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全腹> 中毒性巨結腸

中毒性巨結腸簡介

相關問答

  中毒性巨結腸易多發生在爆發型或重症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之中。此時結腸病變嚴重而廣泛,累及腸神經與肌層,腸壁張力消退,結腸蠕動能力消失,腸內氣體與容物大量積聚,引起急性結腸擴張,一般以橫結腸最嚴重。常因低鉀、鋇劑灌腸、使用抗膽堿能藥物或阿片類製劑而誘發。

  臨床表現為病情急劇惡化,毒血症明顯,有脫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出現鼓腸、腹部壓痛,腸鳴音消失。一旦高度懷疑或確診為中毒性巨結腸,應做好隨時手術的準備或立即行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以直、結腸切除和回腸造瘺為主。由於本病並發症多,癌變機會多,死亡率高。目前沒有殊效的藥物可以根治該病,所以在治療上存在的難點較多。常不輕易徹底根治,而處於時好時壞,時輕時重反複發作狀態。但經過及時積極的治療,90%以上的病人,病情是能夠得到控製的。在治療時,病人注重保持穩定的情緒、充分的休息並合理的飲食,往往比吃藥注射更為重要。

【詳情】

01中毒性巨結腸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中毒性巨結腸為重症活動性結腸炎的並發症。重症活動性結腸炎患者發生中毒性巨結腸,主要是由於病情進展迅速與治療不當,也可能是由於鋇劑灌腸或纖維腸鏡檢重症活動性結腸炎查過程中的注氣和導管操作失誤。缺鉀及抗膽堿能,抗腹瀉藥物或鴉片類麻醉性鎮痛劑可降低腸肌張力抑製腸運動,也可誘發本病。由於嚴重的炎症破壞了控製正常腸道的神經與肌肉調節機製,腸腔內壓力使腸腔壁擴張超過其正常活動度。此外,細菌過度生長及其產生的毒素進一步使腸腔擴張加重,並可導致腹膜炎。細菌的毒性進一步向全身循環係統擴散,導致全身中毒症狀的產生。

02中毒性巨結腸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中毒性巨結腸累及全結腸,可呈節段性的病變以橫結腸及脾曲顯著。病理變化除具有潰結,克隆病各自的特點外,主要表現為重度炎症,深潰瘍,隱窩膿腫及假性息肉等,由於結腸快速擴張,腸壁變薄,血液循環障礙或腸壁膿腫穿透,易發生腸穿孔。

03中毒性巨結腸有哪些典型症狀

  患炎症性腸病至發生中毒性巨結腸的病程一般較短,Fazio報道小於3個月者約占24%。中毒性巨結腸亦可為炎症性腸病的首發症狀,表現為高熱、心動過速、血壓降低、嗜睡、全身衰竭;腹部迅速膨脹,有壓痛,叩診呈鼓音,腸鳴音微弱或消失,並偶發下消化道大出血。當腹部出現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時,常提示急性穿孔。實驗室檢查示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數顯著增高,核左移並出現中毒顆粒。常有貧血,低蛋白,低血鉀及低鈣低鎂血症,脫水等。

  腹部X線平片顯示節段性或全結腸擴張, 以橫結腸及脾曲最明顯。Fazio報道擴張結腸的直徑為5.0-16.0cm,平均9.2cm。中毒性巨結腸早期幾小時內可示橫結腸下緣結腸帶變厚,然後消失,同時可觀察到胃、小腸大量積氣,這種症狀可能是細胞內缺鉀、低鈣、低磷、低鎂血症和代謝性堿中毒導致胃腸無力所導致。

04中毒性巨結腸應該如何預防

  1.反複長期發作或持續不穩定的病人,應當保持心情舒暢安靜,避免過度勞累,預防腸道感染
  2.注意飲食調理,對腹痛、腹瀉者,宜食少渣、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飲食;對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魚、蝦、蟹、鱉、牛奶、花生等應盡量避免食用;應忌食辣椒,忌食冰凍、生冷食品,戒除煙酒嗜好
  3.輕症病人可在治療的同時繼續工作,重症和急性期患者則應床休息,以減輕腸蠕動和症狀,減少體力消耗

05中毒性巨結腸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炎症性腸病患者出現嚴重腹痛、便次驟增至數十次和血水樣便,即要警惕中毒性巨結腸的出現。若腹部X線平片示橫結腸腔徑大於6cm則可診斷。

  有人認為小腸異常積氣是中毒性巨結腸的早期現象,但是持續性小腸積氣與嚴重的代謝性堿中毒使重型炎症性腸病患者容易並發中毒性巨型結腸,體現為體溫>38.6℃,心率>120次/分鍾,血白細胞明顯增高,貧血,同時伴有意識障礙,血壓降低,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因此,本症的早期診斷有賴於臨床上的嚴密監護和腹部X線平片,以及對本`症的認識。當病史不清或以中毒性巨結腸為首發症狀時,應注意與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傷寒、霍亂、偽膜性腸炎、缺血性結腸炎、憩室炎等導致的中毒性巨結腸區別開來。

06中毒性巨結腸病人的飲食宜忌

  1、避免受涼,控製情緒外,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對腹痛、腹瀉者,宜食少渣、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飲食;對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魚、蝦、蟹、鱉、牛奶、花生等應盡量避免食用;應忌食辣椒,忌食冰凍、生冷食品,戒除煙酒嗜好

  2、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的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

  3、患者平常應加強鍛煉,如打太極拳,以強腰壯腎,增強體質。

  4、注意腹部保暖。

07西醫治療中毒性巨結腸的常規方法

中毒性巨結腸的中醫辨證論治如下:

  1 脾胃虛弱 證候表現:溏泄,反複發作,食欲不振,腹痛腸鳴,腹脹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便次增多,大便常挾有黏凍和少量膿血,麵色萎黃,舌淡苔白,脈虛緩。

  證候分析:脾胃乃後天之本,主腐熟、運化水穀。若後天受損,脾胃陽虛,水穀不化,水濕停積,下注大腸,以至大腸出現充血、水腫、潰瘍。

  治法:補中健脾,和胃止瀉,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本方有補氣健脾,滲濕和胃的作用。方中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砂仁、陳皮、桔梗、扁豆、山藥、蓮子肉、薏苡仁理氣健脾化濕。 若久病不愈,中氣下陷,久泄不止,采用補中益氣丸治療;若脾胃虛衰,內有寒邪出現腹部冷痛、肢冷泄瀉,采用桂枝人參湯加減,以溫中散寒,夾濕者合平胃散,夾熱者合香蓮丸,陰寒內盛合附子理中丸溫中散寒。

  2大腸濕熱 證候表現:病情較重,腹痛而瀉,瀉下如注,血便臭穢。或瀉下水樣便及膿血便,腹脹腸鳴,肛門灼熱疼痛。或伴寒戰,心煩不寧,口幹不欲飲,納呆不振,尿赤短少,苔黃膩,脈滑數。

  證候分析:患者脾胃不足,脾運失司,水濕內停或濕阻困脾,鬱而化熱,濕熱蘊結大腸,而致本證。濕熱下移大腸,致傳導功能失常,濕熱互結,壅阻腸胃,氣機不利,則腹痛腹瀉;熱重濕蘊,熏灼腸道,脈絡受損,脂膜腐蝕而便下,赤白粘凍甚血便隨下;病急暴注下迫,見肛門灼痛,下利赤白粘凍或伴裏急後重;濕熱之邪損傷正氣,傷在血分則便血,傷在氣分則便膿,氣血兩傷,則膿血並見。濕為陰邪,其性粘膩,可兼有身重疲困,不思飲食等症。熱盛津傷則口幹,濕邪不去則口幹不欲飲。泄瀉津傷,化源不足則小便短赤。苔黃膩,脈滑數乃濕熱內盛之征。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葛根芩連湯加減。本方重在清化腸中濕熱,升清降濁止瀉。方中葛根煨用,主以解肌退熱,又能升清止瀉;黃芩、黃連清熱解毒燥濕降濁;甘草和中止痛。 發熱較重者,加入銀花、公英、柴胡;暑熱侵犯,入六一散清熱解暑,利濕止瀉;如濕邪偏盛,胸脅痞滿、渴不欲飲、苔白膩,應酌加藿香、佩蘭、蒼術、白蔻仁;濕熱並重,發熱、口渴喜冷飲,苔黃厚,則加金銀花、白頭翁、秦皮、馬齒莧、生大黃等;伴惡心嘔吐者,加半夏、陳皮、薑竹茹;大便下血可用當歸、赤芍、赤小豆、秦皮等以養血祛濕,清熱解毒,也可以槐花、地榆涼血止血,防風、炒荊芥清血中之風,或加三七粉、雲南白藥,以化瘀生新、散血止血,加白及粉以助生肌止血。

  3 熱毒熾盛 證候表現:發病急速,壯熱不退,口渴心煩,胸悶不適,惡心嘔吐,腹痛劇烈,裏急後重,利下膿血,紫紅量大,或呈血水狀,便次頻頻,舌紅絳,苔黃燥,脈滑數,甚至昏迷痙厥。

  證候分析:毒熱之勢,性猛烈故病急驟。熱結陽明,津液耗傷,則壯熱口渴;熱擾心神,為心煩不寧;熱毒攻脾胃,故脘悶不適,惡心嘔吐;熱毒熾盛,氣血瘀滯,腸腑壅塞,濁氣不降,見腹痛窘迫,裏急後重;熱毒互結,耗傷氣血,化為紫紅膿血,或熱傷絡脈,暴注下迫,呈血水之狀;舌紅絳,苔黃燥,脈滑數皆為熱毒熾盛之證。若熱毒內陷心營,蒙蔽神明,可見神昏譫語;熱極生風,肝風內動,則見痙厥。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方藥:白頭翁湯合黃連解毒湯加減。共奏清熱涼血,解毒寧神之功。方中白頭翁清熱利濕,解血分之毒邪;合黃連、黃芩、黃柏、知母解毒涼血、活血;大黃導熱下行,泄毒祛邪,蕩激大腸之毒熱;生石膏清瀉氣分之熱邪。 如熱毒兩燔,播及營血,高熱神昏譫語者,可服用紫雪丹或安宮牛黃丸2~3g,以清熱泄毒,開竅醒神;若高熱、抽搐痙厥者加用紫雪散2g,全蠍10g,鉤藤15g,以清肝熄風鎮靜;如嘔吐頻繁,胃陰耗傷,舌紅而幹,應酌加西洋參12g,麥冬30g,石斛15g,養胃陰;屢嘔不止,可投玉樞丹口服以和中止嘔;下利無度,水食不入或四肢不溫,麵色蒼白,冷汗出,喘促者,乃毒熱內閉,陽氣外脫,急服獨參湯或人參四逆湯濃煎頓服,以益氣固脫。

中成藥治療

  1 複方仙鶴草腸炎膠囊:口服,一日3次,每次1.2g。本品具有清熱燥濕,健脾止瀉的作用。適用於濕熱內蘊證。

  2 參苓白術顆粒:開水衝服,一日三次,一次3g。本品具有益氣健脾,和胃化濕的作用。適用於脾虛夾濕證。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