動牽拉息肉時。可出現腸道刺激症狀,如腹部不適、腹痛、腹瀉、膿血便、裏急後重等。
俗話說病從口入,肛腸疾病的預防更是要重視飲食預防腸息肉作為肛腸外科的一種常見疾病,給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都造成了極大的危害除了要注意及早檢查和治療外,更要重視疾病的早期預防養成良好的日常習慣對應預防腸息肉非常重要
首先,要戒煙限酒世界衛生組織早有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煙,5年之後,世界上的癌症將減少1/3;煙和酒是極酸的酸性物質,長期吸煙喝酒的人,極易導致酸性體質
其次,飲食要掌握好禁忌不要過多地吃鹹而辣的食物,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對於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堿量高的堿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也不要食用被汙染的食物,如被汙染的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發黴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綠色有機食品,要防止病從口入
再次,保持良好的心態麵對壓力,要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壓力是重要的癌症誘因,中醫認為壓力導致過勞體虛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體內代謝紊亂,導致體內酸性物質的沉積;壓力也可導致精神緊張引起氣滯血淤、毒火內陷等
第四,要加強體育鍛煉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多在陽光下運動,多出汗可將體內酸性物質隨汗液排出體外,避免形成酸性體質
第五,日常生活要有規律生活習慣不規律的人,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律,都會加重體質酸化,容易患腸息肉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保持弱堿性體質,使細胞增生,突變疾病遠離自己
由於腸息肉一般沒有臨床症狀,即使有,症狀也沒有特異性,因此,腸息肉的確診主要依賴特殊的器械檢查。臨床常用的有各種消化道內鏡,X線消化道造影,CT掃描等等。
1.電子結腸鏡:這是對結腸息肉最主要的檢查方法,事實上大部分結腸息肉是在結腸鏡檢查過程中偶然發現的。結腸鏡從肛門置入,可以檢查全部結腸以及終末端的小腸(末端回腸)。在結腸鏡下,可以清晰的觀察腸道的黏膜麵,對隆起的息肉非常敏感,小到幾個毫米的息肉都能夠發現。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不斷進步,醫生不僅可以發現結腸息肉,而且可以發現息肉,而且能夠對息肉的類型進行初步判斷。對於結腸息肉,最重要的是鑒別具有癌變傾向的腺瘤性息肉和不會癌變的非腺瘤性息肉。日本醫生工藤提出了結腸息肉分型方法,已經廣泛應用到臨床。根據這種分型,在染色內鏡、放大內鏡等先進技術的幫助下,醫生已經可以通過內鏡比較準確的判斷息肉的類型,從而給以相應的治療。在結腸鏡下,可以通過活檢而確診息肉的病理性質。結腸鏡檢查不僅僅可以診斷息肉,而且是治療息肉的重要手段。
2.膠囊內鏡和小腸鏡:小腸息肉非常罕見,常常因為腹痛或便血等症狀在進行膠囊內鏡或者小腸鏡檢查中發現的。膠囊內鏡是受檢者通過口服內置攝像與信號傳輸裝置的智能膠囊,在消化道內運動並拍攝圖像進行腸道檢查的方法,主要用來診斷小腸疾病。膠囊內鏡檢查病人無痛苦,對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完成全部小腸黏膜的觀察,對於小腸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小腸鏡與結腸鏡類似,可以觀察小腸黏膜,並且可以對病變部位進行活檢,確定診斷。
3.X線消化道造影: 是指用硫酸鋇作為造影劑,在X線照射下顯示消化道有無病變的一種檢查方法,主要有消化道鋇餐檢查和鋇灌腸兩種方法。消化道鋇餐檢查時患者口服硫酸鋇,主要用來檢查食管、胃和小腸,鋇灌腸時醫生把硫酸鋇從肛門灌入,主要用來檢查結腸。X線檢查僅僅能夠發現一部分比較大的息肉。但是相對消化內鏡檢查,優點是安全,並發症少,而且病人因檢查帶來的不適比較輕微。
4.其他:隨著臨床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在還出現了CT仿真結腸鏡,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等技術,也可以發現比較大的腸息肉。並對息肉的性質作出不同程度的判斷。
飲食結構要均衡合理,應少吃肥肉、煎炸熏烤以及過於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多吃些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新鮮蔬菜和水果。同時還要戒煙限酒,這樣既可以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又能保持大便通暢,減少有害廢物對腸道的損傷。
治療原則
腸息肉的治療原則是:對於有症狀的息肉,應該予以治療;對於無症狀的息肉,也是臨床絕大部分息肉,主要根據是否有癌變傾向決定治療方法。一般有癌變傾向的腺瘤性息肉,原則上應該切除,而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則無需特殊治療,觀察隨訪就可以了。腸息肉的治療方法主要為通過內鏡或者手術的方法予以切除。
內鏡治療
內鏡治療是切除腸息肉,尤其是結腸息肉的最常用方法。最適用於有蒂息肉。內鏡息肉切除的方法很多,應根據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態,有蒂或無蒂等,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近年來,隨著內鏡治療技術的提高,結腸鏡內鏡切除的手段越來越多,適應征越來越擴大。
手術治療
息肉及息肉病的手術治療一般包括:局部切除、腸段切除、結腸次全切除、全結腸切除、全結腸及直腸切除。視息肉的多少、基底的寬窄及所在的部位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