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全腹> 短腸綜合症

短腸綜合症簡介

相關問答

  短腸綜合症(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小腸消化吸收麵積大量減少而引起的一係列臨床症候群。有報道SBS發病率約為百萬分之一。絕大多數SBS是後天獲得的,僅有少數兒童是先天性的短腸。

  大多數SBS是因為各種腹部疾病手術治療過程中廣泛切除小腸所致,也可由小腸短路手術造成,極少數是由於大段腸管功能喪失引起。由於殘餘腸管過短,營養物質吸收消化障礙,可表現為腹瀉、脂肪瀉、體重下降,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此類患者多不能正常飲食,有些通過積極恰當的腸康複治療後可恢複經口飲食,但有些則需終生依賴腸外營養。

【詳情】

01短腸綜合症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目前來說,導致短腸綜合征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這樣認為。由於各種病因行廣泛小腸切除後,小腸消化、吸收麵積驟然顯著減少,殘餘腸道無法吸收足夠的營養物質以維持患者生理代謝的需要,而導致整個機體處於營養不足、水電解質紊亂的狀況,繼而出現器官功能衰退、代謝功能障礙、免疫功能下降,由此而產生的係列綜合征。成人短腸綜合征是由於小腸因反複發作性疾病。如克羅恩病、放射性腸損傷或反複發作的腸梗阻、腸外瘺而多次被切除所致,也可因血管疾病如腸係膜血管發生梗塞,急性腸扭轉,或是外傷性血管破裂、中斷,大量小腸因缺血壞死而被切除。

  通常來說極少看見的情況有:由於手術方式的錯誤在消化性潰瘍治療中將胃回腸吻合,產生醫源性類似於廣泛小腸切除後的臨床症狀。兒童中多為先天性因素,如腹裂、腸閉鎖、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等。這些都能使小腸的長度不足,從而維持足夠的營養物質的吸收。

02短腸綜合症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短腸綜合征可並發單個營養物質如維生素、電解質和微量元素吸收的障礙,以及表現各異的代謝並發症,接下來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

1、腹瀉

  廣泛小腸切除術後引起腹瀉的原因包括:食物內容物通過時間縮短,繼發於乳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吸收功能障礙。

2、胃液高分泌狀態及消化性潰瘍

  胃高分泌狀態是廣泛小腸切除術後的一個重要特征。不僅造成嚴重的消化性潰瘍病,而且對短腸綜合征吸收功能造成進一步損害,造成黏膜彌漫性。

 3、營養障礙

  小腸廣泛切除術後,對營養物質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均發生障礙,導致熱卡不足、體重減輕、疲乏,兒童可導致發育緩慢。

4、腸道高草酸和腎結石

  回腸切除和回腸疾病後腎結石發病率增高。

5、細菌過度生長

  炎性腸道病如Crohn病或放射性腸炎導致的腸間瘺、小腸狹窄、空回腸短路及回結腸切除術後,病人易出現細菌過度繁殖,空回腸短路後由於盲袢內淤積增加,可引起細菌過度繁殖;回結腸切除病人則可能與回盲瓣功能喪失有關,可導致結腸細菌大量反流入小腸。

03短腸綜合症有哪些典型症狀

  短腸綜合征的症狀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失代償期、代償期、代償後期。失代償期即第一階段,是指大量小腸被切除後的早期,殘留的腸道不但不能吸收水與營養,還喪失了胃、膽道、胰腺分泌的消化液,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多數病人並不十分嚴重,少數病人每天腹瀉量可高達2L,稀便中含鉀量可達20mmol/L,因此出現水、電解質、酸堿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

  代償期亦稱第二階段,是經處理後,機體的內穩態得以穩定,腹瀉次數減少,小腸的功能亦開始代償,吸收功能有所增強,腸液的喪失逐漸減少,腸黏膜出現增生。這一階段時間的長短隨殘留小腸的長度、有無回盲部,腸代償功能而定,最長可達2年,一般在6個月左右。代償後期也稱第三階段,是腸功能經代償後具有一定的消化吸收功能。此時,營養支持的方式與量已定型,但需要繼續維持營養,預防並發症。

  而且短腸綜合征患者若無特殊營養支持治療,會逐漸出現營養不良症狀,包括體重減輕、疲乏,肌萎縮、貧血、低清蛋白血症、貧血、皮膚角化過度、肌肉痙攣、凝血功能差及骨痛等。鈣、鎂缺乏可使神經、肌肉興奮性增強和手足搐搦,去過長期缺鈣的話還會引起骨質疏鬆等症狀。

04短腸綜合症應該如何預防

  要想有效地預防短腸綜合征,唯一的手段就是要注意在手術的過程中盡量避免過多切除小腸,如果發現有短腸綜合征,應及時就醫,預防並發症的發生

05短腸綜合症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短腸綜合征是由於不同原因造成小腸吸收麵積減少而引起的一個臨床症候群,一般本病需要做下麵的檢查:

  1、血常規檢查,病人可有缺鐵性貧血或巨細胞性貧血。

  2、血液生化檢查可有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負氮平衡;血漿蛋白,脂類降低,類脂含量增多。

  3、凝血酶可降低。

  4、小腸對糖,蛋白質,脂肪吸收實驗等等 均可降低。

  5、必要時可做胰腺功能檢查及尿草酸排泄測定。

  6、疑有小腸汙染綜合征可作小腸液細菌培養和計數,如超過107/ml者為陽性。

  7、X線鋇餐檢查可明確殘留小腸的長度,腸內容物通過的時間,腸黏膜皺襞的情況,多次檢查可作對比觀察。

06短腸綜合症病人的飲食宜忌

  腸道功能初步恢複時,宜選用低蛋白、低脂肪流食,如稀米湯、稀藕粉、果汁水、維生素糖水、胡蘿卜水等。腸道功能進一步恢複,可選用營養均型腸道營養製劑,如安素、立適康等。高脂、高纖維、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動物脂肪、芹菜、菠菜、韭菜、蔥、蒜、辣椒等。

  並且短腸綜合征早期患者多不能經口飲食,需用腸外營養供給能量。當腸道進入代償期,腹瀉量得以控製,腸功能初步恢複時,可開始使用少量、等滲、易吸收的腸內營養製劑,再隨病人適應、吸收的情況逐漸加量。持續滴入有利於吸收,減少推入法所導致的腸蠕動加快。

  預計腸內營養給予時間超過4周,或病人難以耐受放置鼻腸管的不適,可進行經皮內鏡下胃置管造口或經皮內鏡下空腸置管。同時,營養狀態逐漸改善後,可逐漸減少腸外營養,直至全部應用腸內營養。待腸內營養能很好適應後,在根據病人殘留腸段的長度和代償的情況,腸內營養的基礎上增加專門的口服營養,並注意添加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補充電解質。由腸內營養過渡到日常飲食同樣需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

  而且腸道代償至能耐受腸道營養而不需腸外營養的時間大致是三到六個月左右,也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徹底治療。

07西醫治療短腸綜合症的常規方法

  短腸綜合征的處理可分為早期與後期兩個階段,後期包括代償期與代償後期,下麵是關於本病的具體治療介紹:

1、早期的處理

  一般持續4周,主要是穩定患者的內穩態與提供營養支持,減少胃腸道的分泌、膽汁的刺激。處理著重在控製腹瀉,防止大量胃腸液的丟失導致內穩態失衡、病人進入周圍循環衰竭。需要補充液體、電解質以維持酸堿平衡和補充微量元素與維生素等,並開始給予腸外營養。

 2、後期的處理

  主要是繼續維持內穩態,設法維持病人的營養與促進腸功能代償,改善腸吸收與消化功能。經早期治療後,失代償期過渡到代償期與代償後期,代償期的時間隨殘留腸段的長度與機體代償的能力而異,短者數月,長者可達1—2年。一般以2年為度,超過2年,腸代償功能很少有能進一步改善者。

  營養支持是短腸綜合征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處理方法,從發現短腸綜合征開始,即需進行腸外營養支持,營養支持不但是為了維持營養,並且有促進腸黏膜增生代償的作用。腸內營養對促進腸黏膜代償的作用優於腸外營養。腸康複治療是為了促進腸功能代償,使更多的病人擺脫腸外營養,1995年有人提出。應在腸代償期的早期應用;對於相對年輕的病人比較好一點。而且殘留小腸較長或者保留有回盲部者的效果也很好。

  經腸康複治療等非手術治療後仍存在嚴重的短腸綜合征或小腸適應性變化長時間無改善時,可考慮外科治療。

  減慢腸運輸的手術方式:如小腸腸段倒置術間置反蠕動的腸段,間置結腸術,人工構建括約肌或瓣膜。

  增加腸表麵麵積的手術方式:如小腸縮窄延長術,構建腸圈襻以及縱行切開小腸襻以延長腸段。

  小腸移植術:理應是治療短腸綜合征的合理方式,但由於小腸移植具有:排斥率高;感染多而且重;腸功能差而且恢複緩慢,其成功率遠遠不及其他實質器官移植高。其適應於需要永久依賴全腸外營養的患者,且長期全腸外營養的患者多存在肝髒的損傷,所以也有作者提出小腸-肝聯合移植術。

相關問答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